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中國古代火藥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火藥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代火藥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火藥是由中國的古代術士在煉丹的時候無意之間調配出來的,他作爲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走向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愛好和平的中國人用火藥來製造煙花爆竹,而西方人則用它製造出了火器長槍,晚明直至清末,中國的火器發展要遠遠落後於西方,這就造成了我們國家落後捱打的局面,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中國的火器又是如何演變的呢?

其實中國人使用火藥打仗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公元九零四年,唐哀帝時期,後來被尊爲南吳太祖的楊行密,在戰爭當中曾使用過火藥,鄭璠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實戰當中被火藥燒傷的人,但是從實戰效果來看,這種火藥的效果是燃燒而不是爆炸,所以我們只能說這是火藥應用的雛形,這與後來火藥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中國古代火藥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到了宋代,當權者意識到了火藥的重要性,開始大力發展火藥。那個時候就有人發現,可以用火藥桶綁在箭上,大大增加弓箭的發射速度與射程,便開始主張推廣。根據五經總要的記載,那個時候火藥的配方和現在是有所不同的,其中還有很多雜質。現代科學家們根據古文中的記載,配置出了古代火藥,發現這種火藥並不能在密閉的空間產生爆燃,只能在空氣中慢慢的燃燒,並釋放出大量的黃色煙霧。也就是說,這種火藥根本不能用來發射子彈或產生爆炸,只能起到類似於燃燒彈的作用。

在之後一百多年的戰爭當中,中國人不斷總結經驗,改進火器,到南宋的時候,終於有人發明了一種火藥,它裝在竹筒裏可以噴射出火焰,燃燒敵人的武器。這種火藥的威力顯然已經比之前只能緩慢燃燒的原始火藥改良了很多了,如果這個時候中國古人能夠去除火藥裏的雜質,再調整比例研製出現代型的火藥,那麼也許中國人能早在十一世紀就搞出火槍、火炮和炸彈,也不會陷入後來的被動挨打的局面了。但可惜的是,由於沒有科學的指導,我們的祖先也只能是摸着石頭過河,走向了一條背道而馳的道路。

與此同時,中國發明的火藥在南宋時期被阿拉伯商人引入到了歐洲。對於這個來自東方的新發明,歐洲人一開始這也很困惑,從十四世紀以來,歐洲人嘗試了許多配方來探索火藥原料的最佳配比,直到十六世紀,隨着現代化學學科的興起,歐洲人終於弄清楚了各種化學成分在調配火藥中的作用,並且確定了槍支當中最佳的火藥配方。

歐洲的火器技術在文藝復興之後也歷經了快速演變,通過定性和定量的實證科學法,他們掌握了十六世紀槍支各部分尺寸和口徑的最佳比例,並且根據準確的數據鑄造出了槍支。可是這個時候,我國仍然是以重量來作爲評判火器質量的標準是缺乏科學依據的,甚至在鑄造火炮的時候,也要用陰陽五行和天人感應來解釋。所以中國的火器水平一直保持在十六世紀之前,被歐洲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到了明朝的時候,爲了滿足戰爭的需要,統治者開始向西方引進火器,這時我們熟知的紅衣大炮就來到了中國,與明代我們自主研發的傳統大炮相比,紅一大炮確實有着非常明顯的優勢,它的射程遠、炮筒的直徑更大,能裝填的火藥更多,而且精度很準,所以這個時候中國就開始仿製並推廣紅衣大炮了。明清時期,在接觸到歐洲火器和其他科學知識之初,曾經積極的學習和引進,但是這種高端的軍事科技可都是一個國家的機密呀,想要大規模的引進和學習還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工業革命之後,西方科技發展的很快,遠遠地把中國甩在了身後,拖着沉重歷史包袱的中國統治者漸漸地感到了恐懼,最後他們乾脆閉關鎖國、掩耳盜鈴,放棄了學習,中國的火器也就停滯不前了。

直至近代,西方國家用堅船利炮敲開了我們的國門,這才又一次讓我們重新警醒,這讓我們意識到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雖然我們發明的火藥,但是也不能躺在功勞本上睡大覺,科技進步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永遠處於領先位置,落後就要捱打,強國先強軍,令我們欣慰的是經過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到今天,我們國家的武器裝備實力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這就是我們的強國之本,也是成爲超一流大國的底氣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