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元惠宗爲證舉措有哪些 他的個人作品有哪些

元惠宗爲證舉措有哪些 他的個人作品有哪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Toghon Temür,蒙古語意爲“鐵鍋”,1320年—1370年),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大蒙古國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爲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元明宗長子,元寧宗長兄。生母是聖裔邁來迪。

爲政舉措

政治

至正更化

至正元年(1341年),元順帝起用脫脫當政,改元“至正”,宣佈“更化”,歷史上稱爲“脫脫更化”。脫脫的改革主要措施有:

元惠宗爲證舉措有哪些 他的個人作品有哪些

恢復伯顏廢黜的科舉制度;科舉制起於隋朝,但元朝建立後直到元仁宗的時候才實行科舉制度。伯顏掌權後,爲防止漢人做官,下令廢止科舉。

設置宣文閣,恢復太廟四時祭;

平反昭雪一批冤獄;

開馬禁、爲農民減負,放寬政策;脫脫上臺後,下令免除百姓拖欠的各種稅收,放寬了對漢人、南人的政策。此前民間禁止養馬,脫脫上臺廢除了這一禁令。

主持編寫宋、金、遼三史。

纂編法典

至元二年(1336年),在增訂元仁宗年間的監察法規《風憲宏綱》的基礎上,將有關御史臺的典章制度彙編爲《憲臺通紀》。

元順帝時期,還編纂了《至正條格》,《至正條格》是元代法規之一。至元四年(1338年)三月,妥懽帖睦爾命中書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據《大元通制》編定條格,於至正六年(1340年)四月頒行。其中包括詔制150條、條格1700條、斷例1059條。但原書卷數已不可考究,根據《永樂大典》記載,共23卷,分祭祀、戶令、學令、選舉、倉庫、捕亡、賦役、獄官等27目。2002年在韓國慶州發現元刊殘本《至正條格》,包括條格12卷、斷例近13卷,以及斷例全部30卷的目錄。其中,條格存374條,斷例存426條,總數共計爲800條。

文化

元順帝親政後,採取儒治的文化政策,包括恢復科舉、開經筵與太廟四時祭、親郊祭天、行親耕禮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編修三史。中國曆來有修前朝歷史的傳統,元朝建立以後,由於正統之爭,遼、宋、金三朝的歷史一直沒有正式編寫過。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妥懽帖睦爾詔修遼、宋、金三史,脫脫擔任總裁官。脫脫決定遼、宋、金皆爲正統,並組織了漢族史學家揭傒斯、歐陽玄,畏兀兒族史學家廉惠山海牙,党項族的餘闕,沙剌班(漢名劉伯溫),蒙古族的史學家泰不華等人一起參加修史,開創了各族史家合作修史的先例。

至正四年(1344年)三月,《遼史》修成,脫脫命掾史鼓吹導從,前後輝光,自史館進至宣文閣,元順帝穿着禮服迎接,“觀者以爲近代無之”。不久後脫脫去職,修史的工作由宰相阿魯圖領銜,到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全部完成,順帝召見阿魯圖等人於宣文閣,阿魯圖說:“臣素不讀漢人文書,未解其義。今者進呈,萬機之暇,乞以備乙覽。”順帝對他說:“此事卿誠未解,史書所繫甚重,非儒士泛作文字也,彼一國人君行善則國興,朕爲君者宜取以爲法。彼一朝行惡則國廢,朕當取以爲戒。然豈止儆勸人君,其間亦有爲宰相事,善則卿等宜仿效,惡則宜監戒。朕與卿等皆當取前代善惡爲勉。朕或思有未至,卿等其言之。”由此可見,順帝非常重視三史的編修。

經濟

順帝親政之初,任用脫脫進行“更化”,其經濟政策主要是蠲免賦稅、削減鹽額、立常平倉等。但當時元朝統治已十分腐敗,加之天災連年,因此國家財政收入不斷減少,經濟狀況依然不容樂觀。

元惠宗爲證舉措有哪些 他的個人作品有哪些 第2張

至正九年(1349年),脫脫第二次拜相,爲了挽救經濟危機,脫脫採取了變鈔與治河兩大政策。對於變鈔之法,遭到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監祭酒呂思誠的強烈反對,經過一番爭論後,脫脫仍決意變鈔,設寶泉提舉司來掌管。所謂變鈔一是印造“至正交鈔”,實際上就是在舊的中統交鈔上加蓋“至正交鈔”的印,新鈔一貫合銅錢一千文或至元寶鈔兩貫,兩鈔並行使用,而至正交鈔的價值是至元寶鈔的兩倍;二是發行至正通寶錢,形成錢鈔並用的局面,並以鈔爲母,錢爲子,以錢來實鈔法。這種做法的實質就是“鈔買鈔”,即用新鈔來搜刮民間的至元寶鈔,用銅錢“以實鈔法”也是一句空話,因爲沒有白銀作爲準備金,是不可兌現的。變鈔之法實行以後,很快就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史載“行之未久,物價騰踊,價逾十倍”,其後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寶泉提舉司爲了軍需而大量印鈔,使至正寶鈔的價值更加貶低,“京師料鈔十錠,易鬥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縣,皆以物貨相貿易,公私所積之鈔,遂俱不行,人視之若弊楮,而國用由是遂乏矣”。

至正年間,黃河決口,脫脫不顧衆臣反對,起用賈魯治河,使黃河恢復故道。順帝乃於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下詔治河,由賈魯指揮15萬民夫和2萬戍軍展開浩大工程。這次治河用了半年多時間,大功告成,賈魯獻《河平圖》。但就在治河期間,韓山童、劉福通等白蓮教勢力製造獨眼石人、發動元末農民起義,爲元朝挖好墳墓,因此後世將元亡歸因於治河。事實上賈魯治河本身是成功的,而且沒有民夫響應起義,只是白蓮教勢力利用了治河來發動起義而已。正如《元史》所評論的那樣:“議者往往以謂天下之亂,皆由賈魯治河之役,勞民動衆之所致。殊不知元之所以亡者,實基於上下因循,狃於宴安之習,紀綱廢弛,風俗偷薄,其致亂之階,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來久矣。不此之察,乃獨歸咎於是役,是徒以成敗論事,非通論也。設使賈魯不興是役,天下之亂,詎無從而起乎?”

