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對大明王朝最忠誠的黔國公沐氏家族,他們最後結局怎麼樣?

對大明王朝最忠誠的黔國公沐氏家族,他們最後結局怎麼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明有這樣一個家族,世世代代爲國家兢兢業業守衛西南邊陲,直到最後國事艱難,這個家族仍然守住了自己的諾言,爲王朝獻出了一腔碧血,這就是鎮守雲南的世代黔國公沐氏家族。

(一)戰功赫赫的皇帝養子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的時候,中國歷史已經進入了相當混

亂的時期,宋朝末年中國戰火連綿,元朝建立後又實行了嚴苛的民族政策,到了元末已是饑民遍野,羣雄並立。朱元璋收養了很多無家可歸的孤兒,將他們養在身邊,成爲養子,並且讓他們都隨自己姓朱,少年朱英就是其中一個,朱英善戰,機敏果決,很受朱元璋器重。

對大明王朝最忠誠的黔國公沐氏家族,他們最後結局怎麼樣?

等到朱元璋稱帝,他讓這些戰功赫赫的養子都恢復本來的姓氏,一天,他找到朱英,看着當年衣衫襤褸的瘦弱少年已變成了威風凜凜的大將軍,朱元璋喃喃說道:你到底是誰家的孩子啊?朱英只是跪下叩頭說我深沐皇上和皇后的撫育大恩,我就是皇上和皇后的孩子。朱元璋對這個回答很滿意,說既然你口稱深沐皇恩,就改姓沐吧,讓你世襲罔替,子子孫孫永沐皇恩。

朱元璋剛剛建國的時候,蒙元的殘餘勢力仍然四散在國家各個地方,負隅頑抗,隨時威脅着大明的安全,剿滅這些殘餘元軍就是朱元璋和他的大臣們的第一任務。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遣傅友德帶領藍玉和沐英出征雲南,傅友德和藍玉號稱大明的戰神,但是年輕的沐英在這樣星光熠熠的戰神身邊卻毫不遜色。

當時明朝的軍隊和元軍隔江相望,傅友德主張馬上渡江。沐英卻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爲此刻渡江會讓元軍以逸待勞,把明軍消滅在滔滔江水之中。沐英獻計陳兵江邊,以牽制元軍的注意力,另外派出奇兵從下游渡江,悄無聲地繞到元軍背後,前後夾擊,打敵人一個神兵天降。

沐英的計策果然奏效,元軍腹背受敵,軍心大亂,狼狽逃竄,明軍趁機派出鐵騎奮勇追殺,史載戰場上到處是元軍的屍體,十里不絕,明軍完勝。

攜得勝之勢的明軍如風捲殘雲一般迅速拿下雲南的大部分城池,只有大理依靠蒼山洱海的天然屏障據險而守,大理易守難攻,如果強行正面進攻一定會讓明軍傷亡巨大,關鍵時刻,沐英又有了辦法。

他自己率領軍隊從正面出擊,同時派王弼帶領一隊人馬抄小路爬上城關,在蒼山之上廣樹旗幟,同時沐英率軍強度大江,虎狼之師向大理城衝去,守軍早就被這氣勢洶洶地攻城牽制住了全部注意力,根本沒堤防身背後的明軍,王弼突然從山背後衝殺下來,居高臨下,摧枯拉朽一般如入無人之境,山上山下配合默契,一鼓作氣拿下了大理城。

此後,沐英與傅友德兵合一處,迅速掃平雲南的反抗勢力。

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傅友德和藍玉班師回朝,沐英暫時鎮守雲南,但是恐怕朱元璋和沐英都沒有想到,這一個暫時居然變成了二百多年。

對大明王朝最忠誠的黔國公沐氏家族,他們最後結局怎麼樣? 第2張

(二)信守諾言的沐氏子孫

朱元璋對於沐英是放心的,縱觀整個洪武朝,淮西勳貴

幾乎被清洗殆盡,很少有能把功名利祿保持到老的,沐英就是這爲數不多的人之一。

朱元璋曾經說過,有沐英爲他鎮守雲南他才能安枕無憂,於是暫時鎮守雲南的沐英被封爲黔國公,在雲南徹底的紮下根來。

沐英離朱元璋很遠,心卻很近,馬皇后去世的時候,沐英心痛如絞,口吐鮮血,從此身體病患不斷,後來太子朱標去世,沐英更是心痛不已,臥病在牀,太子死後兩個月,沐英也由於傷心過度,與世長辭。

消息傳來,哪怕是見慣了生死的朱元璋也是大受震撼,他沒有想到養子對於自己的家人竟有如此深的感情,連忙命令將沐英的靈柩運回京城,棺槨抵達的時候,朱元璋親自迎接,扶棺大哭,聞者無不落淚。

