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著名京劇旦角荀慧生:一生行善,晚年淒涼

著名京劇旦角荀慧生:一生行善,晚年淒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舊時梨園中人地位極低,若身體出現問題或年邁退休,生計便成大問題,甚至死後連安葬都成難題。“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成名後,時常資助生計艱難的藝人,還曾發起募捐購買義地的活動,由“四大名旦”攜手牽頭,衆多藝人解囊,買下了十二畝空地,建成了“梨園公墓”。

著名京劇旦角荀慧生:一生行善,晚年淒涼

九一八事變後,荀慧生曾捐款支持抗日。僞滿洲國邀約京名角赴東北參與“登基大典”演出,荀慧生斷然拒絕,稱“絕不與漢奸爲伍”,此後更是退出舞臺,隱居達一年半。七七事變後,他不顧安危,親赴盧溝橋前線,爲抗日將士進行慰問演出。其間有一事廣爲傳頌,當時一名年輕戰士重傷垂危,他剛好是荀慧生的戲迷,表示自己臨死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聽荀慧生唱一段《紅娘》。荀慧生趕來,抱住這位年輕戰士,唱出了“叫張生,隱藏在棋盤之下,我步步行來你步步爬……”後來,他又在北京連續義演七天,將全部收入捐出。

1966年 8月 23日,一批作家、藝術家在北京文廟遭批鬥毒打,其中包括老舍、蕭軍、駱賓基、白雲生等,荀慧生也在其中。他被釋放回家時,背上全是血跡,襯衣破爛不堪,與血痂粘在一起。他還寬慰妻子,表示自己會氣功,挨一頓棍棒也只是皮外傷。但他覺得老舍身體較弱,又性格剛強,怕他想不開,結果不幸而言中,老舍於次日投湖身亡。

1968年年底,荀慧生黯然辭世。一生行善的他,卻晚景淒涼。

荀慧生是河北東光縣(即今阜城縣)人,幼時家貧。七歲時隨父母流落天津,不久後被父親賣給一個梆子戲班學戲,飽受打罵凌辱。後來又被賣給梆子戲花旦龐啓發家中爲“私房徒弟”,契約上還寫着“若不遵守約束,打死勿論”,“學徒期間不許贖身,不準家屬探望”。龐啓發夫婦對徒弟一向嚴苛,荀慧生名爲弟子,實爲家奴,受盡折磨。好在他頗有天分,又勤奮刻苦,九歲時便以“白牡丹”藝名正式演出。

著名京劇旦角荀慧生:一生行善,晚年淒涼 第2張

辛亥革命前夕,荀慧生曾與革命黨人王鐘聲同臺演出《革命家庭》等鼓吹革命的戲。后王鐘聲被捕入獄、英勇就義,年方 11歲的荀慧生也受牽連,幸以“唱戲朔口”爲由獲釋。

此後的他,一度因嗓子倒倉無法演唱激越高亢的梆子戲。幾個大學生戲迷居然爲這個孩子組建了“白社”,共同提出讓荀慧生停演養嗓,放棄梆子戲,龐啓發被迫應允。“白社”還資助荀慧生,讓他有機會向衆多京劇名伶拜師學習。

荀慧生的少年坎坷並未結束。當年荀父將小荀慧生賣給龐啓發時,曾有七年出科之約,按這個口頭約定,荀慧生應在 1915年出師,可獨立演出、成班。誰知荀父因文盲而遭龐啓發瞞騙,賣身契上居然沒有寫明年限。七年後的龐啓發便斷然否認,不讓荀慧生出師。好在尚小云等友人助他逃走,又有李繼良等人出面調解,最終達成協議:荀慧生延緩兩年出師,爲龐啓發繼續唱戲賺錢,兩年後自立門戶。自立門戶後的荀慧生迅速走紅,後與梅蘭芳、尚小云和程硯秋並列“四大名旦”。

與其他名伶一樣,荀慧生在北京的故居也極多,僅可考的便有五處。但也跟其他名伶一樣的是,隨着北京的城市化大潮,他的故居大多湮滅於推土機下,還有兩處的具體門牌已不可考,可確認並仍存的僅剩一處。

著名京劇旦角荀慧生:一生行善,晚年淒涼 第3張

荀慧生早年曾居住於前門外的大耳衚衕,但這並非是他在北京最早的住處。1910年,他隨師來到北京,次年又師從路三寶和薛蘭芬學習青衣、花旦,其間顛沛流離,住處早已不可考。1918年,已自立門戶並漸漸走紅的他加入喜羣社,專注於京劇,同年與名伶吳巧福的妹妹吳春生結了婚,他們的婚房就在大耳衚衕,不過具體門牌號並無記載。

