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范仲淹到底在圖什麼 范仲淹爲什麼激怒皇帝也要進諫

范仲淹到底在圖什麼 范仲淹爲什麼激怒皇帝也要進諫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范仲淹和皇帝,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范仲淹都已經屢次被貶了,范仲淹爲什麼不惜激怒皇帝也要進諫,范仲淹爲什麼要那麼做?

《史記》上歷史上開始有了對於官員的類型判定,並將行教、清廉、守法作爲好官的主要的標準,三國末年於始,司馬懿的思想當中總結出正式的爲官標準,有清、慎、勤,清官也從此逐漸成爲好官的代詞。

細數歷朝歷代都出現過一身正氣、敢於直言上諫的清廉之官,比如做過發、桀兩代夏王丞相的關龍逄因爲直言進諫而以炮烙之刑殺害,衆所周知的紂王帝辛之叔比干,也因不願妥協而慘遭剮心之刑。“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生命如此短暫可貴,多少人爲求長生而精竭慮,但這些忠廉人士卻爲何能將自己、將家人的生命置之度外始終不忘初心而不畏浮雲遮望眼?

范仲淹到底在圖什麼 范仲淹爲什麼激怒皇帝也要進諫

一: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范仲淹從知曉自己的身世開始便獨自一人離開富裕的朱家去應天府求學,求學期間三過家門而不入,選擇住在醴泉寺過清苦自律的生活,終日米粥爲伴,衣裳不解,通過刻苦努力考上進士,從此開啓了三起三落的爲官之道,每一次都是因直言上諫觸怒了仁宗或得罪朝中大臣而遭到貶謫。

但他從未因此而選擇妥協,忘記自己的天下之憂,從穿着一身布衣去應天府做院長而被儒生嘲諷,到他對晏殊說自己一年有三十萬錢的俸祿卻被發現竟是家徒四壁,只有破舊的書桌和堆滿的書籍,每貶到一處都一如既往爲民務實,開辦書院、澄清吏治,成爲人民愛戴的良吏,那麼他的直言都體現在哪些方面,爲何惹怒一向開明的仁宗?

1、捨身取義,敢管帝王家務的憂君之心

范仲淹因爲上疏《上執政書》而受到朝中大臣的認可,在宰相和晏殊的推崇下一躍成爲仁宗的祕閣校理令旁人豔羨,然而范仲淹卻沒有因此而坐享人生,而是先後上奏讓垂簾聽政多年而手握實權的劉太后的交權,並阻止仁宗帶百官向太后朝拜爲其祝壽言道:“皇帝有侍奉親長之道,但沒有爲臣之禮。”

由此得罪太后,被貶爲通判,即使被告誡他的輕率之舉會影響仕途還會連累他人,他也表明立場認爲侍奉皇上就當要危言危行而不是遜言遜行,只要有利於朝廷而不懼殺身之禍。

范仲淹到底在圖什麼 范仲淹爲什麼激怒皇帝也要進諫 第2張

2、樂善好施,卻請皇帝及後宮嬪妃食以野草的憂民之心

由於自己的早年經歷和爲官的坎坷仕途,這使得范仲淹更對民間疾苦而熟悉,也屢次毫不忌諱地對民間利病提出自己的意見。已是四十四歲的范仲淹,在一次江淮和東京發生蝗蟲災害而奏請仁宗安排人員前去巡視救災,而仁宗卻以情況不實爲由拒絕理會。

於是耿直的范仲淹竟在衆人面前直接當面提出質問,並在災後將捆好的野草揹回請皇帝與後宮之人品食災民充飢的野草在警示宮貴戒除驕奢風氣,這些異常又大膽的行爲常常讓仁宗面臨兩難的境地,但也正是他居廟堂之高而憂民決心,才使得他敢於直言不諱而爲生民立命,讓對他感到頭疼的仁宗也只好忍耐。

3、僭越上圖,無畏得罪朝中權貴而決心整頓上下的憂官之心

官員的品行好壞對於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豐衣足食來說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使只是九品的縣令小官,他不僅要對所轄區域的治安負責還要管理當地的稅收、訴訟等權限較大,因此如何選官、用官是朝廷維護統治和福澤百姓的必要舉措。

早在郭皇后事件之時,范仲淹就與孔道輔、蔣堂等執意與其諫爭而被貶睦州知州,獲得人生中的第二次貶謫,而後因蘇州治水有功返回朝堂卻乘機向仁宗上獻《百官圖》,而實質上則是告發丞相呂夷簡在暗中進行官爵買賣交易、任人唯親的不良作爲,並請求削減郡縣、精簡官吏、制定用官制度以皇帝親自掌握官員的升遷,卻讓呂夷簡以結黨營私之罪告發而再度遭貶,范仲淹卻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4、不畏貧寒,邊陲守關多載的憂國之心

