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抗日戰爭 > 劉伯承元帥設伏七亙村:兩次成功大出二戰區意料

劉伯承元帥設伏七亙村:兩次成功大出二戰區意料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37年10月,日軍侵佔河北省石家莊後,爲策應其山西北部地區作戰,奪取太原,以第20、第109師團沿正太鐵路西犯。

日軍從正面猛攻河北、山西交界的娘子關,在受到國民黨軍的抵抗後,以第20師團由井陘向南經測魚鎮向娘子關左翼迂迴,企圖奪取平定,從側後攻佔娘子關。

爲打擊進犯的日軍,配合國民黨軍保衛忻口、太原,根據當時的軍事態勢和敵情,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奉命率師部及第386旅東進平原地區,一方面準備側擊向西進犯之敵,遏制敵人長驅直入的軍事攻勢,支援國民黨軍的正面作戰;另一方面依靠廣大羣衆,在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創建太行山革命抗日根據地。

根據任務,劉伯承師長精心運籌,果斷命令第386旅旅長陳賡搶佔有利地形,控制交通要道。

10月中旬,日軍動用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對娘子關發起攻擊。國民黨守軍還沒有全部到位,只有趙壽山的第17師在井陘附近倉促應戰。閻錫山急令孫連仲的部隊返回娘子關地區,加強防守。

日軍攻佔井陘後,繼續向西推進。1000多名日軍猛攻趙壽山師右翼的舊關,主力則向趙壽山師正面的雪花山陣地攻擊。守軍頑強抗擊,雖然丟失了舊關,但保住了雪花山陣地。

爲阻滯日軍攻勢,趙壽山率部乘夜暗向長生口出擊。不料,日軍趁機佔領了雪花山。趙壽山遂命令部隊掉頭反擊,激戰至次日拂曉,付出了死傷近千人的代價,仍未能奪回陣地,不得不退守乏驢嶺一帶。

見雪花山一帶戰況緊急,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命令曾萬鍾第3軍主力向左轉移,以策應趙壽山師作戰。與此同時,孫連仲的部隊也抵達了娘子關。第27師等部隊向舊關和核桃園等地的日軍發起反擊,圍殲了關溝地區的日軍。

劉伯承元帥設伏七亙村:兩次成功大出二戰區意料

經過兩天激戰,中國守軍共擊斃日軍川岸師團第77聯隊500多人。隨後又向舊關等地的日軍發起全線總攻。

戰鬥持續了四天,中國守軍以五千多人的死傷換來殲滅日軍兩千多人的戰果。這次反擊雖有進展,但趙壽山師陣地已被日軍佔領,自身傷亡比較嚴重,不得不停止進攻,撤回原陣地。

日軍增援部隊很快到達娘子關,向中國守軍陣地發動全線進攻。守軍連日血戰,部隊減員慘重,多處防線被日軍突破,孫連仲致電閻錫山請求增援。

危急關頭,八路軍總部命令劉伯承率129師主力向娘子關東南的日軍後側進攻,伺機殲滅日軍。

10月20日,八路軍第386旅第772團由馬山東出,進抵河北省井陘縣南15裏之於家村隱蔽集結,準備向敵後交通線出擊。

21日,王近山副團長率領第3營進至井陘至舊關大道上的長生口,正準備夜襲板橋後山之敵時,突然發現日軍步兵200餘人已西進至長生口山溝。八路軍當即先敵開火,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抱頭鼠竄

此次戰鬥,八路軍共斃傷日軍50餘人,繳獲步槍10餘支、重機槍2挺、子彈數箱、炮彈16發、騾馬4匹及其他軍用物品一批。

第129師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振奮了人心,擴大了八路軍的影響。

22日至24日,八路軍第386旅在長生口、石門村、馬山村等地襲擊日軍連連獲勝。但該旅第771團在七亙村遭日軍襲擊,傷亡30餘人。

25日,劉伯承接到湯恩伯的電話:“你們的游擊戰不行了,還是撤吧!”

