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淳仁天皇:對中國最友好的日本天皇

淳仁天皇:對中國最友好的日本天皇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日本天皇,大多數國人的印象便是兩個字“可惡”,這種情緒如此強烈,緣於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天皇對中國的侵略。其實大部分時間裏,日本天皇對中國還是充滿了好感,甚至是崇拜,其中有一位天皇還把中國的“家事”當成自己的事,在唐朝發生內亂期間,還想着出兵幫助唐朝平定叛亂。此人,便是日本第47代天皇-淳仁天皇。

淳仁天皇是文武天皇之孫,孝謙女天皇的堂祖父,即位前的稱號是大炊王。孝謙天皇即位之初,曾遵照其父聖武天皇的遺命,冊立堂祖父道祖王爲太子,但不久便以“失德失禮”的藉口將其廢黜,改立另一位堂祖父大炊王爲太子,時在公元757年。而在易儲事件中,權臣藤原仲麻呂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藤原仲麻呂的角色很特殊,他不僅是權臣藤原武智麻呂之子,而且還是孝謙天皇的表兄兼情夫,在孝謙天皇第一次在位期間執掌朝政,權勢凌駕於左大臣橘諸兄和右大臣藤原豐成之上(左右大臣相當於左右丞相),逐漸引起後者的不滿。

公元758年,橘諸兄之子橘奈良麻呂(橘諸兄此時已死)等人策劃發動政變,意圖剷除藤原仲麻呂,並逼使天皇退位,但被提前獲得消息的藤原迅速平定。叛亂被平定後,藤原的權勢空前提升,令孝謙天皇倍感壓抑。同年,女天皇以侍奉母親爲由,將皇位讓與大炊王。

淳仁天皇即位後,將國政委託給藤原處理

大炊王登基後稱淳仁天皇,一方面尊孝謙天皇爲上皇,一方面將國事全部交於藤原處置。藤原獨攬朝政後,因對強盛的唐朝充滿羨慕之情,爲改變日本相對落後的社會面貌,便開始實施全面學習唐朝制度的政策,將宮殿、官職名稱全改爲唐朝名稱。藤原官至太師(即太政大臣,系日本最尊崇的官職),權勢達到頂點。

淳仁天皇與藤原仲麻呂因爲欽慕中華文明的關係,所以對唐朝充滿了好感,難免會對發生在唐朝內部的大變故產生責任感。這大變故,便是發生在唐玄宗晚期的安史之亂(755-763年)。

由於信息傳遞時效的問題,當日本獲知安史之亂的消息時,已是大叛亂髮生後的第四個年頭(758年),也即淳仁天皇即位的同一年。雖然根基並未穩固,但淳仁天皇與藤原在得知安史之亂的消息後,做出的第一個反應,便是準備出兵幫助唐朝平亂。爲此,淳仁天皇還下令全國戒備,大規模地徵集士兵,並準備送給唐朝大量的牛角,以作爲武器原料。

安史之亂中,淳仁天皇想出兵助唐平亂

於是,敕大宰府曰:“安祿山者,是狂胡狡豎也,違天起逆,事必不利。疑是不能計西,還更掠於海東...宜知此狀,預設奇謀,其所謀上策,及應備雜事,一一具錄報來。”見《續日本紀·卷廿一·淳仁紀一》

淳仁天皇:對中國最友好的日本天皇

就在淳仁天皇君臣積極籌劃助唐平叛事宜時,卻發生了新羅國對日本使節無禮的事件,於是藤原改而下令首先征伐新羅,然而再援助唐朝。藤原爲遠征新羅,共動員了軍船394只、士兵4萬人。然而,就在遠征計劃正式啓動之前,卻因孝謙上皇的強烈反對而作罷,而援助唐朝平叛的計劃,自然也隨之“胎死腹中”。

孝謙上皇之所以反對遠征新羅、援助唐朝,根本原因還是權力之爭。隨着“唐朝化”改革的深入,以淳仁天皇、藤原仲麻呂爲首的改革勢力,逐漸與作爲保守派領袖的上皇之間產生了難題調和的矛盾,加之奸僧道鏡因上皇的寵幸而崛起,雙方間的對決一觸即發。762年,上皇下旨收回國家大政的管理權,同時又不斷提升道鏡的權位,並一步步壓制淳仁天皇和藤原仲麻呂的勢力。

淳仁天皇:對中國最友好的日本天皇 第2張

藤原圖謀舉兵推翻上皇,但事敗被殺

深感焦慮和威脅的藤原仲麻呂不甘坐以待斃,遂於兩年後密謀發動政變,但卻被提前獲得風聲的上皇平定,結果藤原仲麻呂被殺,淳仁天皇被廢。764年,孝謙上皇再次登基,並改稱號爲稱德天皇。稱德天皇重新執政後,全部廢棄藤原執政時期的“唐朝化”改革措施,使得前朝取得的成就付諸東流。

淳仁天皇被廢爲,以親王的待遇放逐到淡路國,但國內擁戴他的勢力依舊很強大。倍感威脅的稱德天皇決定對廢天皇痛下殺手,以絕後患。就在被廢黜的第二年(765年),淳仁天皇因“企圖逃跑”被抓獲,次日便離奇的死於囚所,坊間普遍懷疑是女天皇有意加害。

淳仁天皇:對中國最友好的日本天皇 第3張

(天平神護元年,十月)庚辰,淡路公不勝幽憤,踰垣而逃,守佐伯宿禰助、掾高屋連並木等率兵邀之,公還。明日,薨於院中。見《續日本紀·卷廿六·稱德紀一》。淡路公即被廢黜的淳仁天皇。

作爲對中國最“講義氣”的日本天皇,淳仁天皇在唐朝發生大變亂之際,非但沒有趁火打劫,反而準備出兵助唐平亂,雖然最終未能成行,但拳拳報效之心卻值得稱讚,比之後世的明治、昭和等“白眼狼”天皇,做人的境界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