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是怎麼區別上班和休息日的 古人假期有多少天

古代是怎麼區別上班和休息日的 古人假期有多少天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是如何上班和休假的,也是採用七天爲一週期的形式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現代社會,人們都抱怨自己工作忙、壓力大。甚至有時候還得在節假日加班。這時候,我們總覺得古人的生活節奏很慢,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有很多的空閒。那麼我們就會好奇,他們究竟是怎樣上班的,以及他們的休假制度如何?

今天,我們除了元旦、五一、十一會有休假以外,國家又將傳統節日定爲法定節假日。這對於每個上班族和學生來說,無疑是最爲期盼的事情。因爲在此期間,人們不再會爲自己的工作或學習忙得不可開交,甚至是焦頭爛額。人們往往會利用這段時間外出旅遊或走親訪友。

我們今天採用了西方的星期制度,週一至週五爲工作日,週六週日爲休息日。那麼古人到底是如何區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他們的假期又有多少天呢?

古代是怎麼區別上班和休息日的 古人假期有多少天

由於先秦時期的文獻有限,關於休假制度這一塊缺乏相應的材料支撐。所以我們不得不暫時將其懸隔,直接從漢代講起。

漢代人的休假制度

我們查閱漢代的典籍,從《漢律》中便可瞭解到相關內容。根據漢律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這也就是說以五天爲一個週期,工作四天就休息一天。這個制度的確是夠人性化的,官員連續工作四天也的確夠辛苦的,那就放他們一天的假,回到家裏好好洗洗頭,刮刮鬍子以及洗洗澡。

其實,這種制度設計也是有很深刻的意涵的。因爲古人極重視孝道,尤其是漢代以孝治天下。其中的一種選官方式就是舉孝廉,另外作爲儒家十三經之一的《孝經》也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之所以會每五天放一天的假,不僅是爲了讓官員們休息,也是爲了能讓他們有時間照顧父母、陪伴家人。正如司馬遷在《史記·百萬君傳》中所言;“官員每五日洗沐歸謁親”。

這一制度在漢代得到了有效的實行,由於漢末出現三國動盪的紛爭時期,而後又經歷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使得這一政策未得到有效的貫徹。直到隋唐大一統,才使得社會秩序重新得以確立。在休假制度方面,也做出了與時俱進的相應調整。

古代是怎麼區別上班和休息日的 古人假期有多少天 第2張

隋唐時期的休假制度

到了隋唐時期,這一制度做出相應的調整。由原來的五日一休變成了十日一休。一個月有上中下三旬,會在每荀的最後一天休息。根據相關文獻的記載,這一規定在唐高宗時期正是確定下來。唐代永徽三年(652),朝廷鑑於國事頻繁,所以決定將“五日休沐”改爲“十日休沐”,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荀休”制度。王聘三在《古今事物考》記載:“永徽三年以天下無虞,百司務簡,每至荀假許不視事,以寬百僚休沐。”這就明確規定了官員每十天休息一天,一月可休息三天。而這三天也有一個專有名詞,叫作“浣”,自此以後,假日又有了“浣”這一稱謂。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也就是三十六旬,意味着唐朝官員可以休息三十六天。相比於今天,唐朝的請假制度極爲嚴格。雖然是有“荀休”,但三品以上官員休假前要提前“告假”,假期結束後回來報到時還要履行“銷假”手續。否則,輕則罰一月俸祿,重則罷官。

古代是怎麼區別上班和休息日的 古人假期有多少天 第3張

宋元時期的休假制度

宋元時期總體上沿襲了唐代的“荀休”制度。但宋代時,除了“荀休”制度外,在一些法定節日也可以休假。如根據宋人筆記《文昌雜錄》記載元日、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慶節(正月初三)、上元節、天聖節(太后生日)、夏至、立春、人日、中秋節、清明、七夕、末伏等這樣一些節日也可放假。這樣,統計起來,共有七十四天法定休假日,再加上規定的三十六天的“荀休”,總共有一百一十天休息日。這已經和今天的休假制度非常接近了。

當然,在“倫理政治化,政治倫理化”的傳統社會,對於家庭倫理極爲重視。除了這些節假日外,又做出了相應的補充。如父母居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天的“定省日”,其間不含路程來往時間。父母居住在五百里外,則每隔五年會有十五日的“定省假”,期間不包含路程來往時間。此外,兒子行冠禮,休假兩日;子女結婚休假九日。

到了元代,由於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討厭漢族的這一套繁文縟節加上對漢族官員懷有歧視態度,故而將休假日期進一步縮減爲一年十六天。

古代是怎麼區別上班和休息日的 古人假期有多少天 第4張

明清時期的休假制度

到了明清時期,我們就明白了還是宋代好。宋代不愧是文人士大夫政治,所以權力很大,享有的權利也有很多。而明清時期呢,皇權得到了空前的加強。皇帝使用大臣如同主子使喚家奴一般。別的不說,就拿這休假制度來說吧,明代逐漸地減少或取消了“荀假”制度,全年只保留三個假期,即春節、冬至及皇帝的生日。總的來說,三十六天的“荀休”日加上十八天的法定節日,全年可休假五十餘天。

到了清朝則主要沿襲了明朝的這一休假制度。這一制度使得大多數中下層官員苦不堪言,他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鑑於這一“民意”,朝廷只好做出修改,在三個假日的基礎上增加了寒假,並將寒假與春節的假期延長到一個月。但這種規定依然具有很大的彈性,比如涉及到司法部門的官員,在休假期間仍要到衙署辦公,因爲司法事件是沒有假期的。

1840年後,傳統中國走向了其末路。隨着中國被納入世界資本主義秩序當中,西方的政治文化也傳入中國,對其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大批洋人來到中國,他們以星期爲週期計算日期,每七天中以星期日爲休息日。到了1910年,清政府在其上層也開始實行星期日爲公休日的做法。

新中國成立後直到今天,實行雙休日製度。這樣一個月至少可以休息八天。再加上春節、清明、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以及五一、十一等法定節日,一年的休息日極爲可觀。當然如果是教師,節假日就更多了,每年都會有兩個寒暑假,總共一百天左右。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節假日在古代中國由來已久,並不是今天才存在的。或出於對親情倫理的考量,或出於人性化的考慮,才產生了休假制度。當然,以上呈現的主要是官員的休假制度,未曾涉及到其他職業。那是因爲中國古代的職業主要分爲士農工商四個大的門類,士就是官員,至於農民、工人、商人,他們缺乏相應的組織,在一定程度上,職業是自由的,因此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故而在這裏未曾提到他們的休假制度。

參考文獻:《文昌雜錄》《古今事物考》《漢律》《史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