劉伯承放下電話,對師部的參謀們說:

“游擊戰行不行,打給他們看看。”

劉伯承認真察看地圖,判斷:日軍爲了切實控制正太路南的平行大道,必然加緊從井陘至平定的小路運兵運糧。山西東部縱貫南北,只有8條入晉通路,古稱“太行八徑”。其中,井隆爲五隆,石門不是大路,地形險要而複雜。日軍先頭部隊已從此經過,肯定會有大批輜重隨後跟進,走出井隆、經石門、達平定的小路。七亙村是日軍必經之地,可以在這裏打上一仗,鉗制日軍的迂迴進攻,掩護娘子關友軍。

“七亙村是測魚鎮通往平定的咽喉要道,日軍明天一定經七亙村向前方運送軍需物資,送到嘴的狗肉,一定把它吃掉。”

講到這裏,劉伯承拿起鉛筆,在“七亙村”三個字周圍果斷地劃了一個紅圈:

“就在這裏設伏!”

但七亙村地形如何?適不適合打伏擊?還要到現地看看。原來,八路軍進入山西境內後,劉伯承曾向閻錫山索要山西作戰地圖,可閻老西竟推說沒有,就是不給。

10月25日午飯後,劉伯承帶着師司政機關幹部和警衛班30餘人前往七亙村附近察看地形。他選好一處高地,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並不時地讓參謀在地圖上標出要點。

七亙村位於太行山脈中段、晉冀兩省接壤處,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溝壑縱橫,峽谷陡峭,道路奇險,素有“龍虎環抱”之稱。該村東鄰甲南峪、東石門村,直通河北省井隆縣的測魚鎮,西鄰改道廟、營莊,直達平定縣城。從井陘至平定的山中小道剛好從村邊經過。小道寬不足2米,路北是幾十米深的山溝,路南邊是高約十米的土坎,地勢很是險要

忽然,對面山後傳來稀疏的槍聲,而且越來越近。十多分鐘後,從七亙村東面的山谷裏衝出一小股日軍,向劉伯承等人射擊。劉伯承當即命令參謀處處長李達指揮警衛班組織抗擊,很快將敵人打退了。

不一會兒,又有一架敵機在空中盤旋。

“師長,這裏太危險,還是快點兒離開吧。”李達焦急地勸說着劉伯承。

劉伯承沒有說話,只是擺擺手,仍在專注地觀察着四周的地形。又過了一會兒,他放下望遠鏡,對李達等人揮了揮手,興奮地說:

“好了,我們走吧。”

回到師部後,劉伯承命陳賡率第772團進至川口、孔氏村地區設防,準備阻擊由九龍關向西進犯的敵軍。

陳賡立即派出王近山副團長率第3營和特務連的1個排,到平定縣東七亙村以南的山區活動,準備伏擊可能由測魚鎮向西進犯的日軍。

果然,沒過多久,派出的偵察員回來報告:日軍第20師團開始向平定方向進犯,其軸重部隊約千人,在距七亙村東北10公里的測魚鎮宿營,可能於次日經七亙村向平定方向運送物資。

這一帶地形複雜,南北均有高山。通向平定的公路兩側,大部分是高約10米的土坎,其間雜草、灌木叢生,便於隱蔽埋伏,而敵人在公路上又不易展開。

陳賡當機立斷,決定在七亙村至甲南峪間,利用大路南側陡坡、北側深溝的有利地形伏擊敵人,奪其輜重,斷其後方交通,牽制日寇西進。


在戰前動員大會上,陳賡對大家說:

“同志們,抗日以來,115師在平型關打了大勝仗,120師在雁門關一帶也打了勝仗。我師769團,在夜襲陽明堡機場的戰鬥中,殲滅日軍百餘名,毀傷敵機二十餘架,有力地配合了忻口防禦戰。我們呢?我們進入晉東以來,還沒有打過大勝仗。劉師長在電話裏對我說:你第386旅也要打勝仗。現在,就看我們的了!全旅官兵要迅速掀起一個打勝仗的比賽熱潮,一定要打好七亙村這一仗!”

