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遷都是一件頭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遷都是一件頭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孝文帝是如何遷都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馮太后死後,孝文帝開始獨掌朝政大權,處理起政務來也井井有條,已經展現出他的政治才能。爲了鞏固政權,同時也爲了日後能一統天下,孝文帝決定沿着馮太后的改革路線繼續走下去,極力推動“鮮卑漢化”,當時最需要解決的便是遷都的事宜。當時,北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平城,但是這個地方土壤貧瘠,氣候又十分寒冷,而且這是一個偏遠之地,與外界的溝通不是那麼順達。隨着北魏的不斷髮展,平城作爲都城的劣性就顯得越來越突出了。正因爲如此,孝文帝才決定要遷都洛陽。

遷都是一件頭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然而,孝文帝並不是第一個有遷都想法的統治者,幾十年來,多位統治者都提過這個問題,但是全都遭到大臣的反對,所以孝文帝繼位後也面臨了同樣的問題。關於遷都,孝文帝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是他權衡利弊後做出的最終選擇,但是他心裏很明白,他不能直接向大臣提出遷都事宜,必須另想辦法。

遷都是一件頭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2張

公元493年的一天,孝文帝召集羣臣,宣佈自己要舉全國之兵南征。對此,以任城王拓跋澄爲首的文武百官均表示反對,他們覺得這麼做太冒險了,稍有不慎,北魏就會遭到滅國之災。羣臣的態度早在孝文帝的意料之中,所以他也不再多說。爲了造勢,他還專門請掌管宗廟祭祀的太常卿王堪卜卦問天,以“知”此次出師是否有利。占卜的結果爲“革卦”,《周易》對此卦的解釋是:“湯、武革命,應乎天而於人。”由卦象來看,南征是順應天命的,必能取勝。孝文帝大喜,立即下令出兵。

遷都是一件頭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3張

這時,拓跋澄又站了出來,還是堅決反對南征。孝文帝假裝生氣地朝拓跋澄大吼:“我是一國之君,一切皆由我做主,您不要再倚老賣老了。”拓跋澄卻仍然義正詞嚴地說:“我不能眼睜睜地看着您葬送了江山社稷。”孝文帝則回答道:“今日,姑且念在您年老功高,就不與您計較了,然而此事到此爲止,無須再議了。”其他大臣見氣氛如此緊張,也就不再多說些什麼了。退朝後,拓跋澄被單獨留下。孝文帝這時才客氣地對拓跋澄說:“我剛纔發脾氣並不是真的生您的氣,我只是爲了嚇退其他準備進言的大臣罷了。另外,我也並不是真的要南征,我其實是打算將都城遷至洛陽。我知道大家不會同意遷都,所以我只能找這個藉口,才能做成這件事情。我們想要一統天下,就必須遷都到豐饒富庶的中原之地。以我之見,洛陽便是最好的選擇。拓跋澄聽完孝文帝的解釋後,立即舒展眉頭,轉憂爲喜,連連點頭表示贊成孝文帝。他還對孝文帝說:“您要是下定決心,那遷都的事就一定會成功。從長遠來看,以洛陽爲新都的確是最好的選擇,對我朝的發展也大有好處。”孝文帝聞言,十分開心。

遷都是一件頭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4張

堅定決心後,孝文帝命人在黃河架設好浮橋,做好渡河的準備。當年秋天,在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孝文帝率領着浩浩蕩蕩的三十萬大軍,離開平城,一路向南進發。大軍中,也包括朝中大臣。當大軍抵達洛陽時,洛陽正下着雨,道路泥濘不堪,根本就沒法走,而北魏的將士們也不願意再前進了。常年在外征戰的將士都如此了,更不要說那些養尊處優的大臣了。於是孝文帝讓大家先在洛陽城中駐紮下來,說是稍作休整,等雨停了再行軍。幾天之後,雨停了,孝文帝故意催促大家啓程,但是大家都不願意繼續走了,紛紛找藉口留下來,不願意繼續南征。這正是孝文帝想要的結果。但是,他雖然心中竊喜,卻故意裝出要獨自一人南征的態勢,一躍翻到馬背上就想走。大臣們嚇得全都跪在地上,請求孝文帝不要南征。孝文帝故意表現出極其生氣的模樣,大聲呵斥他們說:“你們這是想阻止我一統天下嗎?”安定王拓跋休、尚書李衝等人,連忙上前緊緊抱住他的戰馬,縱聲痛哭,請求孝文帝一定要珍重自己。

遷都是一件頭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5張

孝文帝見此情景,便不再僞裝,而是趁機對大家說明:“我們已經昭告天下要南征,如今我們舉全國之兵出征,如果就這麼半途返回,會遭人唾棄的。大家疲憊不堪,不願意繼續南征,可就這樣回去豈不是更丟人?既然大軍已經到了洛陽,那我們不如干脆以洛陽爲都好了,在此處落腳。這個地方富庶發達,交通又便利,比平城要好很多。”說完,他讓大家做出選擇,此時大部分人都表示願意遷都洛陽。這時,南安王拓跋楨連忙說停止南征而遷都洛陽是十分明智的,有利於國家的長久發展。幾位守舊的大臣聽完他的分析後,覺得很有道理,更何況多數人已經同意了,所以他們最後也只能同意遷都了。公元494年,北魏正式以洛陽爲都。

遷都是一件頭等的大事 孝文帝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第6張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