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割據政權爲什麼會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

割據政權爲什麼會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軍伐蜀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孟昶在成都,得知劍門天險失守的消息,驚的臉色煞白,手足無措。急忙向左右問計。

有一老將建議:“宋軍遠至,已是強弩之末,其勢必不能久。爲今只有聚兵堅守,靜觀其變。”

這老將軍戎馬一生、老成持重,堅壁清野、打持久戰的建議符合實際。

割據政權爲什麼會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

孟昶聽了卻大搖其頭嘆息:我們父子兩代人恩養川蜀人民四十年,現在禍在眉睫,卻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爲我分憂。就算是閉關自守,又有哪個人願意捨生忘死的抵禦強敵呢?

宰相李昊在一邊聽孟昶已有斂手聽命的意思,於是上前建言:爲今之計不如立即遣使請降,封府庫以待宋軍。做趙宋順民,仍會不失富貴。蜀地君王出降的多了,陛下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李昊說這番話,自有他的道理。王建所立前蜀政權,是在四十年前被後唐莊宗派軍平滅。李昊做爲事件的親歷者,不但躬逢其盛,而且是前蜀降表的撰稿人。

聽了老宰相的建議,孟昶茅塞頓開——這到不失爲長葆富貴的一個辦法!俯首稱臣,‘安樂公’、‘歸命侯’總是有的做的。

孟昶轉憂爲喜,催促李昊立即草表。

雖然時隔四十年,卻因有章可循,李昊仍是文思不減當年,筆走龍蛇,片刻間降表草就。文中把蜀主孟昶惶恐、乞憐、恭順的心態描敘的淋漓盡現。

割據政權爲什麼會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 第2張

孟昶看過來一看,竟然無法增減一字。苦笑之餘,只有用璽。降表畢竟不是表揚信,不寫的可憐巴巴,如何會收到奇效?到了晚間,消息已傳的盡人皆知,有好事者趁夜色在李昊府門大書“世修降表李家”六個大字,第二天看到的人哭笑不得。

李昊自稱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紳的後人。這位李紳在世人耳中大名鼎鼎,其《憫農》詩,到現在仍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內容。幾乎每個嬰幼兒在牙牙學語之後,都能用稚嫩的聲音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句子。

李紳悲天憫人的情懷讓人起敬,而李昊一生中也有閃光點。他修與不修降表,後蜀與前蜀這樣的割據政權都逃不過覆亡的命運。

李昊在孟昶一朝兼職修國史,修成實錄四十卷。孟昶想要拿來看,被李昊斷然拒絕:“自古帝王不閱史,臣不敢奉詔!”

割據政權爲什麼會逃不過二世而亡的歷史規律? 第3張

李昊此舉頗有些“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的錚錚史家風骨。那些只知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的文痞給他提鞋也不配,更沒有資格嘲笑他了。

宋軍進至昇仙橋,蜀主孟昶“肉袒牽羊、繫頸”出降,具體章程李昊宰相大人自然會悉心指點。

從宋軍汴梁出征,至孟昶出降,共計六十六日。宋人收得蜀地地土計有——州四十六、縣二百四十、戶五十三萬四百二十九。

凡蜀地割據政權,難逃二世而亡的歷史宿命。

是以知:治國在德不在險!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