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面涅將軍”狄青:北宋第一名將,卻抑鬱含恨而死

“面涅將軍”狄青:北宋第一名將,卻抑鬱含恨而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狄青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宋一朝,爲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進而威脅到朝廷統治,宋朝的歷代帝王對武將都是多加防範。並經常更換統兵將領,設置樞密院來負責軍務,以把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從而防止軍隊中出現個人勢力。樞密院的長官稱樞密使,可謂位高權重,一般由皇帝親信的文臣來擔任。而北宋時期卻有一位武將得任樞密使一職,也正是因爲擔任了這一職位,使得朝廷衆臣對其多有非議,最後導致這位大破西夏的名將抑鬱含恨而死。

“面涅將軍”狄青:北宋第一名將,卻抑鬱含恨而死

狄青,字漢臣,今山西西河人,出身貧寒,善騎射。早年曾爲從屬御馬直的騎兵,面有刺字,後因勇武而屢獲升遷。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李元昊稱帝自立,宋廷急召勇猛之士守衛西北邊疆,狄青被任命爲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揮使。當時元昊用奇兵在三川口、好水川、麟府豐之戰中均大破宋軍,前線士兵聞夏色變,皆畏懼怯戰。狄青到達邊境後,每戰必披頭散髮,戴銅面具,一馬當先,奮勇殺敵,時人稱之爲“面涅將軍”。在與西夏軍的二十五次戰鬥中,狄青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俘虜五千七百人,平定毛奴、尚羅、慶七諸部落,西夏軍每見“面涅將軍”均望風披靡,無人敢擋。

西夏李元昊稱臣降服後,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戰功,加封他爲真定路副都總管,升步軍副都指揮使、保大安遠二軍節度觀察留後,又升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破沿江九州,圍攻廣州。宋仁宗命狄青爲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前去討平叛軍。不久後,狄青親率數千精兵大敗叛軍,斬首數千級,俘七千二百人,繳獲金銀玉帛數以萬計。得勝還京後,仁宗以其軍功任命狄青爲樞密副使,升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然而正是由於這一任命,使狄青走上了被衆臣非議的不歸之路。

“面涅將軍”狄青:北宋第一名將,卻抑鬱含恨而死 第2張

狄青任樞密副使時,朝臣上下一致反對 。宋朝有重文輕武的傳統,在名臣韓琦、 歐陽修 、 文彥博 這些人的眼裏,狄青只是個粗魯武將,低賤的賊配軍出身,根本配不上如此高的官職。有大臣上奏說狄青家的狗生角,並且多次發光,似有龍興之兆,污衊狄青可能要謀反。又有大臣指責狄青身穿黃衣服指揮家丁避水搬家,意欲“黃袍加身”。就連京師發水,狄青避家相國寺,也被認爲是要奪取皇位的行動。制誥劉敞上書說:“天下有大憂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體平復,大優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竟把狄青樹爲朝廷最大的威脅。在這種情勢之下,對狄青的疑慮達到登峯造極的地步。

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僅作了4年樞密使的狄青終於被罷官,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職,離京出知陳州。到達陳州的狄青並沒有讓滿朝衆臣放心,每半個月宋廷就遣中使,名曰撫問,實則監視。可憐一代名將狄青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每日都生活在驚懼之中。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年僅四十九歲的狄青在到達陳州半年後就抑鬱含恨而死。這個爲宋王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一代名將,沒有在兵刃飛矢之中倒下,血染疆場,馬革裹屍。卻死在猜忌、排斥的打擊迫害之中。宋廷追贈他爲中書令,賜諡爲“武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