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鄢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其對歷史的影響有哪些呢?

鄢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其對歷史的影響有哪些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鄢陵之戰一大家好,我們將在這一篇中給大家講講春秋中期晉、楚爭霸的第二次戰役之戰。在這一戰中楚軍利用晉軍內部的分歧和指揮不當的弱點,在適當的時機出戰,一舉戰勝了對手,從而一洗城濮之戰戰敗的恥辱。

鄢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其對歷史的影響有哪些呢?

楚國在城濮之戰失利後,爲了轉移晉國視線,不久與晉國議和減輕晉國壓力。楚國內部則積蓄力量,伺機北上。而晉國卻在取得城濮之戰的勝利後,放鬆了對楚的警惕,與原來的盟國秦國產生摩擦。兩國矛盾激化,幾次兵戎相見。

楚國便趁機再次向中原擴張,吞併了中原南部的小國,並以武力先後使鄭、陳、蔡等國屈服。楚莊王繼位後,積極發展生產,在他的治理下,楚國國力大增。楚莊王曾公然率軍入洛邑,問鼎中原。此時,地處中原腹心要地的鄭國忽然叛楚歸晉。

於是,楚國藉機於公元前597年春,率軍大舉伐鄭。同年六月,楚軍攻破鄭國都城。鄭襄公請和,得到楚王的允許。

晉國派荀林父爲元帥救鄭,但由於延誤了戰機,進軍速度又適合緩慢抵達黃河北岸時,鄭國已經向楚國求和。此時,晉軍內部發生爭執。主帥荀林父認爲鄭已降楚,主張暫時不渡黃河,隔河觀望。上軍主帥士會也贊成他的主張,但中軍副將卻堅決要求出戰。他甚至不顧命令,強渡黃河南下。晉軍認爲擅自渡河必然戰敗,爲此荀林父不得不下令渡河,抵達邲地(河南衡雍西南)背水列陣。

楚軍得知後,也出現了分歧。楚莊王採納伍參的意見,率軍到達管地(今河南省鄭州市一帶)迎戰。此時,鄭襄公派人前往晉營,請求晉軍儘快攻打楚軍,並許諾協助作戰。晉軍內部再次出現爭議。恰好此時楚國派使者求見,說明楚軍此次出兵意在教訓鄭國,並沒有想得罪晉國。而晉軍面對楚國使者去出現了兩種答覆。這樣,楚國便掌握了晉軍內部的虛實。爲了麻痹晉軍,楚莊王再次派人求和。晉軍放鬆了警惕,楚軍派人挑戰。而晉軍派往楚軍求和的魏和趙旃,擅自向楚軍挑戰進攻,被楚軍擊敗。楚軍乘勝進逼晉軍大營。楚軍突然來襲,使得晉軍手忙腳亂,荀林父慌亂之中竟下令渡河撤兵。大軍在黃河岸邊擁擠,船少人多又缺少指揮,致使自相殘殺。楚軍並沒有聚殲晉軍計劃,使得大部分晉軍得以渡河逃脫。唯有上軍士會有所準備,在敖山設七處伏兵應敵,未被打敗。中軍和下軍則潰不成軍。

鄢陵之戰是如何爆發的?其對歷史的影響有哪些呢? 第2張

谷擅自渡河後,爲什麼主帥荀林父也下令渡過黃河?

不顧軍令擅自渡河後,晉軍統領軍都認爲他這樣做必然招致失敗。此時司馬韓厥就對荀林父說:“率領偏師攻打敵軍,肯定會戰敗,您身爲主帥肯定要對此負責。這樣還不如下令全軍渡河,即使戰敗,責任也會由大家來共同承擔”。荀林父拿不定注意,最後被迫下令全軍渡河。

鄭國派使者勸說晉國開戰,晉軍內部出現了什麼分歧?

鄭國派使者到晉營,以“楚師驟勝而驕,其師老矣,而不設備”的藉口,勸說荀林父攻打楚軍,並答應出兵協同作戰。爲此晉軍將帥又發生爭執。主張答應鄭使的請求,認爲成敗在此一戰。下軍副將欒書卻並不贊成,他認爲楚軍並不是“驕”“老”和“不備”。鄭國勸戰也只是出於自身的考慮,希望用戰爭來決定鄭國的歸屬。而中軍元帥荀林父猶豫不決,一、直沒有做出決定。

評價

之戰的結果與城濮之戰完全不同,但其戰爭勝敗的原因卻有着相似的地方,都是因爲雙方在戰爭領導者上的指揮失誤。晉軍沒有及時出擊、動作遲緩貽誤戰機,內部意見又不統一,主帥缺乏威信又遇事不果斷。他輕信楚軍求和之言,放鬆警惕,給敵人可乘之機。戰爭全面爆發又指揮失當,導致自亂陣腳,喪失戰爭的主動權,最終致使戰事失敗。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