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出現三次中興 唐朝最後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出現三次中興 唐朝最後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唐朝爲什麼滅亡了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衆所周知,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轉折點。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有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有唐高宗開創的永徽之治,還有唐玄宗在位初期實現的開元盛世,這將唐朝的國力推向了巔峯。但是,一場安史之亂,則徹底終結了盛唐這一段歷史。不過,在安史之亂後,唐朝雖然整體衰落不堪,卻還是苦撐了140多年,直到公元907年,才走向滅亡。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出現三次中興 唐朝最後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這和唐朝中後期的三次中興存在直接的關係。根據史料記載,這三次中興分別是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爲這三次中興,唐朝纔可以在安史之亂後堅持140多年。那麼,問題來了,安史之亂後,唐朝三次中興,爲何還是走向了滅亡?

安史之亂始於公元755年12月,結束於公元763年2月,是一場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爲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戰爭導致唐朝國力銳減,因爲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爲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又出現了多位比較有作爲的君主,分別是唐憲宗、唐武宗、唐宣宗。而這三位皇帝,分別開創了三次中興局面,也即促使唐朝的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復。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出現三次中興 唐朝最後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第2張

一方面,就元和中興來說,由於唐憲宗在位使用了元和這一年號,所以得名。唐憲宗是個奮發有爲的皇帝,他即位後,把“太宗之創業”、“玄宗之治理”,都當作效法的榜樣。對於唐憲宗這位皇帝,提高宰相的權威,平定藩鎮的叛亂,從而形成了“唐室中興”的盛況。

另一方面,就會昌中興來說,因爲唐武宗的年號會昌而得名。唐武宗即位後,知人善任,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削弱宦官、藩鎮勢力,從而取得了會昌中興的局面。在唐武宗之後,唐宣宗在位期間,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還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佔領的大片失地。在此基礎上,不少歷史學者認爲他是和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貞觀之治的唐太宗一樣的明君,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爲“大中之治”。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出現三次中興 唐朝最後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第3張

不過,唐朝還是在公元907年走向了滅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這是因爲唐憲宗、唐武宗、唐宣宗等皇帝,雖然在位期間比較有作爲,但是,唐朝中後期的皇帝頂多限制了宦官和藩鎮的權力,而沒有徹底改變宦官執掌朝廷權力,藩鎮在地方割據的局面。正如同東漢末年一樣,內有外戚、宦官,外有不聽號令的刺史、州牧,怎麼可能不走向滅亡呢?

那麼,問題來了,唐朝中後期的皇帝,爲何無法徹底解決宦官、藩鎮兩大問題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就宦官來說,之所以在唐朝中後期執掌大權,乃至於廢立皇帝,是因爲宦官掌握了唐朝禁軍——神策軍。在此之前,唐朝禁軍一直是由武將掌握的。不過,在安史之亂後,不僅藩鎮繼續割據,武將造反的情況也是比較頻繁的發生,這讓唐朝中後期的皇帝越來越不信任武將。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出現三次中興 唐朝最後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第4張

在此基礎上,唐朝禁軍神策軍最終落入到宦官手中,並且,唐朝中後期的皇帝,也需要藉助於宦官掌握的神策軍,以此對抗各地的藩鎮。因此,這不僅導致神策軍的規模持續壯大,還促使藩鎮和朝廷逐漸走向對立。雖然這種以毒攻毒的方法,延續了唐朝的存在時間,但是,時間一長,不管是藩鎮還是宦官,都是尾大不掉了。

最後,進一步來說,唐朝中後期的皇帝在對付藩鎮,往往也是靠拉攏一部分藩鎮,來對付另外一部分藩鎮的策略。當然,唐玄宗李隆基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實際上也是靠着一部分節度使來平定另外一部分節度使,這客觀上導致藩鎮問題始終得不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唐朝中後期,頻繁的戰亂導致各地的百姓流離失所,而沉重的賦稅徭役,則引起此起彼伏的起義,如同秦朝末年,各地的起義勢力幾乎難以撲滅。

安史之亂後的唐朝出現三次中興 唐朝最後爲什麼還是走向了滅亡 第5張

在唐朝末期,雖然黃巢起義沒能直接推翻唐朝,但是,黃巢之亂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在黃巢起義後,唐朝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了。也即當時的唐朝,和漢獻帝在位時的東漢沒有多大區別了。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唐朝正式走向滅亡,朱溫改國號樑,史稱後梁,是爲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開封(今河南開封)。對此,你怎麼看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