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大臣手裏拿着長板子叫什麼 這個東西有什麼作用

古代大臣手裏拿着長板子叫什麼 這個東西有什麼作用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大臣拿長板子,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我們在看一些古裝影視劇的時候會發現,上朝時,文武百官整齊地排列在朝堂上,手拿一塊板,這就是笏板,又名手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所用的工具。

古時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持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東漢末年劉熙在《釋名》一書中解釋說:“笏,忽也,備忽忘也。”也就是說,笏是備忘錄,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錄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古代大臣手裏拿着長板子叫什麼 這個東西有什麼作用

關於笏的長度,同樣有規定,《禮記·玉藻》:“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

商周時期的度量衡和如今不同,商代一尺合今16.95釐米,周代一尺合今23.1釐米。

因而,按照《禮記》規定的形制,那時笏板的長度大約45釐米到60釐米,中間寬5釐米到7釐米,然後按照諸侯、大夫、士的層級,依次減少1/6。

那麼笏的形狀是什麼樣子呢?《禮記·玉藻》:“天子搢挺,方正於天下也,諸侯荼,前詘後直,讓於天子也,大夫前詘後詘,無所不讓也。”

古代大臣手裏拿着長板子叫什麼 這個東西有什麼作用 第2張

意思就是,周天子插在腰間的是正方形的玉挺,諸侯王用的是“荼”,形狀是上端兩角呈圓形,下端兩角呈方形,這是表示諸侯降於天子。

大夫用的笏板,其上下四角都是圓的,這表示大夫既要比周天子規格低,又要比諸侯王稍降。

後來紙張普及後,笏便成爲禮節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使用笏竟開始有了等級之分。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

對形狀也有規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爲上圓下方。

明代則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用象笏,五品以下的官員就沒有資格用它了。這與當代官員用筆記本不同,沒有嚴格的等級之分。

古代大臣手裏拿着長板子叫什麼 這個東西有什麼作用 第3張

古代持笏板,有時一塊不夠,必須準備好多塊。因爲領導的指示可能比較多,一塊確實記不下。

而且,那時候只有下級見上級,手裏纔拿笏板。一般來說,長官見到下屬執笏板,會說:“算了,免禮,把笏板撤了吧。”表示自己的話,不值得一記。

下屬也就順水推舟,把笏板插回腰帶。如果上級不這麼說,下屬會覺得很侮辱。

但下級在拜見之前,必須主動持笏板,否則也是沒禮貌。

古代大臣手裏拿着長板子叫什麼 這個東西有什麼作用 第4張

笏板從產生到消亡,經歷了從實用到禮儀的嬗變。隨着清朝的建立,失去使用價值的笏板最終退出歷史舞臺,只能成爲人類歷史發展的見證之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