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伍子胥把伯嚭引薦給了吳王,爲何伯嚭卻要迫害他呢?

伍子胥把伯嚭引薦給了吳王,爲何伯嚭卻要迫害他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伯嚭,春秋晚期人,出身於楚國一個貴族家庭,後因家難逃仕於吳,得到吳王寵信,屢有升遷,直至宰輔。伯嚭爲人,好大喜功,貪財好色,爲一己私利而不顧國家安危,內殘忠臣,外通敵國,使吳國在吳越爭雄中擁有絕對優勢的條件下,喪失有利時機,逐漸走向衰敗。而一度掙扎在亡國邊緣的越王勾踐卻“臥薪嚐膽”,終於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勵精圖治中東山再起,一舉滅吳,史稱“三千越甲可吞吳”。在這場戲劇性的歷史較量中,伯嚭是一個舉足輕重、至爲關鍵卻又極不光彩的人物。

避難投吳 復仇伐楚

伍子胥把伯嚭引薦給了吳王,爲何伯嚭卻要迫害他呢?

伯嚭本是楚國名臣伯州犁之孫。父親伯郄宛,是楚王左尹,他爲人耿直,賢明有能,深受百姓愛戴,因此受到了少傅費無忌的忌恨進讒,被貪得無饜的楚令尹(國相)子常所殺,並株連全族。

但伯嚭竟得僥倖逃。他聽說另一位遭楚迫害的伍子胥吳國受到重用,便立即趕來投奔。伍子胥(?——公元前484年),也出身於楚國貴族之家,其父伍奢曾爲楚平王的太子建當太傅(即輔導太子的官)。後來,因爲奸臣費無極誣陷他和太子建策劃謀反,楚平王怒而囚伍奢,並派人追殺太子建。太子建聞訊逃往宋國。楚平王又聽從費無極的讒言,令伍奢召回兩個兒子伍尚、伍員(子胥),以便一網打盡。伍尚忠厚盡孝,應召自首。子胥則逃離楚國,以圖報仇。經過許多周折,子胥終於出昭關而至吳,受到吳國公子光信任,子胥向公子光推薦勇士專諸,爲公子光刺殺了吳王僚,公子光於是自立爲吳王,即爲闔閭(公元前514年一前496年在位)。此後子胥便被聘爲行人(官名,掌管朝覲、聘問、出使等事務),參予國政。

伍子胥把伯嚭引薦給了吳王,爲何伯嚭卻要迫害他呢? 第2張

伍子胥與伯嚭雖無私交,但是因爲遭遇相似,同病相憐,就將他舉薦給吳王闔閭。吳王闔廬高興地接見了這位滿懷深仇大恨的青年。在盛大的宮宴上,吳王若有所思地詢問伯嚭:“寡人之國僻遠,東濱於海側。聞說你父親遭費無忌讒害,被楚相暴怒攻殺。而今你不以吾國僻遠,投奔來此,將有什麼可以教導寡人的呢?”伯嚭的淚水一下涌了出來:“我不過是楚之一介亡虜。先人無罪,橫被暴誅。聽說大王您收留了窮厄亡命的伍子胥,所以不遠千里,歸命大王。大王您有什麼需要我效力的,萬死不辭!”吳王聽罷頗爲傷嘆。   當時陪宴在場的吳大夫被離,卻對伯嚭很不放心,輕聲詢問伍子胥說:“您以爲伯嚭可以信任嗎?”伍子胥坦然以答:“我與伯嚭有相同的怨仇。您沒聽過《河上歌》所唱的’同病相憐,同憂相救‘麼?就好比驚飛的鳥兒,追逐着聚集到一塊,有什麼可奇怪的呢?……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南日而熙,誰能不愛其所近,而不悲其所思呢?”被離則不以爲然地搖搖頭,提醒子胥道:“您只見其表,不見其內。我看伯嚭爲人,鷹視虎步,本性貪佞,專功而擅殺。如果重用他,恐怕您日後定會受到牽累。”伍子胥不以爲然。最後在伍子胥的大力舉薦下,闔閭收留了伯嚭,任伯嚭爲大夫,讓他與伍子胥一起圖謀國事。

而此時的伍子胥卻沒有料到要離的話會在日後應驗。正是眼前這位窮途末路的伯嚭,時過三十年後,真就貪贓擅權,像費無忌讒害他父親一樣,將苦苦撐持吳國大局的他,殘害致死!

當然,此刻的伯嚭,實在還沒有在吳國站穩腳跟,也談不到懷有多大的貪慾。他亡命異國,家仇未報。心中翻騰着的,還只是如何仰仗吳國之力,出師伐楚,以一雪父死、族滅之辱。所以對伍子胥不僅恭敬相從,而且同舟共濟、出謀劃策,朝夕爲訓練吳師盡力,配合得倒也十分默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