首頁 > 經典文史 > 歷史上年事已高的姜子牙爲什麼要出門流浪?

歷史上年事已高的姜子牙爲什麼要出門流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軍事謀略家,可是大家知道嗎?姜子牙曾經被妻子趕出家門,那麼歷史上年事已高的姜子牙爲什麼要出門流浪?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一、名字與稱呼

姜子牙,對後世的影響非同凡響,他的名字、及後世對他稱呼,也種類繁多。

姜尚,名望,字牙。依據先秦尊稱習慣,在姜牙中間加一“子”,口頭稱呼:姜子牙。

由於姜子牙先輩封地爲“呂”,先秦流行以先輩封地爲姓,故姜子牙也姓“呂”。所以,在姜子牙名字中,姜姓、呂姓通用。姜、呂兩姓,隨意用哪一個,他也不需要找誰開證明、蓋大印。所以姜子牙,又稱呂尚、呂望、呂子牙。

從東晉時期的《符子》一書開始,也有一些古籍文獻將其稱爲呂涓。至於爲什麼稱“呂涓”,也許是筆誤,也許是後世覺得是他隱釣了幾十年,早已與涓涓小溪融爲一體的緣故。

因輔佐周武王姬發開創了周朝,因功封於齊國,被人推崇備至,故而姜子牙,也被人尊稱爲姜太公、太公望、呂太公、太公涓。

二、出生地與籍貫

歷史上年事已高的姜子牙爲什麼要出門流浪?

依據《史記》記載,姜子牙是“東海上人”。可這個“東海上人”,讓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難以考證。

依據相關文獻看,在司馬遷所處的西漢,就已經搞不清“東海上人”,究竟是什麼地方的人了。這讓後世史學家、文學家議論紛紛,說法不一。

(1)東夷之士

《呂氏春秋》:太公望,東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無其主。

先秦時期的大咖呂不韋,說自己的先祖呂尚,是東方少數民族的人士。

東夷,是相對於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帶而言的地域概念,泛指不屬於當時狹義的華夏文明圈的東方。

從黃河流域下游,到殷商末年箕子建設的朝鮮半島,都屬於“東夷”。當然也包括他後來的封地——齊國。

《孟子·盡心上》:太公闢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

孟子則說:姜太公爲了躲避商紂王的昏暴統治,到東海之濱隱居。

直到後來,聽說周文王姬昌,善待天下老人,才決定動身到姬昌的地盤,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的姜太公釣魚,釣到周文王的故事。

(2)冀州人也

《列仙傳》:呂尚者,冀州人也。生而內智,預見存亡。避紂之亂,隱於遼東四十年。

西漢劉向卻說,姜子牙是黃河之北的冀州人。

歷史上年事已高的姜子牙爲什麼要出門流浪? 第2張

他天生爲人低調,聰明睿智,對天下之事,都有預知判斷的能力。因他已經預見到商紂王帝辛將要覆滅,天下將亂。爲了躲避亂世,姜子牙就到遼東隱居了四十年。

(3)河內汲人

《呂氏春秋·註釋》: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太公望河內人也,於周豐鎬(hào京爲東。故曰:東夷之士,

呂不韋,說先祖呂尚,屬於東方少數民族。可“東夷”範圍太廣。於是,東漢文學家高誘,在註釋《呂氏春秋》時說,呂不韋老前輩所說的太公望是“東夷之士”,其實就是說太公望,是黃河之南的河內汲縣人。理由:河內,就在周朝都城——鎬京的東邊。

到兩晉時期,姜子牙是“河內汲人”的說法開始流行起來。

(4)琅邪海曲人

兩晉,姜子牙是“河內汲人”的說法盛行的同時,姜子牙是琅邪海曲人的說法也出現了。

《博物志》:曲海城,有東呂鄉東呂裏,太公望所出也!

西晉張華說,山東黃海之濱的曲海城,就是太公望姜子牙出生、度過童年的的第一故鄉。

三、先祖封地與姓氏

上古時期,炎帝,就是依據姜水流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大業(炎帝以姜水成《國語》)。三國時期的譙周說,姜子牙是炎帝的後代(姓姜名牙,炎帝之裔《三家注史記》)

★譙周,就是蜀國後期力排衆議,勸劉禪投降之人。三國時期儒學家、史學家,也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老師(師事同郡譙周《晉書·陳壽傳》)。

《史記》:其先祖嘗爲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

姜子牙的先祖,曾在帝舜時代,擔任過四嶽之官。因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很大功勞。所以在舜、大禹時期,他的後人,有的被封在呂地,有的被封在申地,姓姜。

