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從一窮二白的平民到億萬富翁,范蠡怎麼做到的?

從一窮二白的平民到億萬富翁,范蠡怎麼做到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範蠡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春秋戰國時期有這樣一位智者,他雖然出身貧寒,但志存高遠。他輔佐越王勾踐,成功打敗吳王夫差,在功成名就之時,又急流勇退。在他從商的19年中,他曾經三次散盡家財,又三次重新發家,成爲一代商祖。

回顧他這一生,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平民,到上將軍、宰相、億萬富翁,每次都是白手起家,但都收穫了巨大的成就。他就是千秋商祖范蠡。而他的成功離不開三點。

從一窮二白的平民到億萬富翁,范蠡怎麼做到的?

年輕時看遠

公元前526年,在春秋戰國的楚國宛地,一個男嬰呱呱落地,名叫范蠡。出生沒多久,范蠡的父母就相繼離世,他由哥哥和嫂子撫養成人。

雖然青年時期的范蠡是一位遠近聞名的飽學之士,但他的行爲舉止怪異,常常佯裝癡狂,獨來獨往,被鄉人稱爲“瘋子”。范蠡特立獨行的名號很快傳到了縣令文種的耳朵裏,於是他誠心相邀,以禮相待,打動了范蠡,兩個人相談甚歡,相恨見晚。

范蠡最初想成就一番事業的目標是吳國,他很早就預測到位於東南的吳、越兩國將有強盛崛起之勢,但吳國已有孫武和伍子胥兩位能人,便改變主意和文種一起去了越國。

越國一位叫石買的大臣妒賢嫉能,向越王進諫:“一個拿自己的美色到處招搖的女人不是好女人,一個拿自己的知識到處宣揚的文人也不可靠。”越王於是沒有重用范蠡,而是命范蠡對越國各地進行考察,熟悉國情,瞭解民意。

范蠡的離開其實也不是真的離開,只是爲他以後輔佐國君積聚力量。

公元前496年,勾踐繼位,在文種的努力下,范蠡重回諸暨,而勾踐也很賞識范蠡的才華,先是起用范蠡做大夫,後又任命他爲上將軍。

從范蠡的種種舉動來說,他是一個具有獨立思想、自由靈魂的人。他不按常理出牌,在所有人看來,吳國似乎是越國永遠不可能超越的對手,他卻選擇了處於劣勢的越國,也說明他更喜歡有挑戰性的人生。

從一窮二白的平民到億萬富翁,范蠡怎麼做到的? 第2張

或許年輕的時候,很低的天空讓我們不能展翅翱翔,但我們也可以把目光投向遠方,去尋找人生的另一種可能。縱然身處泥濘,也依然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這樣就能在一次次飛翔中不斷打牢自己的根基。

中年時看透

公元前494年,勾踐不聽范蠡的勸告,與吳軍決戰,被圍困後,勾踐面前只剩下兩條路:一是死戰,二是請降。在當時,把危機變成轉機,只有范蠡能做到。

在第一次求和失敗後,范蠡提議可以行賄伯嚭,因爲吳國伍子胥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忠臣,而太宰伯嚭貪財好色,把他作爲突破口,或許能尋求最後一線生機。

會稽之圍解開後,他們又面臨了更大的難關,勾踐要入吳爲奴,侍奉夫差。在入吳爲奴的日子裏,范蠡三施苦肉計,其中最經典的當屬勾踐嘗夫差的糞便這一出。

吳王夫差久臥病榻,一直沒見好,勾踐擔心吳王病死,自己會性命不保。於是范蠡給勾踐出主意:大王你不妨去嘗吳王的大便,以表忠心,因爲我已經推算過了,他的病能夠痊癒。於是第二天,勾踐果真按照范蠡說的去做。這讓吳王夫差很感動,沒多久,吳王的病痊癒,特地大宴賓客,而此時的越王主僕由奴隸搖身一變成了吳王的座上賓。不久,他們苦盡甘來,得以回國。

回國後的勾踐臥薪嚐膽,時刻不忘爲奴之恥,屢次想攻打吳國,但都被范蠡以時機不成熟進行勸阻。之後趁吳國虛弱,越王終於發動了戰爭,把吳王圍在了姑蘇山上,面對吳王的講和,勾踐幾欲和解,卻被范蠡攔下。他對勾踐說:“如今越國滅吳,是命運給的機會,難道您真的忘了會稽山之辱了嗎?”經此一役,夫差自殺,吳國滅亡,勾踐也實現了自己一代霸主的夢想。

此時的范蠡在越國已是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選擇了急流勇退。他深知“福之禍所兮”的道理,當權力達到頂峯時,只有及早抽身,才能避免災禍。臨行前,他給好朋友文種留了一封信,大意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勸文種離開越國。比較看重功名的文種想着這些年自己爲越國所做的貢獻,料想越王不會拿自己怎麼樣,結果被越王逼迫自殺。范蠡則由一個放蕩不羈的名士變成謀臣。

雖然性格怪異,但范蠡的思想總是貫穿一種順應社會、順應自然、外道內儒的思想,這讓他對事對人能保持一種非常平和的心態。這種體察人情練達、通透的姿態,讓他懂得在人生巔峯之時全身而退,在進退之間把握住自己人生的張力和尺度,不爲名利所累,從而擁有自在而逍遙的一生。

老年時看淡

看到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行至暮年,當所有的豪情和光芒都已隨風而逝,功名利祿也將成爲過眼雲煙,這個世界上所能衡量的東西,此時都成了身外之物。這個時候反倒是那些無形的東西,更易勾起我們緬懷、記憶和珍藏。”

是的,當你看淡萬般風景時,你也頓悟了生命的意義。對范蠡而言,他更願意毫無限制地順應自己的性情,去嘗試一切新的冒險活動。

功成身退後的范蠡已經是一個五十多歲的中老年人,他經商的第一站是齊國。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載:“范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產,居無幾何,致產數十萬。”

智慧過人的范蠡,雖然做生意對他而言還是頭一遭,但他的“鴟夷子皮”名號很快打響了。齊王聽說了他的事情後,慕名而來,請他出任齊國丞相,卻遭拒絕。他散盡家財,分給當地百姓,然後帶着家人悄悄遷到了離齊國首都臨淄較遠的陶地重起爐竈。

在陶山腳下,范蠡有了另一個名字“陶朱公”,他盡情施展着自己的經商才華,把過去治國治軍的謀略都用在了商道上。

他在擁有財富的同時,更擁有一份智慧,19年裏他曾三次獲致千萬巨金,不過,他又將之全部回饋給了鄉親們。他的經商之道也給後人留下一些有益的道理:見好就收,不要貪婪,否則不僅賺不到錢,還會失去很多。

從一窮二白的平民到億萬富翁,范蠡怎麼做到的? 第3張

人這一生,名利是我們的必遇關口,肆意追逐者多,淡薄待之者少。范蠡用自己的自在和灑脫告訴我們,當我們理智地看待財富時,便可收穫一份生命的寬度。

觀范蠡這一生,無論是從政還是從商,他都幹得風生水起。人生的大智慧,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他的一生讓我們明白:年輕時看遠,不急功近利,才能活得自在廣博;中年時,懂得順勢而爲,溫良恭謙,才能擁有通達的人生;人至暮年,甘於寂寞、不求聞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得一份清明的心境,還原一個真實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