而在後世的二百多年間,大明皇帝和歷代黔國公也將這種深厚的感情一直延續到底。

當時的雲南,民族情況複雜,當地土司的管理方式和其他諸省是有很大區別的,當地的土司經常仗着自己地勢險要起兵作亂,對此,歷代黔國公的態度都是堅決的,軍事打擊,堅決鎮壓任何的反叛者。同時,沐氏在土司互相的爭鬥中居中調停仲裁,在當地贏得了很大的威望,爲大明西南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勳。

然而,大明後期,農民起義不斷,東北的女真部落崛起,時時威脅着遼東的安全,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殺,當時的黔國公沐天波和雲南巡撫商議,調軍隊鎮守雲南,並且接受南明朝廷的調遣。

順治二年,雲南的土司沙定洲趁着紛亂的時局起兵造反,率領軍隊攻入黔國公府,沐天波措不及防,只好帶着幾名心腹衛士逃出府邸,沐天波的母親、妻子、弟弟都在這場變故中遇難。

順治八年,李定國迎接永曆皇帝進入雲南,此時的沐天波由於世代功勳已經成爲了百官之首,但是他覺得沐氏已經深受皇恩,無以爲報,堅決拒絕了皇帝的賞賜。

隨着清軍的節節取勝,沐天波意識到復國無望,但是他早已做好了以身殉國的準備,決心將沐氏的忠誠貫穿到底。沐天波將自己的兒子都入贅給了當地的土司,以此來保住沐氏的血脈,之後,義無反饋地追隨永曆皇帝開始了四處逃亡的生涯,離開了世代居住的雲南。

記得三國演義中又這樣一個故事,曹操大軍來犯江東,當時文官主降,武將主戰,孫權不知如何是好,魯肅一番話令他茅塞頓開,魯肅說我們都可以投降,唯獨主公你不可以投降,大臣投降曹操還會有高官厚祿,主公投降卻會像荊州投降的劉琮一樣,被剝奪一切權力,軟禁至死。

沐天波一定也懂得這個道理,留下來投降滿清,像洪承疇那樣“識時務”,一定還是會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他不會這麼做,即使顛沛流離,即使刀斧加身,他也要守住沐氏的忠誠,雖千萬人,吾往矣。

對大明王朝最忠誠的黔國公沐氏家族,他們最後結局怎麼樣? 第3張

(三)以身許國的末代黔國公

沐天波隨着永曆皇帝逃入緬甸,當時的緬甸人聽說黔國

公來了,紛紛下馬參拜,因爲歷代黔國公在雲南和周邊的藩屬國都是相當有威望的,但是漸漸地,由於永曆皇帝的軍馬不復存在,緬甸國王的態度也惡劣起來。

沐天波勸皇帝將太子送到山中李定國的軍馬之中,這樣萬一事情有變,只要皇室血脈在就還是有希望,同時也可以命令軍隊前來救援,但是皇后堅決地拒絕了這個請求,這個保全大明皇室血脈的最後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順治十八年,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髮動政變,殺死老國王自立,同時應吳三桂的要求,要將永曆皇帝獻給吳三桂,他藉口和永曆皇帝結盟,讓永曆皇帝過河參加盟誓,誰都知道這是一場鴻門宴,然而寄人籬下的君臣根本無力拒絕。於是,沐天波率領衆大臣帶着禮物過河赴約。

難以想象沐天波站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面對着眼前滔滔的江水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我想他一定想起了荊軻,心裏一定默唸了那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沐天波一行人剛剛到達就被緬甸軍隊層層包圍,緬方命人要將沐天波拖出包圍圈。生死存亡之際,沐天波毫不畏懼,他一把抽出一名緬軍士兵的腰刀,奮起反抗。沐天波的身上始終流淌着沐氏驍勇善戰的血液,他神勇無比,刀刀都能砍中敵人的要害,倉促應戰之下,竟然砍死了九個緬軍士兵,但終因寡不敵衆,沐天波血灑異域,他帶在身邊的小兒子沐忠亮也被殺害,隨行的文武官員無一倖免。

隨後,莽白派人將永曆皇帝、皇后、太子等人押送回雲南,交給吳三桂。兩個月後,吳三桂將永曆皇帝等人殺死,大明最後的希望斷絕了。

對於沐天波,清初學者邵廷采有這樣的評價:跋涉從亡,流離異域,不屈以死,見危授命,斯亦無愧其祖宗矣。邵廷采的評價真是中肯,沐天波忠貞不二,不屈而死,真的無愧於他的列祖列宗,無愧於大明百姓,無愧於漢家衣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