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孫皇后是什麼出身?她是怎樣影響大明百餘年國運的?

孫皇后是什麼出身?她是怎樣影響大明百餘年國運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孫皇后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與孫若微兩人本是勢同水火的仇人,隨着劇情的鋪開,朱瞻基對她可謂暗生情愫,最終,孫若微嫁入宮中,母儀天下。

實際上,歷史上的孫貴妃出身山東鄒平一個平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時候就以美色出名。朱棣的親家母,也就是太子朱高熾夫人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有次去永城縣衙,見到了孫氏,一時驚爲天人,又打聽到這小女孩具有賢淑之德,這孩子將來要是嫁給了自己的外孫多好。

彭城伯夫人可以隨意出入太子府,就把這想法說給女兒張氏了,然後張氏稟明朱棣,明成祖也很痛快,原則上就同意納爲皇太孫妃,囑咐張氏一定把這孩子教育好。就這樣,剛滿十歲的孫氏進宮了。七年後,明成祖冊封皇太孫妃,受封者則是名不見經傳的胡善祥,而孫氏只封了一個貴妃的稱號。

孫皇后是什麼出身?她是怎樣影響大明百餘年國運的?

史書沒有記載孫氏在王府中這幾年的生活,但是可以推測,七年的宮中歷練,孫氏對各種人情事故應是熟稔於心。三年後,胡善祥無過而被廢,接替她的就是這位孫氏。沒過幾年,正值壯年的朱瞻基晏駕,朝中一度盛傳將立襄王朱瞻墡爲皇帝,張太后召集大臣匯聚於乾清宮,指着9歲的朱祁鎮,說這纔是新皇帝。宮中再無流言,政權平穩過渡到明英宗時代。

幾年後,誠孝張皇后過世,孫氏開始過問朝政,幼時的經歷,讓她處理起紛繁複雜的政務得心應手。孫氏在歷史上名頭並不怎麼響亮,這點和她對大明王朝的貢獻不成正比。發生於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凸顯了這位女強人的眼界與卓識。土木堡之變起因很簡單。

根據明朝的規制,藩屬國前來朝覲時,朝廷要按照使者團的人數進行回饋,人數越多,饋贈也相應的越多。瓦剌利用這個規則,逐漸加大使團人數。到了1449年,瓦剌派出了2500人謊稱3000的龐大使團,並將其貢馬的價格擡高。主管封賞的宦官王振嫌他們人多,就不想多給他們錢,另外還把貢馬的價格削去五分之四。沒得到好處的瓦剌部族不幹了,以此爲由頭髮兵南下。

明英宗緊急徵調二十幾萬人馬,宣稱五十萬御駕親征,結果被瓦剌擒獲。戰敗的消息傳回來,京師震動,人心惶惶,遷都之論甚囂塵上。國不可一日無主,孫太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郕王朱祁鈺監國,第二件事情就是堅守京城。這兩件事,都起到了穩定局面的作用,顯示了孫太后理政能力的成熟。剛開始的時候,以翰林徐珵爲代表的官員認爲“天命已去”,因此極力主張南遷,並把自己的家人祕密送到了南京,京城衆多商賈富戶開始南逃。

孫皇后是什麼出身?她是怎樣影響大明百餘年國運的? 第2張

但以于謙爲代表的主戰派堅持固守。甚至就連司禮監的太監李永昌也說到:是也。陵廟宮闕在此,倉廩府庫百官萬姓在此,南遷,大事去矣。且陛下不聞宋靖康乎?據《明實錄》記載,從瓦剌逃回的明朝官員也說道:北京已立皇帝,要領人馬來交戰,終無講和之意。我今調軍馬再去相殺,令彼南遷,與我大都。

瓦剌的戰略意圖非常明確,就是要佔領京城,恢復故元。這個時候明朝如果放棄京城,燕雲十六州再度失守,將變成兩宋格局,南遷後,大明王朝不再是一個統一的朝代,而成了割據一方的勢力。顯然,朱姓皇族承擔不起這個罵名,孫太后下定決心堅守北京,朝廷內外開始了步調一致的防務事宜。

土木堡距離乾清宮不過110公里的路程,明英宗卻能被瓦剌劫掠而去,這還是京畿重地,可見大明王朝的防務能力有多麼不堪。因此,堅守北京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于謙,這位京城保衛戰總指揮官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穩定軍心,二是加強佈防。明軍新敗,且明英宗被俘,對於整個明王朝的士氣打擊非常大,若是軍心渙散,怕是京城無法堅守,北京保衛戰一旦失利,對於大明而言,怕是有滅頂之災了。

孫皇后是什麼出身?她是怎樣影響大明百餘年國運的? 第3張

鑑於此,于謙火速調整了六十多名將官,並且大膽啓用從大同前線的敗退之將石亨等人,傳檄河南、山東等地兵馬入京勤王,並在京畿一帶調集了足夠的糧草,用於長久守城。在京外佈防方面,於紫荊關、居庸關分別佈置了一萬餘人作爲外圍防禦。層層設卡的作用就是拖延了瓦剌也先大軍的進攻速度,當也先出現在京城德勝門時,于謙的佈防正式結束,北京保衛戰同時打響。

瓦剌南下的目的就是想趁明朝士氣低落的時候一鼓作氣拿下京城,現在明軍已然不是五十天之前的狀態了,本就沒有圍城打援經驗的瓦剌,開始撤退,明軍順勢追擊,斬殺瓦剌殘軍約三萬餘人,北京保衛戰取得徹底勝利。英宗北狩,孫太后立即欽命郕王朱祁鈺監國並下定決心固守京城,這在當時都是需要相當的戰略勇氣的。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對於大明王朝的意義更是無需多言,這兩大正確的部署,也是顯示了孫太后卓越的戰略眼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