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面對關羽敗走麥城被殺的結局,誰比劉備更痛心?

面對關羽敗走麥城被殺的結局,誰比劉備更痛心?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劉備關羽兄弟情深,那麼面對關羽敗走麥城被殺的結局,誰比劉備更痛心?這個比劉備還要心痛的人,就是諸葛亮

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孫權、劉備和曹操三方勢力在荊州進行重新劃分。荊州本來有七郡,劉備一人獨佔四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可以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後來爲了聯劉抗曹,孫權在魯肅的建議下,又將自己的南郡送給劉備。此時劉備獨佔荊州的七郡的五個,幾乎盡得荊州。

璋然之,遣法正將四千人迎先主,前後賂遺以巨億計。——《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

隨後,劉備着手進攻四川的劉璋,中郎將龐統率領軍隊進軍蜀地,蜀兵缺乏戰鬥力,加上法正做內應,劉備很快就佔領了四川地區,收穫巨大。

面對關羽敗走麥城被殺的結局,誰比劉備更痛心?

關羽受大哥劉備所託,領兵鎮守荊州重地。一個重磅事件發生了,在關羽北伐曹操的襄樊地區時,東吳大將呂蒙派兵攻取了渴望已久的荊州。失去荊州的關羽急忙回軍救援,最後命喪麥城。

從三國戰爭的角度來看,關羽之死的實質是戰略要地荊州易主,荊州的丟失意味着諸葛亮爲劉備制定的統一中國的計劃基本流產。

荊州真的這麼重要嗎?我們從地理上先來看看荊州這個戰略要地。

劉表收之,坐談西伯;劉備假之,三分天下;關羽用之,威震中華;孫權有之,抗衡曹魏。——《讀史方輿紀要》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荊州是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簡單點說就是:荊州是一個十字路口,北有南陽、南有嶺南、西有巴蜀、東有江東。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三國時期的南陽是進攻中原的最重要通道。

瞭解了荊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諸葛亮爲什麼是最傷心的人呢?因爲荊州是諸葛亮一統天下計劃的核心。

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卻在大爭之世隱於深山,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感召下,諸葛亮決定跟隨劉備,爲其爭奪天下。

在臥龍崗的草屋裏,諸葛亮爲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逐鹿中原的宏偉藍圖,這是諸葛亮畢生執着的心血。

在這個宏偉藍圖中,三分天下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實現三分天下時,劉備必須同時擁有四川和荊州,因爲有了四川就掌握了從四川進攻陝西的孔道,有了荊州就佔據了南襄走廊(南陽—襄陽),利用四川爲基地生產足夠的軍需,再利用荊州的地理條件,從這兩個地方同時發兵,就能夠形成鉗形攻勢,就可以進軍中原了。

由此可見,荊州在既定的隆中對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關羽死後,劉備號稱爲關羽報仇,其實是爲了奪回荊州的戰略要地。劉備迫切想要奪回荊州有三個原因,首先是荊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其次是爲關羽報仇,最後是好多將士的家眷都在荊州,軍心不穩。

面對關羽敗走麥城被殺的結局,誰比劉備更痛心? 第2張

劉備堅決發起了夷陵之戰,結果被陸遜火燒七百里,大敗後蜀國實力遭到極大削弱,劉備也病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大敗後,位於荊州和四川之間的許多城池都紛紛投降了魏國,導致蜀國的領土和實力進一步削弱。

這些都是戰略要地荊州丟失後的連鎖反應。從此,蜀國被擠壓在了角落裏,只能偏安一隅。

此時的蜀國面臨着魏國、吳國的雙重壓力,諸葛亮頂住各方壓力,選擇和東吳議和,從歷史角度看,蜀國和東吳保持良好關係時發展得都很好。

與東吳恢復關係後,諸葛亮採用攻心爲上的方法,七擒七縱蠻族王孟獲,換取對方的歸順,將蠻荒之地變成蜀國的糧食基地。

經過幾年的恢復後,後方穩定,諸葛亮率軍進攻漢中地區,開始了北伐之路,數次北伐都沒能成功突破秦嶺這個天然屏障,諸葛亮含恨而終。

從諸葛亮的掙扎來看,沒有荊州的四川,完全不能對中原構成威脅。從荊州丟失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蜀國滅亡的命運,也是諸葛亮窮極一生的宏圖破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