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岳飛爲什麼會選擇撤軍呢 僅僅是因爲十二道金牌嗎

岳飛爲什麼會選擇撤軍呢 僅僅是因爲十二道金牌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二道金牌,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在小說中,岳家軍郾城大敗金兀朮後,駐紮在金牛嶺下,犒勞兵將,一面寫本進朝報捷;一面催趕糧草,收拾衣甲 ,準備 直搗 黃龍府,迎還二聖(即徽宗與欽宗)。誰知高宗竟下詔令岳飛班師,暫回朱仙鎮歇息養馬,待秋收糧足,再議發兵。這明顯是朝中投降派的陰謀,連帳下諸元帥都看到了這一點,建議不可輕自回兵。可是岳飛面對詔書,不但俯首聽命,而且大講什麼“自古君命召,不俟駕而行。不可貪功,逆了旨意!”又說:“我母恐我一時失足,將本帥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所以一生只圖盡忠。既是朝廷聖旨,哪管它奸臣弄權!”遂下令拔寨起營,回到朱仙鎮。後來高宗又在一日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命岳飛速即進京。岳飛也立即遵命而行。

岳飛爲什麼會選擇撤軍呢 僅僅是因爲十二道金牌嗎

實際上,岳飛的班師不僅僅是奉詔行事,還有更復雜的原因。郾城大捷後,金軍敗退開封,一面下令隨軍老小先渡河北撒,一面重新整頓軍隊。這顯然有兩種可能:一是準備撤退,一是進行最後掙扎。因此,爲了再再給給金人沉重打擊,將其徹底的趕到黃河以北,單靠岳家軍孤軍作戰是不行的,必須有其他各路軍隊的配合。於是岳飛火速將此情況報告給朝廷,希望高宗命令其他諸路之兵火速並進,齊心協力將金軍趕到河北。

岳飛爲什麼會選擇撤軍呢 僅僅是因爲十二道金牌嗎 第2張

小說中說是高宗不但不發兵配合岳飛收復黃河,反而一日內連發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飛撤軍,是不符合事實的。且不說在後來岳飛平反昭雪後,宋朝退還給岳飛後人的一系列詔書中,根本找不到這連續的十二封班師詔,就是從情理上分析,也是不可能的。所謂金牌,就是金字牌,即在一塊紅漆的木頭牌上寫上“御前文字,不得入鋪”(鋪即驛站)這幾個大字,表示所傳遞的是最緊急的文件,傳遞人員不得進驛站休息,要保證每日行500裏。從京城臨安(今杭州)到岳飛駐紮地郾城,大約爲2000裏,即使全是直路,也得走四五天。試想在第一道詔書發出後,根本還不知岳飛作何反應,怎麼可能每隔三五十分鐘就發出一道詔書,以至連續發出十二道之多呢?而且,在第二、第三天以至以後的第七、第八天裏,肯定還不會得到岳飛的反應,何以在這些天裏倒反而又不再發一道詔書呢?

岳飛爲什麼會選擇撤軍呢 僅僅是因爲十二道金牌嗎 第3張

事實上,岳飛並非是小說中描述的那麼愚忠。而是高宗既擔心迎回徽宗與欽宗,同時高宗和秦檜同樣害怕岳飛擁兵自重,所以在密謀之後, 高宗、秦檜一夥下密旨讓駐紮在宿州、亳州和淮水北岸的張俊、王德等人的部隊全部搬回淮南。這樣就使岳家軍突然陷人孤立無援的境地,使金軍可以從正面、側面合擊岳家軍。那樣一來,宋朝甚至可以調動軍隊對他大張討伐,如不奉旨撤回,岳家軍將陷於北面金軍和南面宋軍的夾擊之下。岳飛奉命撤回既是衷心的表現,同時也明白如不班師,必將喪師的後果。對此朋友們有何看法,歡迎指教!瞭解更多歷史知識,關注小編曹丞相談古論今。請選中你要保存的內容,粘貼到此文本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