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美國獨立宣言(全文),獨立宣言背景介紹

美國獨立宣言(全文),獨立宣言背景介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美利堅合衆國13個州的一致宣言

美國獨立宣言(全文),獨立宣言背景介紹

在人類歷史事件的進程中,當一個民族有必要解除其與另一民族相連結的政治桎梏,並按照自然法則和上帝的意旨在世界列強中取得獨立與平等的地位時,對於人類輿論的真誠與尊重,要求他們必須將不得已而獨立的原因予以宣佈。

我們認爲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爲了保障這些權利,人們建立起來被管轄者同意的政府。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破壞這些目標,人民就有權利去改變它或廢除它,並建立一個新的政府。新政府所根據的原則及其組織權力的方式,務必使人民認爲,唯有這樣才最有可能保障他們的安全與幸福。誠然,慎重會使得一個建立已久的政府不因微不足道的和暫時的原因而被改變,過去的一切經驗也表明,人類更傾向於忍受尚能忍受的苦難,而不去爲了拯救自己而廢除他們久已習慣了的政府形式。但是,當濫用職權和巧取豪奪的行爲連綿不斷、層出不窮,證明政府追求的目標是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主義統治之下時,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樣的政府,併爲他們未來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這就是我們這些殖民地的人民一向忍受的苦難,以及現在不得不起來改變原先政治制度的原因。

當今大不列顛王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反覆重演的傷天害理、巧取豪奪的歷史。所有這些行徑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在我們這些州里建立專制的暴政統治。爲了證明這一點,特將事實陳諸於世界公正人士之前:—

他拒絕批准那些對公共福利最有益、最必要的法律。

他禁止他的總督們批准那些緊急的、極其重要的法律,除非那些法律在經他同意之前暫停施行;而暫停施行期間,他又對那些法律完全置之不理。他拒絕批准其它有關人民向廣大地區遷居的法律,除非那些人民願意放棄其在立法機關中的代表權;這種代表權對人民來說具有無可估量的意義,只有對暴君來說纔是可伯的。他把各州立法團體召集到特別的、極不方便的、遠離政府檔案庫的地方去開會,其唯一的目的就是使他們疲於奔命,不得不順從他的旨意。

他屢次解散各州的議會,因爲這些議會曾堅定不移地反抗他對人民權利的侵犯。

他在解散各州議會之後,又長時期地不讓人民另選新議會;不可抹煞的立法權力又歸一般民衆行使;而其時各州仍然處於內亂外患的危險之中。

他竭力抑制各州的人口增長;爲此目的,他爲《外國人歸化法》設置障礙,拒絕批准其它鼓勵外國人移居各州的法律,並提高了重新分配土地的條件。

他拒絕批准確立司法權力的法律,從而阻礙司法行政管理工作。

他使法官的任職年限、薪金數額及支付辦法完全由他個人意志來決定。

他濫設新職,派遣大批官吏來鉗制我們的人民,耗盡我們人民的財力。

他不經我們立法機關的同意,在和平時期就把常備軍駐紮在我們各州。

他力圖使軍隊獨立於政權,並凌駕於政權之上。

他與某些人相互勾結,要我們屈服於一種與我們的體制格格不入、沒有爲我們法律所承認的管轄權之下;並且批准那些炮製的假冒法案。在我們這裏駐紮大量的武裝部隊。用欺騙性審訊來包庇那些殺害我們各州居民的人,使他們得以逍遙法外。切斷我們與世界各地的貿易。未經我們的同意即向我們強行徵稅。在許多案件中剝奪我們的陪審權力。以莫須有的罪名押送我們去海外受審。在鄰近的地區廢除保障自由的英國法律體制,建立專制政府,並擴大其疆界,企圖使它迅即成爲一個樣板和一件順手的工具,以便進而把同樣的專制統治引向我們這些殖民地。取消我們的憲章,廢除我們那些最寶貴的法令,並且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政府形式。關閉我們自己的立法機關,有權就一切事宜爲我們制定法律。