外交

西方

羅馬天主教廷所派遣的汗八里總主教孟高維諾於致和元年(1328年)逝世,隨後元朝的阿蘭人在至元二年(1336年)寫信給本篤十二世要求派遣新的大主教。同年,妥懽帖睦爾也派遣留住在中國的拂郎國人安德烈等十五人回訪歐洲,並致書聖座。羅馬教皇應約於至元四年(1338年)派以馬黎諾里爲首的數十人的使團來到中國,將近三年後,於至正二年(1342年)七月抵達元上都,七月十八日在上都慈仁殿覲見順帝。馬黎諾里向妥懽帖睦爾進呈教皇信件和一匹佛郎國馬,這匹馬“長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身純黑,後二蹄皆白”,引起滿朝驚歎。後妥懽帖睦爾命令文學侍從之臣賦詩作畫,以記其盛況,如揭奚斯的《天馬贊》、歐陽玄的《天馬賦》、周伯琦的《天馬行應制作並序》、陸仁的《天馬歌》等等。畫家周朗則奉旨作《佛郎國獻馬圖》,流傳至今。

元惠宗爲證舉措有哪些 他的個人作品有哪些 第3張

德里蘇丹國

至元四年(1338年),德里蘇丹國蘇丹穆罕默德·賓·圖格魯克派摩洛哥旅行者伊本·白圖泰作使者訪問元朝。禮物包括200名印度教徒奴隸,在河間沖積地平原遭到了印度教信徒的襲擊,德里蘇丹國4000騎兵全部遇難,失蹤78人。他們被分割、捕捉、有的被殺害。伊本·白圖泰幸運抵達中國。然而他說,他到中國時,可汗死了,他繼續向北行走,和他的夥伴經過京杭大運河到北京,謁見妥懽帖睦爾。

日本

元順帝時期高麗抓獲一日本漁船,認爲該漁船是間諜船,並將該船送往宗主國元朝,妥懽帖睦爾命令釋放回國,足利幕府派遣由一名和尚帶領的使團訪問表示感謝。

倭寇在這一時期頻繁騷擾中國沿海,據泉州地方誌記載,至元二年(1336年)和至正七年(1347年)惠安縣衙兩次被倭寇燒燬;至正年間(1341—1368年),一股倭寇在金門登陸,於馬坪附近各鄉村大肆焚掠,因颱風沉船,被當地羣衆全部殲滅。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來,倭人連寇瀕海郡縣,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初一,倭寇騷擾蓬州,被守將劉暹擊敗。

個人作品

漢文詩

元順帝有三首漢詩流傳於世。他在位時,福建上報了孝子王薦的事蹟,順帝御製詩歌兩首以旌表他。詩曰:父疾精虔禱上天,願將己算益親年。孝心感格天心動,恍惚神將帝命傳。母渴思瓜正歲寒,那堪山路雪漫漫。雙瓜忽產空巖裏,歸奉慈親痼疾安。

元惠宗爲證舉措有哪些 他的個人作品有哪些 第4張

元順帝被趕出大都以後,朱元璋遣使招降他,順帝作《答明主》一首,詩曰:金陵使者渡江來,萬里風煙一道開。王氣有時還自息,聖恩無處不昭回。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歸去誠心煩爲說,春風先到鳳凰臺。

此外順帝還曾制一聯:“鳥啼紅樹裏,人在翠微中”,史載“天下誦之”。

蒙文詩

17世紀以後的蒙古史籍《黃金史》、《蒙古源流》、《金輪千福》等都記載了元順帝北逃時所作的一首蒙文詩歌,各版收錄內容大同小異。其中《蒙古源流》版本的是:

諸色珍寶修成的我那寶貴宏偉的大都城喲,

愜意消夏而居的我那上都開平庫兒都城喲,

古時諸聖的夏營地我那上都的失喇塔喇(即金蓮川)喲,

在那萬物枯黃的戊申年,我誤失了大國喲!

九色珍寶裝修成的我那宏偉的大都喲,

可執縛九十九匹白馬的我那上都開平喲,

廣受衆惠的我那政教二道的福樂喲,

稱爲天下之主我那可惜的美名喲,

起早登高舉目遠望,煙霞繚繞,前後眺望觀賞,景色悅目,

不分冬夏,居住無憂快活,

是我自在薛禪皇帝建立的寶城大都!

先祖享樂的我那寬廣宏偉的大都喲,

有緣相聚的我那衆王侯、宰相和屬民萬衆喲,

不聽亦剌忽丞相明諫之言,是我的遺恨,

聽信反叛而去的朱哥官人,是我的昏昧!

誤殺具足智慧的脫脫太師,

逐回大德上師,是我的罪過。

可惜我萬衆之主的皇帝的名聲!

可惜我那盡情享受的快樂!

具有神力的薛禪皇帝多方營建的,

福祿彙集的我那大都城喲!

被漢人朱哥官人收佔去了!

惡名落到我妥歡帖睦爾身上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