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二·報應·史世光具體內容是什麼?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二·報應·史世光具體內容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廣記》是中國古代文言紀實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爲主的雜著,屬於類書。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4人,因成書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二·報應·史世光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二·報應·史世光具體內容是什麼?

【原文】

晉史世光,襄陽人。咸和八年,死於武昌,七日,沙門支法山轉小品,疲而微臥,聞靈座上如有人聲。史家有婢字張信,見世光在靈座,著衣具如平日,語信雲:“我本應墮獄中,支和尚爲我轉經,曇護、曇堅迎我上第七梵天快樂處矣。”護、堅並是山之沙彌已亡者也。後支法山復往,爲轉大品,又來在座。世光生時,以二幡供養,時在寺中,乃呼張信持幡送我。信曰:“諾。”便絕死。將信持幡,俱西北飛上一青山,如琉璃色。到山頂,望見天門,世光乃自持幡,遣信令還。與一青香,如巴豆,曰:“以上支和尚。”信未還,便遙見世光直入天門。信複道而還,倏忽乃活,亦不復見手中香也,幡亦在故寺中。世光與信去時,其家有六歲兒見之,指語祖母曰:“阿爺飛上天,婆爲見否?”世光後復與天人十餘,俱還其家,徘徊而去。每來必見簪帢,去必露髻,信問之,答曰:“天上有冠,不著此也。”後乃著(“此也後乃著”五字據《法苑珠林》五補。)天冠與羣天人鼓琴行歌,徑上母堂,信問何用屢來,曰:“我來,欲使汝輩知罪福也,亦兼娛樂阿母。”琴音清妙,不類凡聲,家人悉聞之,然其聲如隔壁障,不得親察也,唯信聞之獨分明焉。有頃去,信自送,見世光入一黑門,尋即出來,謂信曰:“舅在此日見搒撻,楚痛難勝,省視還也,舅坐犯殺罪,故受此報。可告舅母,會僧轉經,當稍免脫。”舅即輕(“輕”字據明抄本補。)車將軍。(出《冥祥記》)

太平廣記·卷一百一十二·報應·史世光具體內容是什麼? 第2張

翻譯

晉朝的史世光是襄陽人。咸和八年,在武昌去世。七天後,沙門支法山轉讀小品般若經,疲勞後剛剛躺下,就聽見靈座上有人的聲音。史家的婢女張信,看見世光在靈座上,穿的衣服都和平時一樣,對張信說:“我本應當下地獄,支和尚爲我轉讀佛經,曇護、曇堅接我到第七梵天極樂處了。”護、堅都是山上的已死沙彌。以後支法山又去,爲世光詠誦大品般若經,世光又來到靈座上。世光活着的時候,用兩幡供奉,當時在寺中,就呼喚張信拿幡送我。張信說:“是。”說完就死了。張信拿着幡,一齊向西北飛上一座青山,像琉璃色。到了山頂,看見天門,世光於是自己拿着幡,讓張信回去,給他一青香,像巴豆一樣,說:“把這個給支和尚。”張信還沒回去,就遠遠看見世光一直進入天門。張信又從原道返回。一會兒就復活了,再也看不見手中的香了,幡還在原來的寺中。世光與張信去的時候,他家有個六歲的兒童看見了他們,指着告訴祖母說:“阿爺飛上天去了,婆婆看見了沒有?”世光又和天上的十幾個人,一齊回到他家,徘徊而去,每次來一定看見插簪戴帽,去時一定露出髮髻。張信問他,答道:“天上有帽子,不戴這個。”然後就戴着天冠和一羣天上人彈琴作歌,一直登上他母親住的屋子。張信問他爲什麼多次回來。世光說:“我來,是想使你們知道罪福,也使我母親快樂。”琴音清妙,不像凡間的聲音,家人都能聽到,然而那個琴聲像在隔壁似的,不能親眼看到,只有張信聽到的十分分明。過了一會離去了,張信自送,看見世光進入一個黑門,不一會就出來了,對張信說:“舅舅在這裏每天被拷打,痛苦難忍,我才省視回來,舅舅犯的殺人的罪,所以受到這種報應。可告訴舅母,請和尚爲他誦經,能稍加免脫。”其舅就是輕車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