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安史之亂前,安祿山哪兒來的15萬大軍?

安史之亂前,安祿山哪兒來的15萬大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安史之亂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安祿山擁兵近15萬,而當時的中央軍不足8萬,這個事情在現在看來是非常奇怪的。就連中央軍都不足八萬人,安祿山的人又是從何而來呢?這個還要從大唐的軍事制度說起,在高宗李治時期,由於大唐版圖不斷擴張,導致邊疆防守變得非常困難,尤其是大軍每次出征邊境,所消耗的錢財物實在太大,在這種背景下,爲改變大軍徵調困難,從武則天開始,大唐就在邊境劃出一塊塊的區域供大軍屯守,是爲屯戍軍。

安史之亂前,安祿山哪兒來的15萬大軍?

等到唐玄宗時期,屯戍軍逐漸制度化,並形成有固定駐地和較大兵力的軍鎮。於是在天寶年間,唐玄宗便正式把大唐劃分出十大軍區,分別爲西北地區的河西、隴右、朔方三大軍區,關東地區的平盧、范陽、河東三大軍區,南方地區的劍南、嶺南兩大軍區,以及漠北地區的安西、北庭兩大軍區。這十大軍區,共計兵力約50萬,其中河西駐軍7.3萬,隴右駐軍7.5萬,朔方駐軍6.5萬,平盧駐軍3.7萬,范陽駐軍9.1萬,河東駐軍5.5萬,剩餘的安西、北庭、劍南、嶺南駐軍分別爲2.4萬、2萬、3.1萬和1.5萬。

本來,對於這十大軍區,唐玄宗共設置出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來掌管,這樣每個人所控制的兵力都有限,而這十人之間又相互牽制,足以保證大唐軍隊的穩定。但問題是,當時西北地區的河西、隴右、朔方三大軍區,距離帝國都城長安太近,所以皇帝自然需要加強他們的管控,否則他們一旦鬧出事,那長安就危在旦夕。在這種背景下,一方面唐玄宗會極力打壓西北軍區的將領,通過嚴厲手段防範於未然。

安史之亂前,安祿山哪兒來的15萬大軍? 第2張

另一方面唐玄宗也會讓太子出面搞好與西北軍區將領們的關係,安撫他們的情緒,免得他們做出過激行爲。總的來說,唐玄宗和太子的這種行爲,就相當於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然而,隨着西北軍被玄宗欺壓得太狠,軍人們自然會把希望寄託在太子身上,總希望新太子能高擡貴手,多多照顧軍人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西北軍將領總是下意識地流露出對老皇帝的不滿,對太子的渴望。

安史之亂前,安祿山哪兒來的15萬大軍? 第3張

而太子呢,作爲王朝的繼承人,本身就必須承擔帝國的一些政治重任,比如領軍或者從事一些監國之類的政治管理職務。這有職有權,又是繼承人,對於現任的當家人就天然存在威脅。這個時候西北軍將領又對太子各種眉來眼去,唐玄宗心裏自然會非常沒有安全感。因爲,大唐帝國本來就曾發生過好幾起太子搶班奪權的事例,現在太子又和西北軍將領不清不楚,如果他們真聯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太子擁有了搶班奪權的實力。

這是唐玄宗不得不防備的。所以,爲制約太子和西北軍,唐玄宗決定加強關東軍的力量。本來,關東地區的河東、范陽、平盧三大軍區分別由三個節度使掌管,但這種分散的局面顯然無法與太子領銜的西北三大軍區相抗衡。所以,唐玄宗就決定讓關東三大軍區就變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於是他把這三大軍區全部交給安祿山一個人掌管,這樣關東軍和西北軍就可以分庭抗禮,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綜上所述,小編認爲唐玄宗之所以挑選安祿山來擔任這個職位,一方面是因爲安祿山是胡人,沒有太多的社會根基,方便皇帝控制;另一方面,自然是安祿山對唐玄宗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覺悟,比如及時與太子劃清界限,甚至不惜公開得罪太子,讓唐玄宗感到非常滿意。而這,也正是安祿山能夠手握15萬大軍的緣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