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祖逖收復中原大業,爲什麼最終會失敗?原因是什麼

祖逖收復中原大業,爲什麼最終會失敗?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祖逖收復中原大業,爲什麼最終會失敗,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東晉建立之後,中原地區淪喪於胡人之手。雖然皇室及大多世族只想偏安江南,然東晉歷史上不乏衆多的忠義愛國之輩,每每以北伐中原、規復失土爲己任。故東晉自始至終,纔會出現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戰爭,先後有祖逖、庾亮、殷浩、桓溫、劉裕等人。其中祖逖北伐中原的事蹟,“中流擊楫”的萬丈豪情最爲震撼人心,讓人蕩氣迴腸。讓我們回顧下這段精彩的歷史片段。

祖逖是范陽人,少有大志,西晉“八王之亂”後,北方的少數民族也乘機起兵南下侵掠,中原大亂。祖逖率領鄉鄰南下渡江。祖逖向主持江南大局的琅邪王司馬睿進言北伐,司馬睿自移鎮建鄴,一心在拼湊江南小朝廷,他和擁戴他的門閥士族都無意北伐。從司馬睿來說,雖然國土淪喪,他仍不失爲偏安之主;如果北伐成功,這皇帝的寶座還不知究竟屬誰呢?

祖逖收復中原大業,爲什麼最終會失敗?原因是什麼

但面對祖逖大義凜然的請求,他又不願落下阻止北伐的惡名,於是,便消極對待此事。爲了敷衍天下人耳目,他給祖逖一個空頭職位、豫州刺史(因爲當時豫州在地方豪強割據統治之下),只提供了千人的物資,並沒有給武器裝備,其他讓祖逖自己去籌備。面對這樣的冷遇和困境,祖逖迎難而上。率領部曲幾百家渡江,船在中流,祖逖擊楫發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表達了他矢志北伐的決心。祖逖渡過長江後,在淮陰一帶休整,收編了二千多士兵,並鑄造武器甲仗,力量逐漸強大。

當時中原已亂爲一鍋粥, 晉愍帝在部下的擁戴下一直堅守長安,長安以南的是已經佔據了漢中一帶的李雄的成國。關東大部落入石勒之手,漢趙大將劉曜又控制了離長安較近的山西南部和洛陽附近的地區。再者,晉朝王朝內部爭權奪利,各大勢力之間矛盾重重,根本可能齊心抗敵。公元316年,漢趙劉曜再次圍攻長安的時候,各路人馬都觀望不前,坐視漢趙大軍攻破長安,俘虜了晉愍帝,滅亡了西晉。

北方形勢十分嚴峻。祖逖北伐面臨的對手不僅是割據冀、豫一帶,擁兵十多萬的羯族首領石勒,河南地區還盤踞着爲數衆多的漢族地主豪強武裝,即所謂“塢主”。這些塢主修築塢堡,自稱刺史、太守,稱霸一方,依違於晉、趙之間,情況非常複雜。他們可能成爲北伐軍的盟友,也可能成爲北伐軍的敵人。這種形勢決定祖逖北伐的道路是一條充滿了艱難險阻的道路。

祖逖收復中原大業,爲什麼最終會失敗?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公元317年,祖逖進駐蘆洲(今安徽亳縣),果然,北伐軍首先遭到豫州張平、譙郡樊雅這兩個地方豪強塢主的阻遏。張、樊名義上臣屬於司馬睿,接受司馬睿給予的四品將軍頭銜,實際上不受約束,自行其是。祖逖派參軍殷義去招撫他們。因殷義傲慢無禮,不但沒有招撫張、樊二人,反而將二人激反。張平、樊雅勒兵固守阻擋祖逖進入豫州、譙郡。張、樊二人叛晉阻擋祖逖。

表象上看是由於殷義傲慢無禮導致張、樊二人的反目,其實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個藉口而已,根本原因他們不能容忍朝廷派來的豫州刺史來搶奪的地盤。這類豪強,基本上都是有奶便是娘,誰給他們利益,他們就投靠誰。他們的利益一旦受到威脅,他們將是反目相對,刀兵相加。

於是,祖逖先用計平定豫州張平,後乘勢剿滅了譙郡樊雅,攻克譙城。祖逖以譙城爲根據地,且戰且耕,同時又得到了晉朝的南中郎將王含的資助,附近的一些塢主多來依附,從而收復了河南的大片失地,聲勢大增。然而石勒、石虎的騎兵實力雄厚,無法撼動,他也只能在黃河以南與其對峙。

