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最後一道聖旨卻震驚衆人

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最後一道聖旨卻震驚衆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在五丈原前線病逝。對於蜀漢而言,諸葛亮之死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它標誌着“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的諸葛亮時代永久終結,劉禪將真正成爲這個國家的主人。在危機四伏、波譎雲詭的三國爭霸戰中,駕馭蜀漢這艘航船,通過激流險灘,接受命運挑戰。

諸葛亮死的那年,劉禪只有27歲,擺在這個年輕皇帝面前的局勢並不樂觀。中原的大敵曹魏,時刻虎視眈眈,亡我之心不死,而江東的盟友孫吳則是貌合神離,各懷心腹事。更讓劉禪頭痛的是,諸葛亮健在時,在他崇高的威望約束之下,蜀漢羣臣還能維持相對團結穩定,而諸葛亮屍骨未寒,文臣武將們立即開始激烈內鬥。

諸葛亮的兩大膀臂,長史楊儀與鎮北將軍魏延,二人率先反目成仇。爲了爭奪諸葛亮死後的統帥權,楊儀和魏延甚至不惜兵戎相見,大打出手,蜀國一度陷入內戰的危險局面。楊魏之爭雖然僥倖得以平息,沒有釀成大亂子,但魏延卻在此次事件中喪命,導致蜀漢本就稀缺的武將資源更加雪上加霜。

更讓劉禪煩心的事還在後面。諸葛亮死後,姜維逐漸上升爲蜀漢軍隊的最高負責人,手握重兵。姜維秉承諸葛亮遺志,以收復中原、滅掉曹魏、重興漢室爲己任,頻頻主動出擊,向魏國發起北伐。但由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姜維的多次北伐,損兵折將,虛耗錢糧民力,卻寸土未得,但姜維卻不爲所動,依然故我。

姜維的獨斷專行,激起了蜀國文臣集羣的強烈不滿。費禕、蔣琬等人都認爲,蜀漢此時國小力弱,理應休養生息,苦練內功富國強兵,而不應一味窮兵黷武挑起戰爭,搞得蜀國民窮財盡,實乃得不償失。雙方多次爲此發生爭端和衝突,朝堂之上齷齪不斷。

劉禪就在這樣的處境中,左支右絀,艱難地駕馭着蜀漢這艘航船負重前行。事實證明,劉禪的能力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單薄虛弱。諸葛亮死後,劉禪獨撐危局29年,蜀漢仍然屹立於三國亂世之中。

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最後一道聖旨卻震驚衆人

但由於三國之中,蜀漢的地盤疆域最小,人口最少,兵力最爲單薄,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蜀漢覆亡的命運不可逆轉。公元263年,魏國大舉出兵討伐蜀漢,兩員大將鍾會、鄧艾,都是三國第一流名將,蜀漢的最後時刻終於來臨了。

263年冬季,魏國大將鄧艾帶領一支奇兵,突破陰平天險,突然出現在成都城下。姜維的大軍此時遠在劍閣抵禦鍾會,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派兵抵禦,結果兵敗身死。劉禪來到了人生轉折點:是戰是降,他必須做個決斷。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劉禪下達了他人生中最後一道聖旨,宣佈放棄抵抗,投降曹魏。在聖旨中他向魏國提了一個條件:“百姓布野,餘糧棲畝,以俟後來之惠,全元元之命”。簡而言之,就是我可以讓蜀漢軍隊放下武器投降,但蜀國百姓已經飽受艱難困苦,衣食難繼,不要再傷害他們的性命。至於他自己的未來,“存亡敕賜,惟所裁之”,殺剮存留悉聽尊便。

劉禪的這道聖旨,顯示出他超乎尋常的博大胸襟,讓人不忍心再說他是昏君。爲了保全黎民百姓免遭戰火,他甘願放棄自己的皇位,不肯爲了一己之私搞得生靈塗炭。這份愛民如子的情懷,着實讓很多人感動不已。

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最後一道聖旨卻震驚衆人 第2張

過去很多人認爲,劉禪就是個膽小如鼠貪生怕死之輩,大敵當前卻屈膝投降,毫無血性。其實這種看法非常偏激。三國時代的戰爭,屬於典型的割據混戰,本質上是幾個割據武裝集團之間的爭權奪利之戰,與抵禦外族或者外國入侵的保家衛國的正義戰爭,有着本質區別。

因此對三國時的百姓民衆而言,儘快達成國家統一,結束亂世,消弭戰火,纔是真正的大義所在。劉禪敢於犧牲自己小集團和個人皇位,換得一方百姓平安,纔是順應歷史潮流、符合百姓利益的作爲。從人道主義精神角度出發,劉禪此舉可謂善莫大焉。您說是不是這麼個理兒呢?

*本平臺部分圖片及資料來源或改編自互聯網,主要目的在於信息分享,讓更多人獲取所需資訊,圖片版權方未能找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權益或版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本平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