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范仲淹講話太直!上百官圖反腐 反而引火燒身

范仲淹講話太直!上百官圖反腐 反而引火燒身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仲淹早年立志,敢說敢爲,“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他糾偏勘誤不闢禍患的信念。

范仲淹入仕後,清楚地看到了宋王朝安享太平下的體制弊端,他不斷向朝廷提出建議,這些建議,條條符合現實,條條都是治弊的猛藥,體現了范仲淹作爲一個政治家的睿智目光和心憂天下的報國情懷。早在天聖三年(1025年),當還是小小的大理寺丞時,位卑言輕的范仲淹便給垂簾聽政的章獻太后和仁宗,呈上了一份《奏上時務書》,提出救文弊以厚風俗,整武備以御外患,重館選以養人才,賞臺諫以開言路等建議;天聖五年(1027年),范仲淹在丁母憂期間,他“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憂”,冒哀給朝廷上了一份萬言書——《上執政書》,針對貧病交加的時弊,他提出了“固邦本,厚民力,備戎狄”等六條改革主張。據說,宰相王曾收到萬言書後,大爲賞識,立即授意晏殊推薦范仲淹應學士院試。

范仲淹講話太直!上百官圖反腐 反而引火燒身

網絡配圖

范仲淹立身孤高,報國奉行“以言爲先”,而且次次都是藥石之言,以致危言多犯,屢言屢貶。天聖八年(1030年),范仲淹上疏《乞太后還政奏》,請章獻太后“卷收大權,還上真主”,讓“春秋已盛”的仁宗親政,加上這之前他還諫阻仁宗率百官行拜太后壽儀,觸怒章獻太后,被貶河中府(今山西永濟市)通判。范仲淹的言行,也使曾推薦他的晏殊擔心連累到自己,他把范仲淹叫去嚴加責備。爲此,范仲淹給晏殊寫了封長信說:“事君有犯無隱,有諫無訕。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爲之”,反映了他寧死不默的一貫精神。

明道二年(1033年),章獻太后鶴駕歸西,親政後的仁宗希望有所作爲,拔擢了一批太后垂簾時受到壓制的官員。范仲淹也由陳州(今河南淮陽縣)通判召還,擔任了諫官。諫官的職責就是提意見,不久,仁宗因爲寵幸尚氏、楊氏二妃,準備廢黜郭皇后,范仲淹與御史中丞孔道輔率衆臺諫到垂拱殿門,伏奏郭後不可廢,結果被押解出京城,貶知睦州(今浙江建德市)。即使狼狽如此,范仲淹還在《睦州謝上表》中反覆勸說仁宗:“有犯無隱,人臣之常;面折廷爭,國朝盛典”。

范仲淹講話太直!上百官圖反腐 反而引火燒身 第2張

網絡配圖

景佑二年(1035年)冬,范仲淹由知蘇州提拔爲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判國子監進京。歸來後的范仲淹,論事愈急。當時,呂夷簡任首相,頗爲專權。范仲淹便把一些要員的晉升情況繪製成《百官圖》上呈仁宗,指着上面開列的百官晉升順序說:“某爲超遷,某爲左遷,如是爲公,如是爲私,意在丞相”(《范文正公年譜》),直言宰相用用人不當,以權謀私。這把位居人臣之極的呂夷簡氣得七竅生煙,暴跳如雷,反在仁宗面前訴范仲淹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這次,他又落職饒州(今江西鄱陽)。

歷經三度貶職,范仲淹絲毫不見收斂,他那近似固執的堅持,源於他特立獨行的性格,源於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源於他許國忘身的精神。只是,不以他爲迂闊而真正理解他的有幾人?

范仲淹一生見賢思齊,不斷以往哲先賢的思想、品德和功績勉勵自己。他在《上資政晏侍郎書》中說:“信聖人之書,師古人之行”,又在《蒙以養正賦》中說:“學默默以存志,將乾乾而希聖。庶幾進退之間,保君子之中正”,表達了要象先聖一樣,在得失進退間,不失其高尚的情操。所以他始終“內守朴忠,外修景行”(《蘇州謝就除禮部員外郎充天章閣待制表》),以潔身自好和爲國事功要求自己,企望在現實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理想。然而,由於他竭力事功而諫言無忌,進退自如而操守過潔,使他在當時成了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王安石甚至指責他“好廣名譽,結遊士以爲黨助,甚壞風俗”《續資治通鑑長編》。

范仲淹講話太直!上百官圖反腐 反而引火燒身 第3張

網絡配圖

范仲淹確實愛名,但他愛的是竭誠報國之名,愛的是經綸濟世之名,愛的是心若介石之名。正因爲他愛名如寶,雪操冰心,註定了他無論是重用爲股肱之臣,還是貶謫爲偏遠小吏,始終“不以譭譽累其心,不以寵辱更其守”(《邠州謝上表》)。唐末五代以來,馮道、範質之輩充斥於朝,不以國破君亡爲恥,反以連任“貳臣”爲榮。尤其是馮道,歷五朝四姓十主而釣臺穩坐,自命“常樂老”,洋洋自得。宋初士風沿襲五代,積習難改,士大夫不顧廉恥、不守節操、曲學阿世者不乏其人。范仲淹作爲位起於布衣的至性至真君子,一生砥礪名節,不易操守。他滿懷至誠,固執大道,認爲“名可巽而道不可屈,懷可卷而節不可降”(《上張右丞書》),他誓言“定應松柏心無改,自信雲龍道不孤”(《和幷州大資政鄭侍郎秋晚書事》)。正因爲名節和操守的堅持,使他能始於潔行而不耽於憂戚,見於大節而不屈於名利,所以他忤逆天威依然諫諍於朝庭,“三黜專城”依然救民於水火,衆口鑠金依然矢志不渝,正如他自己所說:“素心直擬圭無玷,晚節當如竹有筠”。朱熹對他給當朝士風的精神影響和作用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說:“本朝忠義之風,卻是自範文正作成起來也”(《朱子語類》)。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