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這個人提出一思想,影響後世兩千餘年

這個人提出一思想,影響後世兩千餘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思想家,同時爲兩漢著名的儒學宗師。漢代尊儒之風如此盛行,離不開董仲舒的功勞。他針對朝廷所求治國方略,提出應當把儒家思想與社會實踐結合到一起,並積極吸取其他理論的優點,創造一套適合西漢國情的思想體系。

這個人提出一思想,影響後世兩千餘年

由於,漢初實行“黃老之學,無爲而治”,雖然,漢朝一開始的經濟發展很快,也出現了文景盛世。但是,在景帝時代出現了吳楚七國之亂,已經統一的國家將面臨着分裂的危險。景帝時任博士的董仲舒認爲:“重要的問題是要鞏固集中統一的政權,防止分裂割據的局面出現。”

之後,董仲舒則從儒學經傳中尋找統一的理由,並且,從《公羊春秋》中找到了其心目中所謂的“大一統”。

這個人提出一思想,影響後世兩千餘年 第2張

之後,這一主張深受漢武帝賞識,最終,纔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此之後,儒學正式登上中國社會舞臺,成爲封建朝代正統思想,影響後世長達兩千餘年。以今天的角度看待,他創出的“天人思想”依舊有着深刻價值,散發着獨特魅力。

不過,人們在談及這以思想時,總會主觀上將它當做封建迷信的“宗教神學”,從而,忽略董子思想的內在價值。其實,回顧歷史,追隨至上古時期,那時的宗教信仰、思想哲學,不就是通過對上天的信仰衍變而來嗎。

這個人提出一思想,影響後世兩千餘年 第3張

董仲舒學說中,最大的特色就是重塑至高無上的上天威權,甚至於超越傳統的諸神信仰、上天信仰。他的野心很大,敢於探究“天人相與之際”的問題,目的就是爲了創出一種“天的哲學”,從而,製造非理性背後的“神祕”感受、意識或經驗。

這是一種特殊且具有獨立性的思想體系,簡單來說,董仲舒需要藉助天的威勢使衆生產生一種畏懼感。

董仲舒思想中的“天”與西方的“上帝”有着本質不同。“天”是具有某種神祕性和人格化的至上神,擁有無可爭辯的威權。同時,“天”又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整體,它即無限又獨具內涵,統攝世間萬物,包含着整個宇宙。

關於它的內容組成,大致分爲十項,即:

“天爲一端,地爲一端,陰爲一端,陽爲一端,火爲一端,金爲一端,木爲一端,水爲一端,土爲一端,人爲一端,凡十端而畢,天之數也。”由此可知,通過“天端”推演,可得出,宇宙間的事物發展規律、數量及其生成、變化與理則等方面。

而且,在董子思想中,還有一大特點與西方宗教信仰不同。西方人在“上帝”面前,會有一種“渺小卑微”的自卑感受,但在董子思想中,這種情況是不存的。且來看十大“天端”內,“有“人爲一端”存在,可見“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個人提出一思想,影響後世兩千餘年 第4張

另外,還有這麼兩句話:“起於天,至於人而畢”、“畢之外謂之物,物者投其所貴之端,而不在其中”。意思即:通過直接貶低“物”的價值,進而襯托“人”的作用,從側面拔高人的尊貴,擺脫渺小的感受。

但這樣會使人產生誤解,認爲“人”凌駕於“天”之上,董仲舒隨即又補充:“以此見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爲天下貴也。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這句話意思爲:“人之所以尊貴,是相比於“物”,而不是“天”。”

顯然,董仲舒依舊認爲“天”是最尊貴的存在,不過“人”的重要性顯然要高於其他天端,它雖是“天”造,卻是極爲接近“天”的存在,因此,“人”纔是萬物中最爲尊貴的一端。“人”爲天下貴,這是漢代學者的普遍共識。但董仲舒覺得,常會有人將它與物混爲一談,便對此加以區分,並在人、物之間增設了一道鴻溝。

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拉開兩方差距,突出“人”的尊貴及天人之間的相類相副。其中,最爲重要的是,如何使天人之間與君主統治產生聯繫,畢竟董仲舒所立的“天人宗教”是爲帝王服務的,以治國安邦爲主。他根據政治需求,不斷完善這套思想體系,使之更加符合當代政治觀。像推行的“天人感應”理論,必須配合帝王統治方能得到實現。

那麼,董仲舒爲何如此執着於“天”?

由上文可知,上古三代先祖對上天有着獨特的信仰,董仲舒需要藉此塑造威權,引百姓敬畏、尊奉。他營造一種神祕、獨特的思想氛圍,並加入諸多政治理念,以達到治國效果,顯然,這是一種政治需求。另外,古時皇帝有“天子”之稱,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正是利用萬民對天的敬畏,穩固西漢統治,這是古時常見的“奉天而治”。

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理解“天”的含義,那麼,我們則很容易將其與“宗教神學”聯繫到一起。其實,拋去浮華,綜合當時西漢政治的需求,我們很容易分析出董子思想背後的意圖。《漢書》則對其評價道:“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加,管、晏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