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無惡不作的隋煬帝,爲何說他是歷史貢獻最多的皇帝?

無惡不作的隋煬帝,爲何說他是歷史貢獻最多的皇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隋煬帝一個人做了幾代人的事情,開大運河、開科舉,算千古一帝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楊堅和獨孤伽羅一共生了10個仔,5男5女,果真是十全十美。楊廣在裏面排行老二,所以一般都叫他楊老二。

楊老二和媳婦兒蕭丫頭通過欺騙的手段,博得了獨孤伽羅的歡心。獨孤伽羅枕邊風一吹,楊堅馬不停蹄地就把老大楊勇的太子之位給廢掉了。從此楊老二穩坐釣魚臺,楊堅嗝兒屁以後,楊老二便登基成了著名的隋煬帝。

都說能力越大,爭議越大。隋煬帝絕對是歷史上飽受爭議最多的一個皇帝。有人說他是殺父弒君、無惡不作的昏君,也有人說他是雄才大略、堪比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那麼哪一種說法更加中肯呢?

無惡不作的隋煬帝,爲何說他是歷史貢獻最多的皇帝?

隋煬帝的確做了不少大事情。

我們動用地下的石油,有了火車、飛機等一系列交通工具,目的是什麼?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變相地節約了不少時間。

古時候路很長,車馬很慢,時間是很難縮短的。隋煬帝希望在短暫一生當中,做出幾代人都無法完成的豐功偉績。也是變相地在縮短時間。

吐谷渾是遊走在青海、河套一帶的國家,祖先是鮮卑慕容涉歸。河套和西域地區,隋王朝哪裏能放棄呢?所以楊廣設下了一個計謀,要奪取這個地區。楊廣自己先不動手,讓裴矩出使高車,以高車的名義出兵攻打吐谷渾。這吐谷渾小日子本來過得好好的,壓根就不想打仗。結果卻惹了一身騷,無奈之下只能向楊廣求援。

帝徵遼東,命玄感於黎陽督運。於時百姓苦役,天下思亂,玄感遂與武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贊治趙懷義等謀議,欲令帝所軍衆飢餒,每爲逗留,不時進發。帝遲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揚言曰:“水路多盜賊,不可前後而發。”其弟武賁郎將玄縱、鷹揚郎將萬碩並從幸遼東,玄感潛遣人召之。---《隋書》楊廣呵呵一笑,大筆一揮,派遣了大軍前往。吐谷渾以爲有了救星,沒想到人家跑來把吐谷渾給滅了。這計謀有點類似三國時期,袁紹騙公孫瓚出兵冀州,繼而吞併韓馥的計策。

高句麗那時候生活在咱們的大東北以及現在的朝鮮地區。這地方多年以前就已經是中原王朝的一份子,高句麗與中原王朝你來我往折騰了700年左右,隋煬帝特別想佔領這塊地方,畢竟老山參吃起來很補身體。

第一次出征,楊廣調集了113萬大軍前往征討高句麗,分水陸兩路大軍,水軍從山東萊州出發,陸軍從北京出發。此外還有200多萬民夫運送各種物資。打了5個月時間打不下遼東城,大敗而歸。

第二次出征,楊廣再次調動了大軍,並且御駕親征。打了20多天沒拿下遼東城,雙方傷亡慘重。這個時候負責糧草的楊玄感卻造反了,楊玄感是楊素的兒子,頗有聲望。隋煬帝不得不重視,所以趕回去平叛了,這一場征討也是無疾而終。

第三次出征,不得不說楊廣的心很大,國內到處都是農民起義軍,楊廣卻依舊想要征服高句麗,看來跟高句麗是不死不休的關係。高句麗王高元實在是被楊廣給打怕了,只能選擇投降隋煬帝。結果人家沒來朝見楊廣,而此時楊廣再也無法發動第四次征討了。

這三次征討高句麗,消耗了數百萬人力,財力更是不計其數,無數人死在了運送物資的路上。人都用來幹這些了,誰還有空種糧食呢?所以中原地區大量土地也荒廢掉了,對隋朝的經濟打擊那是相當大的。

不過這三次征討,爲後來唐朝滅亡高句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畢竟隋煬帝憑藉舉國之力,把人家消耗的也夠嗆的。

老楊家父子倆,對水利工程,都比較感興趣。早在楊堅還活着的時候,就曾經將渭水和黃河給打通了,修建了150多公里的永通渠。四年春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隋書》有了老爸留下的開渠人才,隋煬帝挖河渠的想法,自然也是可以得到實現的。不過他的志向比老爸要宏大的多,他要開鑿一條南北貫通的大運河。

剛登基,隋煬帝就挖了通濟渠,又把三國陳登當年挖的邗溝直道給修築了起來。4年以後開始動真格的了,他調動了上百萬民工,開始疏通各種古運河。

疏通了漢代屯氏河、大河故瀆、白溝爲永濟渠,兩年後疏通了吳運河、丹徒水道、南朝運河爲江南河。這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就這麼被開鑿完成了,他將各處河渠連在一起,從北京一直到餘杭,連成了一條長達5000多公里的大運河。

這就好比現在的京滬高速、高鐵一樣,徹底改變了古人們的出行方式。過去從北京到江南,需要繞道洛陽,現在完全沒這個必要了,乘船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沒什麼風浪,十分穩當。

無惡不作的隋煬帝,爲何說他是歷史貢獻最多的皇帝? 第2張

科舉制度是誰創造的,本身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是隋文帝,有人說是南北朝時期就有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隋煬帝將科舉制度確定爲選拔人才的方式。

與此同時,隋煬帝還設立了進士科,此後沿用了一千多年時間。這一改革,對後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因爲過去不管是兩漢的察舉制度,還是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都是貴族官僚們壟斷了官場,寒門子弟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涉足官場。科舉制度告訴大家,只要大家好好學習,那就有機會當官。這給了民間讀書人奮鬥努力的希望,歷朝歷代,對科舉制度是非常重視的。

因爲他們也意識到了,官僚壟斷官場,不利於王朝的發展,只有科舉制度,才能夠選拔出一幫安邦治國的人才。而且這幫人才沒什麼背景,不容易製造朝廷的混亂,也很難結朋黨關係。可以說是最科學的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現代的高考也是參考學習了科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