此時發生了蓬陂塢主陳川叛歸石勒的事件。陳川名義上是晉朝的臣子,歸祖逖統屬,實質上是長期割據浚儀蓬陂的地方武裝,與祖逖是合作關係,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上下級關係。祖逖的勢力發展壯大必然威脅陳川的生存,產生矛盾衝突是無可避免的。起因爲祖逖挖陳川的牆角,陳川的部屬投奔祖逖,兩人矛盾激化。

祖逖收復中原大業,爲什麼最終會失敗?原因是什麼 第3張

陳川率兵大掠豫州諸郡以爲報復。祖逖則針鋒相對,命衛策在谷水伏擊,盡獲其所掠之車馬子女,祖逖下令,將車馬子女全部歸回原主,軍隊一點也不截留。陳川大爲驚恐,公元319年四月,陳川以浚儀(今河南開封)爲獻禮投降石勒。

祖逖得知陳川叛晉後,遂於同年五月進攻蓬關(即蓬陂,今河南開封縣南)。石勒派侄子石虎率領5萬大軍救授陳川,與祖逖軍戰於浚儀。祖逖戰敗,退守淮南(今安徽壽縣)。石虎在豫州進行了一番洗劫殺戮之後,帶着陳川部屬返回襄國,只留下將領桃豹戌守蓬陂塢。

公元320年祖逖發動反擊,擊敗駐守蓬陂塢的桃豹,並屢次派兵截擊後趙軍,後趙城鎮紛紛叛趙歸晉。石勒不甘心失敗,派遣軍隊反撲,被嚴陣以待的北伐軍所敗。經過一年多的反覆爭奪,祖逖終取得北伐戰爭以來最重大的勝利。

祖逖在北伐中不僅善於分化瓦解敵軍,而且善於團結可以團結的漢族豪強武裝集團和塢壁主,這是他能夠以弱小兵力多次打敗胡寇的重要原因。當時司州境內有趙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原西晉政府殘軍,他們雖對抗胡寇,但各據一方,甚至經常互相以兵戎相見。祖逖多次派人從中調解,曉以大義,消除他們之間的矛盾,使他們都服從自己的統一指揮。

黃河以南的一些塢堡主,迫於石勒強大的勢力,不得不臣服於石勒。祖逖默許他們存在雙重身份,同時歸屬東晉與後趙。各塢堡主感戴祖逖的恩德,經常幫助北伐軍刺探情報,因而祖逖在戰場上始終處於主動地位,屢戰屢勝,威名遠播。

祖逖收復中原大業,爲什麼最終會失敗?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祖逖禮賢下士,善體恤民情。即使是關係疏遠、地位低下之人,也施布恩信,予以禮遇。將士“其有微功,賞不逾日”。祖逖在統治區內勸督農桑,恢復農業生產;在軍隊中一直實行且戰且耕,以耕養戰,以減輕人民的負擔。

由於祖逖策略得當,民衆歸心,所以不出幾年,基本上收復了黃河以南地區。祖逖的北伐軍逐漸勢力強大起來,成爲一支使“石勒不敢窺兵河南”的勁旅。石勒懾於北伐軍的威力,轉而採取守勢,因而決定與祖逖修好,允許兩地通商,如此兩國邊境安定,兗、豫二州人民得以休息。祖逖一直未忘北伐,他將互市通商獲得的財貨用來儲備物資、軍械,修葺兵器甲,兵馬也日益強大。

晉元帝聽說祖逖在河南深得民心,屢建戰功,擔心將來祖逖 割據稱雄,脫離自己的控制。便於公元 321年七月,任命戴淵爲都督兗豫雍冀並司六州軍事、徵西將軍,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

祖逖認爲自己歷盡千辛萬苦、披荊斬棘,收復河南,好不容易開創出一片大好局面。而戴淵不費吹灰之力,一來就坐享其成,統御自己,心中頗爲憤懣。祖逖心中雖然憂憤,但仍“圖進取不輟”,抱病營繕虎牢城。虎牢城北臨黃河,西接成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他擔心城南沒有堅固的壁壘,易被敵人攻破,特意派從子汝南太守祖濟,汝陽太守張敞、新蔡內史周閎等率衆築壘。營壘尚未修成,祖逖病危,九月,祖逖病死在雍丘(治所在今河南杞縣),終年五十六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