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抗日戰爭 > 棗宜會戰的傷亡人數:傷亡近四萬日軍達成了預期

棗宜會戰的傷亡人數:傷亡近四萬日軍達成了預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棗宜會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本軍隊駐武漢的第11軍對中國第五戰區部隊發動的一場作戰,會戰以日軍佔領宜昌而結束。此次會戰,日軍雖佔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1.1萬餘人 。在棗宜會戰中,國民黨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國。

再一次的,日軍顯示了他們的戰力遠勝當時的國府軍,按第十一軍的戰報顯示,該會戰日軍傷亡僅約7000人,與之相較,我軍承認的戰損爲:陣亡36983人,失蹤23000人,負傷50509人,如換算傷亡比率,日軍投入56個大隊,傷亡約佔有效作戰兵力的12.5%,可我軍投入之兵力約54個師,概約38萬人,傷亡高達總兵力29%,或是,有效作戰兵力的45%!---毫無疑問,我軍戰敗!經此一役,第五戰區主力元氣大傷,且重要性急速下降,直到抗戰結束都沒有恢復,換言之,日軍的企圖達成了。

但是,五戰區的作戰計劃基本上並無問題,會戰開始前,中國方面及時發現日軍企圖,正確判斷日軍進攻方向,採取了相應部署,準備在平漢路武勝關、廣水段先發制敵,襲擾日軍後方,威脅武漢,對日軍進行戰役偵察,破壞其企圖。此計劃雖好,但未能實現。會戰第一階段(襄東作戰)以一部抗擊日軍,主力及時轉移外線,控制於日軍側翼機動位置,使日軍在襄東平原地區包圍合擊中國軍隊的企圖落空,並乘日軍返轉之機,適時反攻,造成對日軍第3師團的反包圍。日軍在100多架飛機、200輛戰車掩護下,突圍而出;在3天的圍攻中,裝備較差的中國軍隊給予第3師團以嚴重殺傷,挫折了其銳氣。

棗宜會戰的傷亡人數:傷亡近四萬日軍達成了預期

在南線,第33集團軍截擊日軍的部署也是對的,但兵力不厚,通信聯絡失密,致遭日軍第13、第39師團的反撲,損失較大,總司令張自忠壯烈犧牲。他的精忠報國之志,足以引爲全民族的驕傲,並永垂青史。總之,中國方面對第一階段作戰的判斷和部署大體是正確的,從戰場形勢看,並未完全受制於日軍,還保持着一定的主動性。出問題處在對我方部隊戰力估計的過高,,而實情是我軍極度缺乏重裝備。我軍至少有三個軍爲敵重創,但日軍只擄獲山/野炮二十三門!只能靠人力硬攻,打擊力嚴重不足,以致再次上演雖已對敵(第三師團)包圍攻擊,卻無法將之全殲或重創的一幕。

第二階段的作戰卻完全陷於被動。會戰一開始,即使日軍以一部西渡漢水,也僅是佯動,因而在全戰役計劃中根本未考慮河西作戰,將河西主力放膽調到河東,連宜昌也無兵守備。第一階段作戰後,日軍又從長江下游第13軍調運3個步兵大隊、1個山炮大隊以加強第11軍,並以6個汽車中隊向前線運送大批作戰物資,中國方面竟未發現,仍然處於麻痹狀態,仍在等待日軍自行東返。日軍經過整補,突然轉而向西,長驅直入。軍事委員會和第五戰區措手不及,倉猝調整部署,全盤頓時錯亂,根本組織不起有效的防禦,戰略重鎮宜昌的陷落自不可免。這對爾後的抗戰,在軍事上和心理上更增加了困難。這完全是統帥機關對日軍戰略和戰役企圖判斷錯誤所造成。如能在全戰役計劃中顧及日軍西犯的可能,控制較強的戰役預備隊;退一步講,如能在第一階段作戰結束到日軍西渡漢水的10天空隙時間內判明日軍動向,調整部署於先,當仍可保持一定的主動性,給日軍以更大打擊,而減少己方的損失。

各戰區之間以及戰區內各部隊之間缺乏積極主動的策應,也是導致此次會戰失利的重要原因(這一弊病在歷次會戰中反覆出現)。日軍爲遂行此次會戰,從長江以南和長江下游抽調了大批部隊,也就是說,從第九、第三戰區當面抽走了大批部隊,這使日軍在其佔領區內本來就很分散、薄弱的守備力量更加分散,更加薄弱。第九、第三戰區如能乘此機會向當面日軍發起強有力的攻勢,必能收到較冬季攻勢更大的戰果,威脅日軍後方,給第五戰區以有力的策應。但第九、第三戰區雖有所行動,卻遠不夠積極、有力。予以一大打擊……第九戰區應乘虛蹈隙,進襲當面之敵,使第五戰區作戰容易……第三戰區應加強沿江兵力,積極邀擊敵艦,截斷長江。”這一命令也未得到認真執行。同樣,在第五戰區內,軍事委員會和第五戰區也曾要求第21、第29、第31各集團軍先發制敵,進攻日軍後方,威脅漢口,確實截斷平漢線,但這些訓令發出後多未付諸實施,軍事委員會和戰區也未嚴格督查,因循了事。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