他宣佈我們已不受其保護,並對我們開戰。這樣,表明了他已放棄在這裏的政權。

他在我們的海域大肆掠奪,騷擾我們的沿海地區,焚燬我們的城鎮,並殘害我們人民的生命。

他此刻正在調運大量的外籍僱傭軍,意在製造死亡、毀滅和專制暴虐。他已經造成即使在人類歷史上最野蠻的時代都罕見的殘暴和背信棄義的氣氛。他完全不配做一個文明國家的元首。

他強迫在公海上被俘的我們的同胞武裝起來反對自己的國家,充當殘殺自己親人和朋友的劊子手,或者死於自己親人朋友之手。

他在我們之間煽動內亂,並竭力挑動我們的邊疆居民、那些殘酷無情的未開化的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的著名的作戰原則是不分男女老幼、不論何種情況,一概格殺勿論。

在這些高壓政策的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曾以最謙卑的言詞請求予以糾正;而每次的籲請所得到的答覆都只是屢遭損害。一個君主,當他的每個行爲都已打上暴君的烙印時,是不配做自由人民的統治者。

我們並沒有置我們的英國弟兄於不顧。我們時常提醒他們,他們的立法機構企圖把不合理的管轄權橫加到我們頭上;我們曾提醒他們注意,我們移殖來此和在這裏定居的情況。我們曾經向他們天生的正義感和俠義精神呼籲,懇請他們念及同種同宗的情誼,抵制那些掠奪行爲以免影響我們之間的聯繫和友誼。但是,他們對這種正義的、血肉之親的呼籲置若罔聞。因此,我們不得不宣佈與他們脫離,並且以對待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的態度對待他們:和我們作戰,就是敵人;和我們和好,就是朋友。

因此,我們,集合在大會中的美利堅合衆國的代表們,以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義,並經他們授權,向全世界最祟高的正義人士呼籲,說明我們的嚴正意向,同時莊嚴宣佈:這些聯合一致的殖民地從此成爲、而且按其權利必須成爲自由獨立的國家;它們已經解除一切效忠於英王室的義務,從此完全斷絕、並必須斷絕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一切政治聯繫。作爲自由獨立的國家;它們享有全權去宣戰、締和、同盟、通商或採取其它一切獨立國家有權採取的行動。爲了擁護此項宣言,我們懷着神明保佑的堅定信心,以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財產和我們神聖的榮譽,互相宣誓。

【背景鏈接】

歷史追溯到1776年的7月4日,美國國會通過由13州代表簽字的《獨立宣言》,正式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而獨立。然而,美國的獨立並非由一紙宣言而體現,而是經過1775年至1783年,總共八年的血腥戰爭,英軍戰敗投降,纔有結果的。

不過,追求生命自由平等的《獨立宣言》,仍然是美國以至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大里程碑。本報記者得未來人之助,來到簽署《獨立宣言》的大現場。

美國開國元勳們經歷了冗長嚴肅的辯論過程後,昨天終於在費城

慄樹街(Chestnut Street)的獨立宮(Independence Hall)內,籤

署了脫離英國人統治的《獨立宣言》。在這份重要的歷史文件上簽字

的,共有56名各界人士。

記者採訪了起草委員會五人中的托馬斯·傑佛遜(ThomasJefferson),我從1999年的資料中得知,他是美國第三任總統。

當時的傑佛遜只有33歲,並且是在內心極其痛苦的情況下寫出這部偉大作品,因爲當時他的母親剛剛去世,不久前又死了一個孩子,愛妻瑪霞正在生病。

傑佛遜中等個子,瘦長身材,淡褐色的眼睛炯炯有神,寬大的額頭,薄嘴脣,尖下巴,儼然一幅智慧超羣的神態。他在受訪談到《獨立宣言》時說:“我們認爲這些真理是不辯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割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

福的權利。”

