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范仲淹真的是一代名臣嗎?實則是宋仁宗帶不動的​豬隊友

范仲淹真的是一代名臣嗎?實則是宋仁宗帶不動的​豬隊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范仲淹,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在北宋,文化領域的競爭可謂是神仙打架,堪稱萬世師表的文豪名家更是不計其數。歐陽修,周敦頤,司馬光,王安石,蘇東坡,沈括,程顥,程頤等等,隨便拎出來一個都是曠世之才,百年難遇。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的范仲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畢生信奉的信仰。然而,人要想有所作爲,不是空有一身的理想就能實現的。范仲淹雖然才華橫溢、文武雙全,但他力求改革封建官僚體制,是不切實際的。尤其在宋朝,官員制度複雜多變,官僚貴族連帶嚴重,任何人妄圖以極端的方式改變現狀時,必將導致大宋王朝行將多事。宋仁宗力圖富國強兵,范仲淹拉開改革序幕

北宋初期,趙匡胤爲了解決流民、官員的安置,設立了很多的廂軍(常備軍),也設置了很多的虛職。民間經濟鼎盛,封建官員勢弱的北宋,是一個人人富裕、萬民皆安的清平世界。

范仲淹真的是一代名臣嗎?實則是宋仁宗帶不動的​豬隊友

到了宋仁宗時期,冗官、冗兵、冗費等問題日益明顯,官僚隊伍嚴重飽和,辦事效率急劇下滑,財政帶負擔巨大。軍事上,西北的西夏和北方的遼國皆兵強馬壯,邊境戰事頻發,而廂軍卻多爲流民,沒什麼戰鬥力。面對時局,身爲千古明君的宋仁宗,當然不會置之不理。

康定元年(1040)至慶曆三年(1043年),西夏大軍在李元昊的帶領下,在三次大戰中連續挫敗宋軍。可面對宋朝的經濟封鎖政策,李元昊深知,長此以往,北宋必然會通過貿易戰對西夏經濟造成更沉重的致命的打擊。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李元昊主動向北宋稱臣,宋夏雙方簽訂“慶曆和議”。

“慶曆和議”之後,宋仁宗自覺改革之勢迫在眉睫,於是便將范仲淹從西北前線調回了朝堂,拜其爲參知政事(副宰相),並將改革的重擔交給了他,至此,“慶曆新政”拉開序幕。

宋仁宗力圖富國強兵,改革的初衷也是爲了化解軍事危機、降低財政支出、緩解社會矛盾,然而,范仲淹實施的時候卻變了味。范仲淹自認爲“因地制宜”的治國之策

慶曆三年(1043年),范仲淹自認爲“因地制宜”的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減徭役、修武備、重命令、推恩信”治國十策。

這十條建議看起來個個都是治國良策,但是否符合北宋呢?老宋覺得,未必!

其實這十條建議只說了兩件事——抓權、摟錢。

先說第一條,抓權!

仁宗之前,國家不曾大興勞役,寧願花錢買和平也不妄動刀兵。封建官員隊伍雖然龐大,但其實什麼權利都沒有,更不能發號施令。

對此,范仲淹認爲,沒有“實權”,就不能“摟錢”。針對“抓權”,范仲淹首先提出,一定要給各級官員任免權,這樣官員才能打起精神來爲人民服務。其次,要讓當官的先富起來,給官員分配土地,還要發放補貼。最後,范仲淹提出,他本人一定要是最有實權的人,各地官員任命全憑他說了算。

范仲淹真的是一代名臣嗎?實則是宋仁宗帶不動的​豬隊友 第2張

這第三條,在老宋看來,其實並不過分,畢竟是要改革,就一定要賦予改革者權力。只不過,范仲淹選拔人才的標準着實讓人哭笑不得——誰能摟錢,誰就能當官。

對於范仲淹以上三步治國之道,王夫之曾感慨到:範公“先天下之憂而憂”時,便是盪滌天下錢財殆盡之日。正是因爲范仲淹的不當之舉,社會矛盾不但並未緩和,反而導致了更加嚴重的土地兼併,官員與民爭富的現象也急速加劇。

爲了摟錢,范仲淹妄的第一步舉措是,讓貨幣貶值。他發行的“慶曆重寶”可兌換市面上十個銅板,然而實際價值,只相當於原來的兩到三枚。由於當時屬於自由經濟,市場根本不買賬,於是,“鑄大錢摟錢”的方針以失敗告終。

范仲淹的第二步舉措是,重農抑商。他在鹽、鐵、酒、茶等領域設立專營機構,禁止民間私營。

范仲淹的第三步舉措是,建立官營的信貸機構,這實際上就是用軍費對外放貸。趙匡胤曾下詔:“官吏不得經商”,此爲永志。然而,范仲淹卻公開違背祖訓,還自鳴得意的說:我用軍費放貸,一年就賺了42萬貫錢。而此舉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是,北宋禁軍開始全面滲透商業,擾亂市場。

范仲淹真的是一代名臣嗎?實則是宋仁宗帶不動的​豬隊友 第3張

至此,“慶曆新政”直接導致了北宋的第一波土地兼併。明軍宋仁宗帶不動的豬隊友

老宋在之前的文章中曾說過,土地在趙匡胤手中是最不值錢的。所以在仁宗之前,北宋也未曾出現過土地兼併的情況,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來創新、創造、經商賺錢。然而,當范仲淹的治國方針被採納,重農抑商、官營放貸以及讓官員擁有土地等政策成功實行,使百姓走上了流離失所的老路。

慶曆四年(1044),邊事再起,仁宗藉此爲由把范仲淹派到了陝北。慶曆五年,仁宗罷黜范仲淹參知政事之職,並將“慶曆新政”的主要人物全部逐出朝堂。隨着歐陽修被貶滁州,新政以徹底失敗而告終,而范仲淹有生之年也再未回過朝堂。

好在大宋國運昌盛,宋仁宗也及時做出了補救,他任命包拯給范仲淹收拾爛攤子,並下令:官員購買土地一律不得超過30頃。這纔給了百姓一絲喘息的機會。

總的來說,仁宗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並且也爲范仲淹制定了指導思想,可真正實施的時候,范仲淹卻顧頭不顧尾。例如;面對冗官問題,范仲淹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表面上看是精簡官員,仁宗看後也採納了,可實際操的時候,范仲淹卻做的太過頭了。

范仲淹真的是一代名臣嗎?實則是宋仁宗帶不動的​豬隊友 第4張

不知道大家是否瞭解,北宋的官員工資雖然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的,但北宋的經濟卻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也就是說,對於賢臣良將而言,他們即便高薪,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范仲淹實施新政時,不但消減了冗官的俸祿,同時還消減了所有盡忠職守的官員的俸祿,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最重要的是,就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樣,推行新法的主要人物,大多口號喊得很響,行動起來卻又推三阻四。這幫人如此行事,還口口聲聲談什麼改革,在老宋看來,他們實則都是明君宋仁宗帶不動的豬隊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