到夏、商兩代,申、呂兩地,繼續封給他們的後代與旁支子孫,也有大部分的子孫沒有封地,而成爲平民。

毫無疑問,從夏朝初年,到商代末期,時光已經流逝近千年,世世代代子孫的繁衍與分支,至姜子牙手裏,他就沒有封地,淪落爲平民,不得不爲生計奔波。

四、清官難斷家務事

久遠先祖的功績與輝煌,不能幫助後世子孫解決眼前的貧困與家事。關於姜子牙年輕時代的家事,估計也可以寫一部電視連續劇。

西漢·《韓詩外傳》:太公望,少爲人婿。老而見去,屠牛朝歌。

姜太公年少時,入贅馬家,做了上門女婿。年齡大了之後,就離家到外面流浪。

至於年事已高的姜太公爲什麼要出門流浪,去打工、或做生意,只因家事不是國事,他幹什麼都不行。

(1)種田打魚虧本

劉向·《說苑·雜言》:太公,田,不足以償種;漁,不足以償網,治天下有餘智。

說起姜太公年輕的時代,讓人哭笑不得。

讓他種田,沒有科學種田的技術。一年從頭忙到尾,結果到收穫的季節,等收割完畢,還沒有當初播下的種子多。

讓他去打魚,而他的打魚水平,與他的釣魚水平差不多,最後得到的魚獲,拿到集市去賣,得到的錢,還不夠賣漁網的成本。

(2)妻子不賢

家有賢妻,甚過良田千畝。

姜子牙也有妻子,只可惜老婆不賢惠。他老婆不賢惠的說法,歷朝歷代都有記載。例如:東漢牟子就說:姜子牙之所以殺牛買,就是因爲他沒有娶到一個賢惠的好老婆。(太公屠牛,惠不逮妻子《理惑論》)。

至於他妻子如何不賢惠,怎麼對待他,韓非子與劉向都做了記敘。

《戰國策》:太公望,齊之逐夫,

《說苑》: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

因年輕力壯的姜子牙一事無成,幹什麼虧什麼。根本撐不起一個家,到了大約50歲時,不賢惠的老婆,與沒孝道的兒子商量,一起將他強行趕出了家門。

(3)酷愛釣魚

歷史上年事已高的姜子牙爲什麼要出門流浪? 第3張

東晉《符子》曰:太公,釣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

姜子牙歷來愛釣魚,他一生釣了56年的魚,但從始至終,都沒有釣到過一條魚。搞得他在當時的垂釣協會、釣魚朋友圈,很有名氣,以至於魯連很好奇,不服氣,專門千里迢迢跑去看他姜子牙是怎麼做到的。

結果,魯連發現了其中的奧祕:他姜子牙正是一個人才,他的魚鉤上光禿禿的的,竟連一點蚯蚓都沒有(不餌而釣)。

姜太公遇周文王時,是72歲,他則釣了56年的魚。也就是說,結婚成家立業期間,釣魚着迷,從來都沒有間斷過。

本來,爲家庭出力做貢獻,姜太公幹什麼都不行,再加上像這樣釣魚成癮,完全不顧家庭,影響夫妻感情與家庭和睦,也就不足爲奇。

(4)覆水難收

唐宋時期,歷代名人軼事筆記類文學興起。南宋王楙(mào)的學術筆記,記載了姜太公與前妻馬氏在此見面的故事。

《野客叢書》:姜太公,妻馬氏,不堪其貧而去。及太公既貴,再來。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之。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

老婆馬氏,當初因姜太公不會掙錢養家餬口,無法忍受,就一哭二鬧三上吊,強行吵着離婚了。

姜太公90歲時功成名就,名揚天下。已經離婚了四十年的前妻馬氏看見姜太公分封齊國,已經大富大貴,又來找前夫,表示想復婚。

姜太公命人取來一壺水,傾倒在地上,再讓前妻把剛剛倒在地上的水給收撿起來,裝回水壺之中。馬氏自然無能無力。

於是,姜太公對尷尬不已的前妻馬氏說:如果說出了分離,就難以更改,不可能和好如初;傾覆傾在地上的水,也肯定難以收回。

到明代,陳耀文在他的著作《天中記》中,於“覆水定難收”後面,又添加了一句“婦遂抱恨而死”。

因爲這個故事,後世以及今天,許多人都譏諷姜太公的前妻馬氏爲人勢利,目光短淺。

其實,設身處地地想一下現實生活中,如果今天遇到一個癡迷釣魚,對家務雜事一竅不通,對養家餬口沒有指望的男人,恐怕早就鬧着離了,有幾人會等到五十歲才離婚?

50歲的姜子牙,被悍妻逆子趕出了家門之後,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販夫走卒的流浪生涯。(舉太公於州人,行年七十有二《荀子》,州人:是洲人,指漁人。行年:高年)。

當然,他也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一直癡迷的癖好——釣魚。

他的釣魚事業,最終,開創了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