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二戰後期美國對日本吃盡口頭 爲何蘇聯卻能輕鬆戰勝?

二戰後期美國對日本吃盡口頭 爲何蘇聯卻能輕鬆戰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軍和日軍作戰主要是在西太平洋上的航母海戰和奪島登陸作戰。蘇軍打日本,一是在諾門坎,二是盤踞在東北的關東軍。

二戰後期美國對日本吃盡口頭 爲何蘇聯卻能輕鬆戰勝?

裝備着三八大蓋和薄皮坦克的日本陸軍,放在當時的世界強國裏其實只是一支二流部隊,根本沒法和機械化程度很高的蘇軍、美軍、德軍相比,只能在裝備極差的亞洲對手面前逞一下威風。日本最厲害的是號稱“帝國之花”的海軍聯合艦隊和零式戰鬥機。美國和日本的主戰場是西太平洋地區進行的航母大機羣決戰,要不是美國強大的國力支撐着軍工武器的生產消耗,戰場結局還真不一定十拿九穩。

二戰後期美國對日本吃盡口頭 爲何蘇聯卻能輕鬆戰勝? 第2張

美軍同日軍作戰面臨的戰場環境是太平洋海域與島嶼/熱帶雨林作戰,作戰區域內水文氣象、地形地貌異常複雜。同時,由於日軍處於依託要點、固守防禦的基本態勢,美軍要突破日軍的絕對國防圈,就必須在日軍選定好了的、已經預先修築了野戰築城體系乃至築壘要塞防禦的島礁上同日軍殊死作戰,以奪佔島礁爲首要作戰目的。這種作戰形式儘管在後來被麥克阿瑟改進爲蛙跳戰術,但是仍然有大量無法繞過的戰略防禦支撐點必須由美軍靠着屍山血海奪佔。因此美軍只能拿着人命去突破日軍的堅固要塞,同日軍逐個島嶼、逐個陣地、逐個坑道甚至逐個地洞來反覆爭奪,打得異常吃力、付出巨大代價自不必說。

二戰後期美國對日本吃盡口頭 爲何蘇聯卻能輕鬆戰勝? 第3張

而蘇軍在東北向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的戰役則是在盛夏季節發動的、在極其適合機械化軍隊大縱深突破的東北黑土地上進行的、以直接奪佔大城市並圍殲日軍重兵集團爲主要作戰目的的陸軍合成戰役。其作戰環境與作戰目標極爲適合蘇聯紅軍的機械化步兵發揮出其全部的戰鬥力,而當面的以輕步兵爲主、試圖依託要塞作爲防禦支撐點的日軍在蘇軍裝甲洪流的迂迴攻擊下又根本不堪一擊。作戰環境的不同是美、蘇兩軍作戰難度不同的直接因素。

二戰後期美國對日本吃盡口頭 爲何蘇聯卻能輕鬆戰勝? 第4張

再從現實來看,蘇聯與日本的較量基本就兩次,一次是39年的諾門坎戰役,再就是二戰末期1945年8月8日按照約定對日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兩次戰鬥看似蘇聯勝的很容易,實際上你可以細分析一下,就知道不是那麼回事。

諾門坎是日本的一次試探性進攻,蘇聯對此戰高度重視,派出了朱可夫對陣,而且最爲關鍵的數據就是蘇聯雖然打贏了戰役,但是也是慘勝,蘇軍的傷亡比日軍還高,從軍事角度上說,蘇聯並沒有勝利,他的勝利是政治意義上的。

二戰後期美國對日本吃盡口頭 爲何蘇聯卻能輕鬆戰勝? 第5張

再說出兵中國東北,有人說什麼蘇軍摧枯拉朽,瞬間消滅了盤踞在東北的日軍主力關東軍!你們動動腦子就能明白,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從8月8日宣戰,到8月15日日本投降,僅僅一週時間,他走都走不了整個東北,更別說打了,他是怎麼摧枯拉朽的?還有日軍,當時的日本關東軍已經是一堆廢柴了,因爲真正的主力早就調到太平洋和美軍幹去了,後補充的都是沒什麼戰鬥力的人了,雖然有70萬之衆,早就不比當年了。而到日本投降,蘇軍基本還在黑龍江邊境一帶,重要的大城市和戰略要地還都在日本人手上,只是天皇投降了,蘇聯才輕鬆的佔領了這些地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