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夷陵之戰經過如何?其對歷史的影響有哪些呢?

夷陵之戰經過如何?其對歷史的影響有哪些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清代時避諱改稱彝陵之戰[3],是三國時期蜀漢君主劉備進攻孫吳之戰役,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221年七月,即劉備稱帝三個月後,以替關羽報仇爲由,揮兵東征,氣勢強勁。東吳國君孫權立即以陸遜率軍應戰,陸遜以逸待勞,擋住蜀軍攻勢,更在222年八月夷陵一帶以火攻打敗蜀軍。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20年),孫權趁關羽北伐樊城,襲取荊州,擒殺關羽。漢章武元年(221年)秋,七月,劉備爲奪回荊州,以爲關羽報仇爲由,親率大軍攻吳。孫權遣使求和不成,就向曹魏稱臣,表示願意修好,以避免兩面作戰,並任命陸遜爲大都督率軍應戰。

夷陵之戰經過如何?其對歷史的影響有哪些呢?

以逸待勞

蜀漢軍初期因亟欲幫關羽報仇,因此士氣極高,屢戰屢勝,奪下巫縣、秭歸。章武二年二月,陸遜以蜀軍勢盛、求勝心切、乘高守險,決定先讓一步,再相機決戰,令吳軍退至夷陵(今湖北宜昌北)、猇亭(今湖北宜昌東南)一帶,據守有利地形。劉備大軍相繼推進至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連營數百里,並得當地土着部族的支援,聲勢浩大。蜀軍頻繁挑戰,但陸遜堅守夷陵不出,孫桓也死守夷道。兩軍相持達半年之久,蜀軍疲憊、鬥志鬆懈,於是在六月派大將吳班在平地立營以引誘吳軍決戰,但陸遜沒有中計,劉備知道此計行不通,乃從山谷中引出八千伏兵,陸遜此時纔開始反擊。

火燒連營

夷陵之戰經過如何?其對歷史的影響有哪些呢? 第2張

閏六月,陸遜在大舉進攻之前,先攻漢軍一營,結果失利。諸將皆說這是浪費兵力,陸遜卻說:“吾已曉破之之術。”陸遜發現了劉備軍的營寨都是由木柵欄組成,陸遜決定使用火攻。吳軍放火,並封鎖江面,扼守夷陵道,全線出擊,水陸並進,打了劉備一個措手不及。吳軍克營40餘座,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馮習、張南、沙摩柯被吳軍斬殺,杜路、劉寧向吳軍請降,傅肜、程畿戰死,黃權因退路被斷,就率衆投降魏國。

而劉備狼狽逃至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東),到了益州東部永安(今奉節縣)一病不起而不再西行。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陸遜與朱然、駱統則上言曰:“曹丕大合士衆,外託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孫權雖然獲勝,但是畏懼劉備駐紮在邊境,更怕曹魏從後突襲,遣使議和,因長期征戰和兵敗而心力交瘁的劉備同意停戰。

影響

此戰,吳軍後退誘敵,以逸待勞,擊其疲憊,創造由守轉攻的成功戰例。東吳守住了荊州,而蜀漢受到重創,元氣大傷。222年秋,曹丕開始攻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召喚在成都的諸葛亮到永安。三月,劉備病勢加重,向丞相諸葛亮交代後事,託付蜀漢軍政大權,四月,劉備在永安宮(今奉節師範學校內)逝世,後諸葛亮遣使與東吳恢復同盟,共同對抗曹魏。

經此一役,雙方實力都受到影響,蜀吳消除矛盾重修於好,自此再無大戰。兩國共同抗魏,同時往北與曹魏對峙。到晉朝統一之前三國領土再無重大改變,因此夷陵之戰被認爲是前後三國之分界。宋末、元初史學家胡三省稱:“曹公不追關羽,陸遜不再攻劉備,其所見固同也。以智遇智,三國所以鼎立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