當時劉志堅任第129師宣傳股股長,隨師部及第386旅搞宣傳鼓動工作。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陳旅長這富有強烈感染力的講話,進一步鼓舞了3營指戰員的鬥志,大家摩拳擦掌,等待着出擊的命令。”

負責設伏的王近山副團長與3營領導研究後決定:第11連在七亙村南面東莊、青堖地區佔領伏擊陣地,擔任截擊任務;第12連和特務連1個排,在第11連右翼至甲南峪間佔領伏擊陣地,擔負迂迴任務;第9連和第10連爲預備隊,控制七亙村南面青堖一線高地。同時,派出偵察分隊繼續在東石門地區偵察和掌握測魚鎮之敵情。

10月26日拂曉,王近山率領3營指戰員進入伏擊地區。營指揮所設在離大道約三百米的北邊山頭上,從那裏俯瞰山下,七亙村及大道兩旁的景物盡收眼底。營指揮所配備重機槍一挺,作爲伏擊戰鬥的火力指揮信號。

上午8點左右,日軍終於出現了。300多人的輜重部隊在前後各有100餘名步兵掩護下,向七亙村開來。

9點左右,日軍全部進入伏擊圈。

王近山大手一揮:“打!”

劉伯承元帥設伏七亙村:兩次成功大出二戰區意料 第2張

輕、重機槍射出密集的子彈,成羣的手榴彈雨點般傾向敵羣。在短促猛烈的火力急襲後,嘹亮的衝鋒號響徹山谷,第11、第12連官兵們躍出陣地,猛撲下去。

日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嚇蒙了,猛烈的火力壓得敵人喘不過氣來,還沒等他們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八路軍戰士們就已衝到了跟前。

第11連按照原定計劃,迅速搶佔了公路兩側及西南的定盤山,將日軍步兵和輜重部隊攔腰切成兩段。日軍先頭步兵企圖掉頭增援軸重部隊,遭到第11連的頑強阻擊。後面的掩護部隊被橫躺豎臥的馬匹、駱駝及拋棄的軍用物資擋住道路,前進不得,便一窩蜂似地朝東石門方向逃竄。誰知,他們剛跑到甲南峪,迎頭遭到預伏在這裏的特務連1個排的堵擊。

這時,王近山命令預備隊第9、第10連投入戰鬥。戰士們一個個猶如猛虎下山,奮不顧身地撲向日軍。

第12連戰士、共產黨員楊紹清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頭。7個日本兵端着刺刀向他圍攏過來。爲避免四面受敵,楊紹清機智地搶佔了有利地形,背靠陡坡,與敵人拼起了刺刀。一陣猛刺,撂倒了6個敵人,繳獲了3支步槍。剩下的1個鬼子早已嚇破了膽,掉頭就跑。

激戰至11點許,日軍除一部掩護部隊和輜重騾馬逃回測魚鎮外,大部被殲。此戰共擊斃日軍300餘人,繳獲騾馬300餘匹和大批軍用物資,八路軍僅傷亡10餘人。

戰鬥期間,八路軍得到了當地人民羣衆的大力支援。

平定縣城的中學生組成的戰地服務團,在犧牲救國同盟會的領導下,冒着槍林彈雨投入了緊張的戰地服務。附近的民兵和羣衆也趕來助戰。年過半百的董三元老漢,機智勇敢地從日軍手裏奪下一挺輕機槍,送到772團團部。事後,劉伯承稱讚他是“老英雄”,並贈給他一條軍毯。

下午6點,陳賡來到七亙村。只見戰利品堆積如山,戰士、羣衆像過年似的,樂得合不上嘴。有的戰士把日軍的鋼盔戴在頭上,把黃呢子大衣穿在身上,腰間還掛上日軍的洋刀,模仿日軍的模樣和腔調,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陳賡後來在日記中寫道:“炮彈、子彈、無線電器材、乾糧,堆積如山。一時羣衆歡呼,抗敵情緒突然高漲終日搬運勝利品。羣衆無需僱請,自動參加搬運。”

這時,郭營長牽來一匹日軍大洋馬,興高采烈地說:

“旅長,這是我們營送給你的戰利品。”

陳賡高興地說:

“好哇,我收下這匹戰馬。還要請你們挑一些最好的馬,送給劉師長,還要送一些到延安,向黨中央報喜。”

“請首長放心,我們一定照辦!”

