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棣在朱允炆削藩後,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朱棣在朱允炆削藩後,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朱允炆削藩,朱棣靠什麼逆襲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一談起明朝初年的靖難戰爭,人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初出茅廬的建文帝朱允炆在面對自己四叔朱棣時昏招百出,他的智囊集團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人更是書生誤國,最終導致大好基業就此斷送?

如果我們僅僅是以成敗論英雄的話,那確實可以簡單地得出這樣的結論。甚至史書上對於這場皇室內戰的描述,也在有意無意引導後人往這個方面去聯想。對於明朝官方來說,朱棣無論怎樣洗白,都逃不過一個“篡”字。那麼怎麼辦呢?把朱允炆描寫得“傻白甜”一些,把方孝孺等人描寫得昏聵一些。千錯萬錯,都是罪臣的錯,皇帝最後想不開自殺,與我太宗文皇帝無干。而朱棣對方孝孺等人的鐵血屠殺,也激起了當時及後世文人的極大憤慨,於是在他們的筆下朱允炆越是“白蓮花”,就越顯得朱棣殘暴不仁。

朱棣在朱允炆削藩後,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可是朱允炆再怎麼年輕,登基的時候也已經22歲了,接受了其祖父朱元璋六年的儲君培養。朱棣篡位後重修《太祖實錄》,有學者認爲他大肆修改,造成史料價值下降。事實上《太祖實錄》只是在洪武朝末期的篇幅大幅減少,說明朱棣將原書中涉及建文帝的內容進行了大量的刪除,反過來證明朱允炆其實得到了很多實際政務的錘鍊,絕不是一個在繼位時一竅不通的新手小白。

整個靖難戰爭篇幅太長,筆者今天就來聊一聊朱允炆自登基以後,直到朱棣造反之前的這段時間內,朝廷爲了削藩使用了哪些手段,做了哪些佈局,以及建文君臣是否真的如史書所描述的那般昏庸。

削藩的終極目標:燕王朱棣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封國北平。太祖皇帝心心念唸的是親王們能起到“藩屏國家”的作用,所以明朝初年各地星羅棋佈般分佈着大量的親王。那麼爲何說朱棣是建文朝廷削藩的終極目標呢?朱允炆登基之時,在外的大明親王及其封國分佈如下:

秦王朱尚炳(太祖次子秦愍王朱樉長子),封國西安。晉王朱濟熺(太祖第三子晉恭王朱棡長子),封國太原。燕王朱棣,封國北平。周王朱橚(太祖第五子),封國開封。楚王朱楨(太祖第六子),封國武昌。齊王朱榑(太祖第七子),封國青州。蜀王朱椿(太祖第十一子),封國成都。湘王朱柏(太祖第十二子),封國荊州。代王朱桂(太祖第十三子),封國大同。肅王朱楧(太祖第十四子),封國甘州(今甘肅張掖)。遼王朱植(太祖第十五子),封國廣寧。慶王朱栴(太祖第十六子),封國韋州。寧王朱權(太祖第十七子),封國大寧。岷王朱楩(太祖第十八子),封國雲南。谷王朱橞(太祖第十九子),封國宣府。

這些親王中,倫序在朱棣之前的是嗣秦王和嗣晉王。但他們都是第二代親王,無論是聲望還是政治經驗都無法與燕王相比,所以朱棣就是事實上的宗室老大。而且雖然明初親王都擁有三護衛官兵,但能節制本省都司的只有晉王和燕王。朱棡去世後,只剩下朱棣。

丙辰,命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處備邊。其山西屬衛將校,悉聽晉王節制。北平屬衛將校,悉聽今上(即燕王)節制。凡軍中應有機務,一奏朝廷,一啓王知,永著於令。—《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二十六》

身份尊貴,有能力、有野心還有實力,加上此前或真或假的太祖想傳位燕王的傳言,使得朱允炆君臣的目光聚焦在了朱棣的身上。燕王不除,朝廷不安!燕王之罪,罪在將來!一場明朝版的“莫須有”大戲,即將徐徐拉開帷幕。

朱棣在朱允炆削藩後,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第2張

劍斬周王,意在燕王

目標雖然一致,但如何去實現這個目標,在建文朝堂上產生了分歧。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先難後易,還是由易至難的選擇。按照兵部尚書齊泰的想法,應該直接對燕王下手。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燕王一倒,其餘諸王不足道哉。

對此太常寺卿黃子澄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爲朱棣平時小心謹慎,輕易難以抓到把柄。雖然大家都想下海,但牌坊還是要立的。如果像你齊尚書的辦法那樣強行誣陷,我們的人設還怎麼維持?

