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48年,普魯士保留了憲政,並於年革命被鎮壓後,封建勢力死灰復燃,1850年公佈新憲法,但奧地利則完全退回到君主專制統治。接着普魯士憑藉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影響而促進的全德統一計劃,也無法得到足夠的支持。普魯士真正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他所倡導的“鐵血政策”的實施。此時普魯士擔任攝政親王,炮彈親王之稱,力求將普魯士軍隊鍛造成統一德國的利劍。但是他要求增加軍隊服役年限、將後備軍改爲常備軍以及增加軍費的改革措施,得不到議會的支持。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爲了實現自己強軍的目標,他在1862年任命了與他志同道合的俾斯麥爲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麥認爲奧地利是實現普魯士統一德國的最大障礙,只有以武力作爲後盾才能獲得解決民族問題的主動權。對資產階級所實行的“憲法統一”的道路極爲鄙視,認爲議院不能解決統一問題,這要在外交和戰場上才能解決,所以,軍事上的強大才是正確的道路。他的這些思想集中反映在他上任後在議會預算委員會的一次演講中,其中他直截了當地陳述了他的“鐵血政策”:德意志的未來不在於普魯士的自由主義,在於強權。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第2張

德意志南部各邦—巴伐利亞、符登堡和巴登一願意浸沉於自由主義之中,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沒有人願把普魯士應充當的角色派給它們!普魯士必須集聚她的力量並將它掌握在手裏以待有利時機,這種時機曾一再到來而又被放過。自從維也納條約以來我們的邊界就不是爲一個健全的政治集合體而設計的。當前的種種重大問題不是演說詞與多數議決所能解決的——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錯誤要解決在這樣的政策引導下,俾斯麥聯合國王壓制國會,壓制資產階級自由派,並它只有用鐵與血。積極籌劃統一德意志的王朝戰爭。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第3張

王爭由三場爭組成,第一場爭是得線爭,這場線爭是由石蘇一有爾問題引起的,爾組因的房民多數是德意人,萬格的圓民多數是人兩地的歸屬,一直糾纏不。數年來,多數時間受丹統,即使在拿線爭時期也是如此。1815年維也納以可了這一既成事實,但是德國人一直認爲這是個“恥”。40年代末,丹正式將這兩處劃入其圖,引起德意志各的強列反對,爲解決多15月8日,類、法愛、,奧、端典6國簽訂了一個“倫漢定兩個丹麥仍這傳統特權的前提下1963年丹國王克里斯安九世通過頒佈憲法取消了勒蘇益格和荷確認在保荷爾斯因的爾斯的傳統特權,實際上是將之併入丹麥王國。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第4張

對此,普魯士聯合奧地利對丹麥發動了戰爭,最終使丹麥結了停戰協定,讓出石蘇益格和荷爾斯因1865年8月14-20日,普奧簽訂了分享戰利品的“加斯坦因專石荷爲普奧共有,但分別管理。奧管理南面的荷爾坦園普管理北面的石勒蘇益格;荷的首府基爾港的防務委託普軍擔任,”,其中規定:登堡由普奧軍隊聯防;普魯士有權建築經荷爾斯坦因境內的鐵路,設置電報以及開鑿北海通羅的海的運河。普奧對這兩個地區的共管也爲它們日後的摩擦理下了優筆。第二場線爭是普奧爭1866年6月1日,斯麥以奧地利破環“加斯坦因專約爲名,下令軍隊越過石、荷的界河進軍荷爾斯坦因。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第5張

6月10日,伸斯麥在柏林公佈一個《聯邦改革綱要》,提交聯邦議會討論。奧地利控制的會否定了(綱要》。俾斯麥進而指示普魯士代表宣讀聲明,否定聯邦會的表決,要求解散聯邦議會。6月15日,普向薩克森、漢諾威、黑森要》並讓普軍過境,三君主拒絕提出最後通,要它們接受開克森,漢諾威和裏森一卡塞爾。次日,普軍7日,普軍進入奧地利的捷克。6月1爭爆發。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第6張

戰爭的結果之下,於7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並於8月23日簽訂了《布拉格條約》。條雙方在拿破崙三世的調停是奧地利大敗約規定將或尼斯讓與意大利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坦因歸普魯士管轄,奧地利承認沒有奧地利參加的新德意志組織,解散德意志聯邦並進行賠飄1867年4月,通過《北德意志聯邦憲法》。由美因河以北24邦國(包括3個自由市)組成的北德意志聯邦在法律上得到確認。普魯士在北德聯邦中居絕對領導地位。但北德聯邦的建立,並不意味着德國民族統一任務的完成南德4邦尚獨立於聯邦之外。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路易·波拿巴是阻礙南北統一的最大障礙。所以爲了完成統一大業,和法國一戰不可避免。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第7張

第三場戰爭是普法戰爭。1868年9月,西班牙爆發革命,女王伊莎貝拉二世逃往法國,王位空缺。1870年西班牙的執政要求普魯士國王的親屬奧波德任西班牙國王。這引起法國的恐慌,後者極力反對。最後普魯士國王威廉讓步,雙方談判。但是俾斯麥並沒有和談的願望,他通過電報着辱了法國,導致爆發了普法戰爭。戰爭的結果是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突入法國幷包圍了巴黎。10月27日普法簽訂了停戰協定。1871年1月18日即普魯士國王加冕170週年紀念日,在凡爾賽宮72米長的鏡廳舉行盛典,普王加冕爲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國宣告成立。1871年4月16日,新選出的國會通過帝國憲法,確定德意志“締結爲一個永久的聯邦”。德意志最終結束了民族分離的狀態,一個統一的德國誕生了。

普魯士爲了成爲統一德意志的中心力量 要等到俾斯麥的上臺以及“鐵血政策”的實施 第8張

按照聯邦的憲法,各邦可以保有一些自治權,如教育、宗教、部分司法、徵收直接稅、水上運輸權利,南德諸邦還可以獨立管理郵政、電訊、徵收啤酒燒酒消費稅。但是“帝國的全部陸軍組成一支統一的軍隊,在戰時、平時均由皇帝統帥”,“帝國艦隊系在皇帝最高統帥之下的一支統一的艦隊,關海陸軍高級軍官均由皇帝任命”,“皇帝在國際法上代表帝國,以帝國名義森宣戰媾和”,“皇帝有權召集、召開聯邦議會和帝國國會,以及使議會延期結束”。在帝國的體制下,首相是帝國唯一的大臣,主持帝國政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議會選舉。他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首相在內閣中擁有絕對的權力,各部都不是獨立的機構,“部長”不是負責該部的政治人物,而是首相的助手。與此同時,被排斥出德意志聯盟之外的奧地利與一直效忠於他的匈牙利結成了奧匈帝國。至此特別紛亂的德國地區告一段落,進入了近代民族國家的行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