他的這一番話,是《獨立宣言》全文的精髓之處。

《獨立宣言》是在北美13個殖民地一再遭受英國政府的壓迫和剝削的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它爲人權奠下基調,說明人類具有的以上權利是上帝在造人時所賦予的,而人類爲了保護這些權利,因此組織政府。

宣言明確指出:“爲確保這些權利,推廣並促進這些權利,人民起而組織政府;政府既是人民所組織的,它的權力,當然就來自人民。”

它提出一個重要原則:人民既然可以組織政府,當然也可以解散政府,並且另組一個新政府,不過,人民必須是在走投無路、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才能起而解除一種既有的政治聯繫,建立另一種政治聯繫。

宣言確立的原則,總結了北美人民經歷了英國人的壓迫所獲得歷史經驗,它也成爲民主政體發展的藍本。與此同時,英國人欺人太甚的行徑,也通過宣言的闡明讓後人得知。

宣言中有這麼一段申訴:“任何苦難,只要是還可以忍受,他們(北美人民)是不會爲了一己的權利而隨意地改變久已習慣的政府的。但是,等到一連串的暴虐和掠奪莫不指往一個方面發展、證明了政府的全部意圖不過是把人民置於專制的虐政之下時,那麼,人民就有

權利,而且,也有義務把這個政府推翻,以便爲他們的未來安全尋求新的保證……”

由此可見,英國人對待殖民地人民“無法無天”的行爲,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有鑑於此,北美殖民地人民爲了表明推翻英國統治,強調人權與平等的決心,傑佛遜在宣言中,義正詞嚴數說英國人在13州倒行逆施的罪行。

記者從追溯歷史的過程中發現,英國人在北美洲的政治權,是根據一紙合約建立起來的,而最高主權還是操在北美洲人民手上。但是英國人卻喧賓奪主,他們錯誤地以爲主權是在自己手上,想方設法要取消合約,以爲所欲爲。

英國人甚至發動攻勢,搶奪北美洲的土地和財富,並暴虐地控制殖民地人民,面對這樣的侵犯,北美殖民地人民是不能再忍氣吞聲了,若再不還擊,北美洲人民就會完全喪失與生俱有的平等性和民主權利了。

他們終於聯合起來,以《獨立宣言》作爲向英國宣戰的檄文,決心組成一個新國家,而喬治·華盛頓獲選爲美國第一任總統。

《獨立宣言》是一篇氣勢萬千的歷史性文件,它談到人權、人民和政府的關係、更數落了英國人的不是,然而,最重要的是它爲人民帶來了國家誕生的喜訊。

《獨立宣言》定於1776年7月8日公開發表,7月的費城雖酷熱難耐,但當費城人民接獲這消息時,都以極其喜悅的心情傳播這項消息,不少人紛紛涌上街頭載歌載舞,教堂更以徹夜不停的鐘聲,歡慶自由的來臨。

英國苛捐雜稅逼人太甚

記者昨天在獨立宮外,遇到曾在《賓州新聞》(Penn-sylvaniaJournal)服務的一名老報人,他激動地說:“今天我們有幸在這裏見證國會通過《獨立宣言》,這真是神聖莊嚴的一刻!”

他緊接着說:“你知道嗎?在這之前,我們的人民已忍受了不少委屈,英國人任意實行苛捐雜稅,對我們巧取豪奪,什麼蜜糖法案、印花稅法案等等,樣樣都要錢,他們憑什麼權力這樣欺負人?幸好,作爲傳媒的一分子,我們盡了本分,扭轉了局勢。”

老報人說明了人民生氣的原因。他說:“你想想,這是不是很不合理啊?有權力向殖民地徵稅的應該是殖民地議會,而不是英國議會,更何況英國議事堂在通過徵稅法案的時候,並沒有坐着13州人民選出的代議士啊,而他們要我們一而再繳稅,以補充因戰爭費用沉重而趨困的國庫,我們怎麼可以忍受呢?”