齊泰曰:“燕王英武,威震海內,志廣氣剛。氣剛者易挫,加以不軌之事,孰信其誣?去其大則小者自懾。”—《明太宗實錄卷一》

接着黃子澄神祕兮兮地遞上一張小紙條,裏面是周王的兒子汝南王朱有爋檢舉他老爹造反的內容。周王是誰?孝慈高皇后第五子,朱棣的親弟弟,現存宗室中排名第二的人物。把他打倒之後,再讓身爲宗人府右宗正的燕王來議一議周王該如何定罪。二人兄弟情深,況且說周王謀反太過牽強,燕王一定會迴護弟弟,到時候趁機一網打盡。朝廷師出有名,燕王罪有應得,建文君臣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此時距離太祖皇帝去世尚不足百日),曹國公李景隆奉旨率領大軍奔襲河南,將包括表叔周王朱橚、表弟周世子朱有燉在內的王府宮眷和官員一股腦全部抓回南京受審。隨後朝廷一面對周王和世子本人就行嚴刑拷打,一面果然讓燕王朱棣來議定其罪。

初周王被執,果敕上(指朱棣)議其罪。時上居喪守制,憂悒成疾,見敕惴惴不知所爲。—《明太宗實錄卷一》

開封龍亭,明代周王府所在地

自打周王倒臺,朱棣就很清楚朝廷盯上了自己。他在祕密招兵買馬的同時,還要頭疼給皇帝的回信怎麼寫。怎麼寫才能既撇清自己,又顯得自己沒那麼落井下石呢?朱棣苦思良久,在給朝廷上書中寫了一通完全“政治正確”的廢話。主要意思可以歸納爲:第一、如果周王只是反狀未實,那麼希望皇帝陛下念在親親,曲加寬貸。第二、若是罪證確鑿,那麼請皇帝陛下按照《祖訓》定罪,自己一定緊跟朝廷。

若周王橚所爲,形跡曖昧。幸念至親,曲垂寬貸,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跡著,祖訓具在,臣何敢他議?臣之愚議,惟望陛下體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明太宗實錄卷一》

面對老奸巨猾的燕王,建文君臣一拳打出猶如打在棉花之中。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你朱棣不是當縮頭烏龜嗎?那我就步步緊逼,看你怎麼辦。

朱棣在朱允炆削藩後,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第3張

釜底抽薪,極限施壓

對於朱棣來說,最大的依靠是他手下的護衛官軍:燕山三護衛。對於這支掃蕩過北元王庭、追殺過朵顏三衛、清剿過遼東女真的勁旅,朝廷給出的評價是“北卒又勁”。要扳倒燕王,第一步當然是將朱棣和燕山三護衛的聯繫隔斷。

復召齊泰問曰:“今欲圖燕,燕王素善用兵,北卒又勁,奈何?”泰對曰:“今北邊有寇警,以防邊爲名,遣將戍開平,悉調燕藩護衛兵出塞,去其羽翼,乃可圖也。”從之。—《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

於是在朝廷的一番操作之下,燕王護衛精銳被悉數調往開平出塞備邊。緊接着工部侍郎張昺調任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出掌北平都指揮使司,對燕王開展全面的證據蒐集工作。張昺,洪武朝時出任工部右侍郎,史書上對其語焉不詳。但既然朱允炆派他出任北平布政使,那他必然是建文朝廷絕對信任的人物。謝貴是錦衣衛出身,他去北平的目的幾乎已經昭然於天下了。根據《太宗實錄》的記載,這幾個人空降北平以後,乾的都是“詐誘王府官屬,覘察王府動靜”這樣的事。

建文元年(公元1400年)正月,燕王派王府長史葛誠入京朝賀,結果這位葛長史被皇帝本人親自策反。葛誠回到北平之後,雖說朱棣曾對他產生懷疑,可從後面的歷史發展來看,葛誠潛伏得很好。至此,燕王府對於朝廷來說已經毫無祕密可言。

據清初歷史學家谷應泰在其著作《明史紀事本末》中所說,朱棣曾經在建文元年二月到南京朝覲新皇帝。朱允炆在這個月內追尊他老爹懿文皇太子朱標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尊其生母呂氏爲皇太后,冊皇太孫妃馬氏爲皇后,立長子朱文奎爲皇太子。朱棣此來,應該是來致賀的。

據說朝廷上下都勸皇帝趁這個機會除掉燕王,可是朱允炆也有苦衷,畢竟還沒有拿到朱棣造反的真憑實據。現在自己追尊老爹,給生母上尊號,冊立皇后和皇太子,樁樁件件都是大喜事,實在是對四叔下不去手。但是朱棣雖然平安返回了北平,並不代表朝廷打算放他一馬。