這時,陳賡見不遠處的幾個老百姓在爭論什麼,有的說是炸藥,有的說是大麥花。走過去一看,哈哈大笑起來,原來是成箱的壓縮餅乾。

他馬上叫來第772團團長葉成煥:

“搬出幾箱,叫大家嚐嚐。”

七亙村伏擊戰大獲全勝後,劉伯承判斷:平定前線西犯日軍急需補充物資,此次日軍雖遭受沉重打擊,但不足以阻擋他們運輸物資西進的步伐,肯定還要繼續完成運輸任務。而根據最新獲得的情報:正太路西段的日軍正向東運動,娘子關右翼的日軍也正繼續向舊關襲來。這說明日軍的意圖是急於要打通正太路,從背後威脅太原。

通過對周圍地形的分析,劉伯承認爲七亙村是西通平定的必經之路,日軍自恃力強,驕橫狂妄,絕不會因一時的失利而改變路線。兵法雲:用兵不復。日軍萬萬想不到八路軍會在同一地點重複設伏。

據此,劉伯承決定在七亙村第二次設伏。

爲了迷惑日軍,當27日日軍派兵到七亙村來收屍時,劉伯承命令第772團主力當着日軍的面佯裝撤退,造成七亙村無兵把守的假象。

實際上,第772團第3營繞了一圈又返了回來,將伏擊點選在七亙村以西兩山夾谷中的改道廟附近;以第9、第10連埋伏於七亙村至改道廟大道南側;第11、第12連及特務連1個排爲預備隊,控制七亙村南側高地,並隨時準備向七亙村東出擊;偵察分隊仍在東石門地區活動,掌握測魚鎮之敵情。

果不出劉伯承所料,28日拂曉,日軍輜重部隊在300多名步兵和1個騎兵連的掩護下,由測魚鎮方向開來。

上午11點,日軍進入八路軍伏擊地區。

日軍雖十分狂妄,但畢竟吃過虧,一路上加強了搜索警戒,遇有可疑處便發炮轟擊。走到七亙村附近時,更加小心翼翼,朝村裏村外進行了反覆的炮擊。

第772團第3營的指戰員們隱蔽在灌木、草叢中,沉着鎮定,不發一槍。

11點許,待日軍騎兵通過改道廟後,第3營突然發起猛烈衝擊,隨後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但由於此次日軍預有準備,掩護分隊較多,未能將其打亂。

激戰至黃昏,因下雨道路泥濘,八路軍增援分隊未能及時趕來參戰,日軍部分輜重部隊在其先頭騎兵掩護下向平定方向竄去,後續部隊則返回測魚鎮。

此戰,八路軍共斃傷日軍百餘人,繳獲步槍20餘支,騾馬數十匹,壓縮乾糧200箱。

打掃戰場時,戰士們從戰利品中找到了山西和華北的軍用地圖。對這個意外的收穫,劉伯承十分高興,還脫口說了句俏皮話:

“沒想到日本人用中國人印的地圖打中國人。怪不得閻錫山說沒有地圖,原來是跑到日本人手裏了。”

古人云:用兵之妙,存乎一心。七亙村伏擊戰,勝在一個“妙”,勝在一個“奇”。三天之內,在同一地點,八路軍以1個營的兵力,兩次伏擊日軍,以傷亡53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敵400餘人、繳獲步槍70餘支、輕機槍4挺、彈藥50餘箱、騾馬及駱駝400餘匹、餅乾700餘箱、大衣1300件以及公文、地圖10箱的重大勝利,打擊和遲滯了日軍沿正太鐵路西犯的行動。

對此,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敬佩不已,稱讚七亙村接連兩次伏擊是大膽的、巧妙的用兵,是罕見的奇蹟。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