早在范仲淹還未入京師官職時就曾上書仁宗以表達對國家當前的軍事、官兵情況的擔憂,內容主要爲宋代在與外對抗時不能只是一味求和,國家二十年未出兵打仗而兵力衰弱,爲保證國防力量、邊境安穩以防範於未然而應改辦軍事學堂,選拔軍事人才等。

而後西夏李元昊企圖謀反多次率兵在邊境與宋軍交戰,於是范仲淹與韓琦同時被派往前線,期間范仲淹主張以守爲攻,全民皆兵、修築牢固工事,但是韓琦、夏竦、宋仁宗許多朝廷要臣都反對他的做法。

而在宋仁宗已經發布攻打的詔書之後,范仲淹仍然堅持己見,令人上密書與仁宗說明各利益要害,以一己之力最終選擇使仁宗放棄了原來的旨意而選擇休養生息。這充分展現出了范仲淹在面對國家大事時,敢於違背帝王旨意的超高膽識。

范仲淹到底在圖什麼 范仲淹爲什麼激怒皇帝也要進諫 第3張

二:千金易得,良田易尋,英主卻難遇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每個朝代都出現過爲國爲民而憂的良臣名將,然而這些良臣的命運常常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裏而是取決於擁有最終決定權的皇帝,正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因此,人才是否能得到善用的原因不僅在於官員本身的能力,還在於是否能得到帝王的欣賞和重用,比如:春秋時期的伍子胥多次勸誡吳王卻因其不辨忠奸而被逼自殺,明代楊繼盛因彈劾丞相而在獄中被毒打至死等等,所以對於能遭到三次貶黜,而仍然能有所作爲的范仲淹來說,不得不慶幸自己出生在了一個好的朝代,賦予了他敢於上諫的機會。

1、上諫是明忠心,也是一場未知的博弈

漢帝劉恆虛心納諫,善用賈誼、周亞夫、張釋之等人而開創文景盛世,唐代時期的大理寺丞狄仁傑多次屢次犯上卻仍得太宗、玄宗、女皇武則天的重用而名揚萬世,宋仁宗時期也出現了許多的治世名臣,比如:包拯、晏殊、歐陽修以及范仲淹等等都是敢言敢做的卓越人才,而他們之所以能夠得以重用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宋仁宗一直堅持的“從善如流”,以仁治國。

范仲淹到底在圖什麼 范仲淹爲什麼激怒皇帝也要進諫 第4張

2、諫官制度的存在及發揚光大

早在秦漢時就已在朝中設有諫官以諫君過,到宋代是諫官的權力達到頂峯,上察帝君百官以肅正綱紀,下至各州各地監管民生民情。自能忍受諫官吐沫的仁宗之後,宋神宗時期有張舜民僅做官七日就上書六十封,徽宗時爲官半年的任伯雨竟上書一百零八封。故此可見,范仲淹不畏生死富貴,能夠獲得機會並敢於諫言,要得益於所處的時代風氣和制度的支持。

3、優良的個人品質以及衆多的支持者

范仲淹在早年時的學習經歷爲其打下了良好的堅毅品質,他的剛正不阿、嚴於律己以及軍事文學才能受到了許多人的讚賞,在朝廷內外都擁有衆多的支持者比如舉薦他的晏殊,與其並稱“韓範”的韓琦,願意爲其說話而多次遭貶的歐陽修等,就連《清平樂》中仁宗在討論范仲淹時曾說,若是傷害了範希文則是傷了衆多天下儒士人的心,他將收到源源不斷的上諫之書。

范仲淹到底在圖什麼 范仲淹爲什麼激怒皇帝也要進諫 第5張

三:總結

朝廷無憂有範君,京師無事有希文。范仲淹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一生,從九品小官經歷三起三落,做過應天府院長、仁宗身邊的文閣祕書甚至官職丞相,功勳累累。但最爲人敬佩的就是其不畏權貴、不畏生死、不戀榮華而多次犯言上諫,從帝王的家務事、文武百官的選任以及民情民生等無所不及,屢次遭貶而初心不該、品性不移,當然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得以善終這不僅得益於他的真才實幹和光明磊落的品質,同時也歸功與善於納諫的仁愛之君,根基深厚的諫官制度的支持,以及擁有報國熱情的儒學人士和社會風氣作爲堅強後盾。

范仲淹到底在圖什麼 范仲淹爲什麼激怒皇帝也要進諫 第6張

參考文獻

1、《炎黃縱橫》

2、《隴東學院學報》

3、《中華文化論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