就在燕王回國不久,朱允炆令都督宋忠、徐凱、耿瓛率軍分駐紮開平、臨清、山海關。宋忠,錦衣衛出身,太祖朱元璋的嫡系部下。開平位於北平之北,深入草原,是明初北方防線的關鍵節點。朱允炆給了宋忠三萬大軍,又將此前已經駐紮於此燕山三護衛中挑精壯官軍“悉選隸忠麾下”。臨清位於北平之南,是京杭大運河中的重要樞紐。徐凱出身四川都司,長期在四川一帶平定叛亂,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徐凱此前的頂頭上司蜀王朱椿,是方孝孺的好友,他的忠心毋庸置疑。山海關位於北平之東,是連接遼東和北平的門戶。耿瓛是開國元勳長興侯耿炳文的兒子,他的夫人是朱標的長女江都公主。換句話說,北平城已經被朝廷大軍合圍。朱棣如果向西,會進入山西境內,那裏是晉王的地盤。爲了進一步削弱燕王的影響力,北平城內的北平衛和永清衛官軍,被分別調離北平,前往彰德府(今河南安陽)和順德府(今河北邢臺)駐紮。

朱棣在朱允炆削藩後,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第4張

密集削藩,劍指燕王

朱棣此前在二月份親自進京,就是爲了向朝廷表明心跡,希望大侄子朱允炆能夠高擡貴手,放自己一條生路。到了四月份,爲了準備臨祭太祖朱元璋小祥(指去世週年祭),朱棣將僅有的三個兒子燕王世子朱高熾,高陽王朱高煦、三郡王朱高燧一起派往南京。朱棣此舉,還是向朝廷表露忠心。你看我把三個兒子都派來了,我不可能謀反。從筆者的角度來看,當時的朱棣確實不想造反,他已經把他該做的、能做的,做到了極致。

夏四月,太祖小祥,燕王遣世子及其弟高煦、高燧入臨。或曰:“不宜偕往。”王曰:“令朝廷勿疑也。”—《明史紀事本末·卷十六》

可惜建文朝廷布下的那張天羅地網仍然在繼續收緊,這次的對象是朱棣封國附近的親王們。青州的齊王朱榑,曾隨朱棣出塞。一旦其在青州起兵,朝廷大軍將腹背受敵。大同的代王朱桂,與朱棣同爲中山武寧王徐達女婿。大同在北平以西,是朝廷三路大軍的唯一缺口。於是齊王和代王分別被廢。

荊州的湘王朱柏,是當年僅有的兩名觀摩了皇太孫冊封大典的親王之一,另一人當然就是燕王朱棣。荊州地控長江天險,湘王又可能知道了太多的祕密,朝廷怕他協助朱棣偷襲南京。但是湘王很有骨氣,面對如狼似虎的朝廷官軍,他不屑一顧,冷靜地整理衣冠,點燃宮殿,投火而死。上至王妃,下至宮人,全部追隨湘王而去。

湘王之死,撕毀了建文朝廷“仁義道德”的假面具,因此朱允炆才氣急敗壞地給了湘王一個惡諡“戾”,稱其爲湘戾王。而在南京的朱高熾兄弟三人得到消息後深知情況有變,三人靠着朱高煦偷馬,才一路逃回了北平。有人說建文朝廷迂腐,怎麼能讓兄弟三人輕易逃走。其實綜合上文的分析我們就知道,朱允炆君臣一直要抓的就是朱棣謀反的證據,他們等的就是燕王起兵,然後可以名正言順地予以鎮壓。

步步緊逼,逼反燕王

建文元年六月,已經做好所有準備的建文君臣開始正式出手。燕山護衛百戶倪諒上奏朝廷,稱王府官校於諒、周鐸等人暗中謀逆。皇帝朱允炆立刻下詔斥責燕王,同時將於諒、周鐸等人抓到南京處死,並夷其族。一個小小的百戶膽敢控訴親王,背後必然有南京朝廷的影子。

事到如今,自覺跳黃河也洗不清的朱棣覺得自己只剩下一條路:裝瘋。於是他以堂堂親王之尊在市井之中胡言亂語,搶奪食物,滿地打滾。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爲此親自深入王府觀察燕王動靜,只見到寒暑之時朱棣圍着火爐依然渾身打顫,平時走路也只能依靠拄拐。