大耳衚衕如今仍在,且保護得相當不錯,只是柏油馬路跟兩側的青磚灰瓦似乎不太協調。這條衚衕因形貌似耳外沿而得名,有弧度,也有拐彎處。

他還曾住過菜市口南的南半截衚衕,這段經歷亦缺記載,具體門牌更不可考。不過如今衚衕仍在,臨近譚嗣同故居,這條始於明代(當時稱半截衚衕,清代分爲南、北半截)的衚衕,曾接納無數名人,如龔自珍、徐錫麟和魯迅等。大名鼎鼎的紹興會館就靠近衚衕另一頭的出口處,魯迅曾在這個會館中居住了七年半時間,寫下了《狂人日記》。

居住在南半截衚衕時的荀慧生,年方十九歲。其間,他有近半年時間在上海天蟾舞臺演出。當時,楊小樓受天蟾邀約,前去演戲,他又力邀譚小培、尚小云和荀慧生同臺,演出大受好評,一再加場,達半年之久,時人稱之爲“三小一白”(當時荀慧生仍用藝名“白牡丹”)。

真正見證荀慧生人生高峯的是宣武門外的椿樹上三條衚衕 11號。據載,此宅“坐北朝南,共有四進院落。紅漆街門與牆垛上方爲精緻的雕花裝飾,門外置有石鼓門墩一對,下面爲三層青條石臺階。入大門,南房、北房均高大寬敞,中有遊廊相連,跨院西南角建有假山、涼亭,佈局十分精巧。”

購買此宅時,荀慧生才二十歲出頭。1923年,二十三歲的他收下首徒葉壽梅。1924年,喜歡作畫的他拜吳昌碩爲師。1925年,他與餘叔巖合作《打漁殺家》。1927年,《順天時報》舉行京劇旦行“五大名新劇奪魁”評選,荀慧生憑藉新戲《丹青引》,與梅蘭芳的《太真外傳》、程硯秋的《紅拂傳》、尚小云的《摩登伽女》和徐碧雲的《綠珠墜樓》一起入選,世人又常剔除徐碧雲,將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和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1931年,再次評選四大名旦,又是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四人當選。

可這處極重要的故居,今已不存,甚至整條椿樹上三條衚衕都已不存,又甚至,以椿樹爲名的多條衚衕均已不存。如今,這一帶已經變成了“椿樹園小區”,舊時位於椿樹上二條衚衕的林海音故居、位於椿樹上三條衚衕的荀慧生故居,都已不復見,讓專程前來的我無奈而歸。

著名京劇旦角荀慧生:一生行善,晚年淒涼 第4張

荀慧生在此居住了十餘年之久,直至抗戰時才搬離。當時,他拒絕前往僞滿洲國演出,得罪了日本人,後來住處又被漢奸強佔,被迫遷居西單白廟衚衕 22號。這個衚衕也已消失,變作高樓大廈。據記載,荀慧生在此的住處比椿樹上三條簡陋得多,生活上也遭遇了久違的窘迫。直至 1957年,他才搬離這裏,遷入生命中最後一個居所——宣武區山西街甲 13號,這也是他目前僅存的一處故居。

當時的荀慧生,擔任中國戲劇家協會藝委會副主任,也曾擔任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戲曲研究所所長等職務。一度意氣風發,響應號召,進行戲曲革新,對《紅娘》《釵頭鳳》等劇本進行修改,摻入“階級鬥爭”元素。

那時的他,想必還真有當家作主的感覺吧?可即使他改過的劇本“順應階級鬥爭潮流”,也未能在階級鬥爭中免禍。“文革”初起,他便屢遭批鬥,1968年年底因病黯然辭世。梨園中人當年的命運軌跡,大抵如此。

我所見的山西街甲 13號,清冷寂寞,周邊高樓林立,衚衕顯得孤獨。當年可不是這般景象,據說荀慧生喜歡種樹,院內足足種了四五十棵果樹,包括梨、柿、棗、杏、李子、山楂、蘋果、海棠等。他每年都會將收穫的棗子送給梅蘭芳、田漢、老舍等。

院落極大,門口掛着“區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大門上的漆、圍牆上的磚,都已有脫落。

2012年 3月,我看到一篇新聞,標題爲《12萬元 /㎡ “名旦”荀慧生四合院叫價 7500萬》。文中說,14位荀慧生的後人攜手將位於山西街甲13號的故居委託給了北京產權交易所,尋找買家。如果以佔地面積來算,是每平方米 12.5萬元,以建築面積計算,則是每平方米 19萬元。當時同類地區的四合院價格大概爲每平方米 10萬元左右,荀慧生故居的定價如此之高,是因爲院落格局大氣,又有歷史性等不可複製價值屬性。

據說,荀慧生的後人之所以要出售老宅,是因爲後人們都不富裕,而老宅佔地大、年頭久,維護費用高昂,所以便有了套現的念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