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西晉爲什麼最終會亡於門閥統治?

揭祕:西晉爲什麼最終會亡於門閥統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西晉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西晉立國,晉武帝藉助儒學在漢代形成的政治整合功能,推行“崇儒興學”的政策,以此來加強君權,控制士人羣體的思想意識。同時,繼續推行東漢以來的孝廉察舉制度,對中下層士人進行籠絡。這些措施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爲那些“門寒身素,無世祚之資”的庶族士人提供了一條入仕的道路。

但是,由於門閥士族勢力的迅速發展,並最終改變了傳統的選官格局,也即是意味着九品官人制的選官制度實行,在這種選官制度下,中下層士族子弟和寒素之士則主要是通過州、郡闢佐吏和察舉孝秀的方式步入仕途的。

揭祕:西晉爲什麼最終會亡於門閥統治?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雖然晉朝統治者制定了做官的規則,但入仕之路非常艱難,無權勢奧援者,多是常年得不到升遷。史書中此類記載甚多,如《晉書·潘岳傳》載:“嶽才名冠世,爲衆所疾,遂棲遲十年,出爲河陽令,負其才而抑鬱不得志。

潘岳即是這些西晉文士中的典型代表,他出身於中下層士族階層,雖然才幹和鄉品俱佳,但在九品官人制的選官制度下,他尚缺乏晉身資本,唯有通過察舉孝秀的途徑入仕,在被舉秀才爲散郎後,等待由散郎補實缺的機會,然而由於缺乏強有力的權勢奧援,這種途徑是極其漫長而坎坷的。正是這樣的殘酷現實與抑鬱心態促使他利用和把握一切可能獲得仕途發展的機會,依附權貴,最終捲入當時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失去了性命

揭祕:西晉爲什麼最終會亡於門閥統治? 第2張

西晉文士潘岳之死,不僅是由於其與奸佞小人個人的恩怨所致,更是悲哀時代下中下層士人的人生悲劇,是士族階層與寒族勢力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門閥壟斷,生活腐化

除了階層壟斷外,西晉門閥統治集團更是一個自私貪婪的結合體。他們爲了爭奪權勢,爾虞我詐,大動干戈;爲了聚斂錢財,又貪鄙無道,不擇手段。手段之一,就是公開賣官裔爵。當時以皇帝爲首的各級官長都公開批發官位,以此大發橫財。如晉武帝賣官所得皆入私囊。正直之士劉毅曾面斥晉武帝,將他比作東漢末年的桓、靈二帝。當時晉武帝尚不服氣,劉毅更進一步說:“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手段之二,是公開搶劫。如石崇在做荊州刺史的時候,就曾指使手下公開搶劫過往商客的財物,“劫遠使商客,致富不貨’。

揭祕:西晉爲什麼最終會亡於門閥統治? 第3張

手段之三,是勒索百姓。如幽州刺史王浚及部下將士“廣佔山澤,引水灌田,漬陷家墓,調發殷煩,下不堪命崛。手段之四,是壟斷商業經營,錙銖必較。王衍從兄王戎愛財如命。他家有優良品種的李樹,他怕李子賣出之後,別人得了他的好種,於是就把李核一個個鑽破之後再把李子拿到市場上去賣。“積實聚錢,不知紀極,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人謂他貪財已至“膏育之疾”,達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

和嶠“家產豐富,擬於王者”,然性至吝,自家兄弟來他家食李,皆“計核責錢”。故人稱和嶠有“錢癖”。受他們的影響,整個西晉社會形成了金錢至上、視錢如命的社會風氣。時人魯褒所作《錢神論》有深刻揭露,他說:“錢之爲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謂爲神物。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宮門)而入紫榻(宮內)。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爭非錢不勝,幽滯非錢不拔(升遷),怨仇非錢不解,令間非錢不發”。

在吃喝方面。何曾日食萬錢,滿桌山珍海味,猶抱怨無處下著,“蒸餅上不訴作十字不食”。朝廷每舉行宴會,不食太官所設御膳,自取私食。其子何邵“食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爲限”。超過其父。何氏父子對於吃的講究是非常有名的,可吏部尚書任愷誓欲超過他們。他極滋味以自奉養,一食萬錢,猶雲無可下著處。石崇更是“危膳窮水陸之珍”。而且,他們一般都還有各自的獨家美味。如晉武帝至女婿王濟家作客,只見百餘穿着續羅綢緞的脾女手託罕見的琉璃器皿,穿梭般地送上一道又一道美味佳餚。其中有一滾圓溜光的全蒸小豬,是用人乳餵養的味道格外鮮美。

西晉門閥普遍沉溺於個人的縱慾享樂生活之中,爲官卻不主事,任職而不負責。“當官者以望空爲高而笑勤格”。“處官不親所司,謂之雅遠。他們普遍“雅崇拱默,以遺事爲高,如王戎“雖位總鼎司,而委事僚採。裴憲“歷官無干績之稱,然在朝玄默,未嘗以物務經懷,他們養尊處優,貪圖安逸,得過且過,更無深謀遠慮。大臣何曾說“國家應天受禪,創業垂統。吾每宴見,未嘗聞經國遠圖,惟說平生常事。

由於西晉門閥統治集團的極端腐朽,一方面,它激發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及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另一方面,它卻既不願意也無能力解決這些矛盾,從而導致西晉王朝的迅速滅亡,西晉因門閥腐敗階層固化而亡國,這是一個極爲深刻的歷史教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