因此,在那一年,有9州代表舉行“印花稅法案會議”(Stamp ActConference),採取聯合行動對付印花稅法案,同時派代表交涉。

殖民地報紙也有所反應,有些依規定貼印花,不過反對及拒貼的也不少,有些報紙反而在貼印花處或頭版顯要位置,貼上了一幅和“印花稅”大小一般的骷髏圖案。

老報人透露,他保留了一份當時貼上骷髏圖案的報紙,並願意提供該份報紙供《歷史大現場》報道使用。

儘管如此,稅務鬥爭是沒完沒了的,英國人不斷玩弄手段,他們雖然在1766年取消印花稅法案,但又保留茶稅。在這樣的背景和氣氛下,當事態發展至1773年12月16日,波士頓市民喬裝印第安人闖入海港,偷偷登上東印度公司的貨輪,把它運載的茶葉一箱又一箱地丟到海里,北美人民已忍無可忍了。

爲了報復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議會在1774年先後通過了“不可容忍的法案”,採取高壓性措施,英國人不但封鎖波士頓港,還動武,這可激怒了北美人民。

美國人於是在1776年,樹立了《獨立宣言》。

新聞背景

13州的由來

當“美國人”這個概念仍未產生之前,住在北美13州土地上的居民,到底是些什麼人?

以現代用語來說,他們都是“外來移民”,以英國人居多,也包括法國人、荷蘭人和瑞典人。

早在1585年,英國人只要獲得女皇的一紙《特許狀》,便有權到北美洲去開拓新天地。

《特許狀》賦予英國人的好處是:只要在北美洲發現和擁有土地,都會是開拓者及其後裔的私有財產。因此在伊麗沙白一世時代,英國人大量到北美洲去。

然而,移民基本上有一個特點:刻意要擺脫在祖國所受到的束縛與限制,希望擁有自主的權力。

17世紀,英國人在緬因(Maine)州與南北卡羅來納州之間建立了十餘個小殖民地。這些地區大都是反對英國國教的教徒避難所。例如1620年登陸新英格蘭的清教徒,以及1681年定居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貴格會(Quakers)信徒等。

這一類由開拓者組成的小型社區,在大西洋沿岸隨處可見。他們是爲了建立新家園,追求更自由幸福的生活才遠涉重洋的,但是,祖家的統治者,卻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枷鎖,直到大西洋彼岸的覺醒。

未來人說:美國還記得宣言精神嗎?

這個時候翻開《獨立宣言》,未免感慨萬分。我未來人在想,今日的美國是否把不少開國之初的原意歪曲了?

當時一紙社會公約,便讓政府和人民肅然起敬,默默遵守。政府也不敢違背超然的道德法則,因爲這麼做,就等於向人民毀約。此外,《獨立宣言》醞釀的歲月,美國人也憑了對上帝的信仰,得到鼓舞,推翻了來自歐洲的殖民統治。

曾幾何時,一個強大起來的美國不單樂於充當世界憲兵,更以“替天行道”的名義到處點火。開國元勳華盛頓曾苦口婆心,勸美國人不可捲入歐戰,但今天他的子孫卻把戰車開往五洲。

此外,美國今天的領袖政要社會賢達,又是否還有超然的道德法則在他們頭上呢?唉!

獨立運動大事

1775年:

首次戰役爲列剋星敦(Lexington)之役。華盛頓指揮殖民地居民組成的軍隊圍攻波士頓內的英國人。

1776年:

英國人撤出波士頓;殖民地居民宣佈獨立。7月4日簽署《獨立宣言》。

1777年:

殖民地軍在紐約州薩拉託加(Saratoga)取得決定性勝利,迫使英軍投降。

1778年:

法國與美國結成聯盟。

1781年:

華盛頓在法國的陸、海軍配合下,徹底打垮敵人。英軍首領康華里在弗吉尼亞州的約克敦(Yorktown)投降,戰爭結束。

1783年:

《巴黎條約》簽定,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