張昺、謝貴入問疾,王盛夏圍爐搖顫曰:“寒甚。”宮中亦杖而行。朝廷稍信之。—《明史紀事本末》

朱棣在朱允炆削藩後,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第5張

但關鍵時刻內奸葛誠挺身而出,將燕王裝瘋的消息及時傳出,於是朝廷繼續堅定搞死朱棣的決心。此時另一位燕山護衛百戶鄧庸奉命到南京奏事,卻被齊泰下令打入大牢嚴刑拷問。鄧庸受刑不過,只能供稱燕王即將舉兵造反。建文君臣如獲至寶,朱允炆立刻下旨派遣使臣前往北平逮捕燕王府官屬。同時密令張昺、謝貴聯合王府內應長史葛誠、指揮盧振一起動手,務必將朱棣本人捉拿歸案。

張昺、謝貴收到指令之後立刻調集北平城內七個衛所的兵力,分佈把守城內要害地點,同時將燕王府宮城包圍得水泄不通。宮城四座城門,都被木柵阻斷出路。此前朱棣裝瘋的時候,“黑衣宰相”道衍已經讓燕王心腹張玉、朱能悄悄召集800名精銳護衛潛入王府守衛。而與張昺、謝貴一同被派往北平的都指揮張信及時叛變,於七月初一日送來緊急情報,稱朝廷將在今夜對王府實施強攻。這個情報至關重要,徹底反轉了朱棣和朝廷之間的勝負主動權。已經毫無退路的朱棣在王府內和心腹們商量對策,最終誘殺了張昺、謝貴二人。隨後打出“奉天靖難”的旗號,正式起兵造反。靖難之後,張信因此功被封爲隆平侯。相傳朱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見到張信都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稱爲“恩張”。

信,鳳陽府臨淮縣人。…信之在北平也,嘗先上變告,太宗德之,呼爲恩張而不名。—《明英宗實錄卷九十二》

結語:從全文的梳理來看,建文君臣削藩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燕王朱棣。而爲了佔據道義的上風,朝廷使用的方式是極限施壓,一定要坐實朱棣謀反的罪名。而對於燕王可能的軍事反抗,朝廷也早已做好了完全的準備。朱棣的直屬部隊燕山三護衛被打亂建制,歸於朝廷的直接管轄之下。北平城內親燕王的部隊被調離,朝廷空降大員掌握軍政。在燕王可能的突圍路線上佈下三路大軍,同時斬斷朱棣所有可能的援軍。

而在戰略縱深方面,遼東的遼王受其岳父武定侯郭英影響,已經完全倒向朝廷。靖難戰爭開始後,遼王即放棄封國返回南京,遼東明軍由江陰侯吳高統一指揮。位於北平和遼東之間的大寧,則在開戰之後被朝廷方面迅速控制,不願意回京的寧王遭到軟禁。至於山東方向,朱棣在七月初一日造反,由長興侯耿炳文率領的大軍在十九日就誓師出征,並於八月初進駐真定。從這個出兵速度,我們可以認爲朝廷早就做好了戰爭動員和準備工作,只待燕王一反,立刻揮兵北上。朝廷的每一步棋,幾乎都沒有露出破綻,那靠着八百壯士起事的燕王,又靠什麼破局成功呢?筆者以爲還是人心向背。

朱棣在朱允炆削藩後,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第6張

建文君臣上臺以後全面否定太祖路線,政策完全倒向代表江南地主利益的文官集團。在洪武朝武將優先,文官最高不過正二品。。朱允炆登基後,六部尚書由正二品升至正一品,在朝堂上實現了對武將的反向壓制。文官們以江浙稅賦重的理由,要求朝廷“詔均江浙田賦”。江南一帶遠離戰爭,人民安居樂業,田賦卻降低到和處於帝國邊境的陝西等地相同。肥了地主,瘦了國家,國家稅收從何而來?若是沒有朱棣靖難,只怕明朝覆滅的時間會大大提前。

作爲皇帝朱允炆來說,他別無選擇。祖父朱元璋爲了讓他平穩繼位,已經得罪了全天下的武將勳貴。武臣靠不住,建文帝只有依靠文臣。日後朝廷軍隊爲何常常在於燕軍交戰時不堪一擊,但是投誠之後卻兇狠無比?沒有人想過原因嗎?朱棣日後千里南下偷襲南京,本來受阻於長江,卻得到了朝廷統領水師、鎮守江防的右軍都督僉事陳瑄的倒戈。建文君臣在大罵陳瑄之餘,有沒有想到他是當年涼國公藍玉帳下的親兵呢?

太祖皇帝當年通過藍玉案剷除了頭部武勳,但是明軍的主力是中下級軍官,這些人因爲老領導被殺,對朱元璋一定是有怨氣的,連帶着對朱允炆也一定是不同心的。而建文帝上臺後的政策,更進一步激怒了這沉默的大多數。軍人們沒有豪言壯語,但是會用腳投票。燕王登高一呼,宋忠所部立刻反水,北平附近衛所將領望風歸降。這就是朱棣最終翻盤的祕訣:人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