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曾國藩滅掉太平天國後造反呈遞,他會是什麼結局?

曾國藩滅掉太平天國後造反呈遞,他會是什麼結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64年在曾國藩的帶領下,太平天國運動至此滅亡。這是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咸豐帝倉皇逃到了熱河,此時的他面對兩大威脅:

一個威脅是來自於英法聯軍,畢竟他們已經攻進了京城,另一個威脅則是來自於洪秀全,他所創建的太平天國幾乎伴隨着自己整個當皇帝的生涯。

咸豐皇帝臨終前,英法聯軍已經退了,但太平天國還在,據傳咸豐帝曾留下一句遺言:

曾國藩滅掉太平天國後造反呈遞,他會是什麼結局?

“克復金陵者王!”

但等到曾國藩率領湘軍真的攻破天京,滅了太平天國之後,清廷卻食言了,僅封了他一個侯爵。

一、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不可以直視的,一個是太陽,再一個就是人心!

按照曾國荃給曾國藩的分析,拿下太平天國的天京後,兩江已經劃入自己的地盤。周邊勢力中閩浙是左宗棠的,四川是羅炳常的,江蘇是李鴻章的,而這幾個人又恰好都是自己人。

等於現在曾國藩的勢力中包括了三個現任總督,以及五個現任巡撫,佔據了大清半壁江山,且擁兵二十萬,足矣跟滿清抗衡。

若是大帥起兵,打着“驅除達賴”的口號,天下自然響應,再把李秀成拎出來振臂一呼,太平天國餘部十萬都會彙集,屆時揮師北上,天下既定!

這是曾國荃的設想,但實際上曾國藩考慮問題要更全面一些,尤其是對於前面提到的人心問題,他最懂!

就像《雍正王朝》裏面雍正帝剛即位後,鄔思道爲啥第二天就跑了,就因爲他說過一句話:

“與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若這些人是常人,那麼曾國藩就無後顧之憂,關鍵是左宗棠也罷,李鴻章也罷,沒有一個是常人啊。跟他們在一起,共患難的時候纔是朋友,共享樂的時候就成了敵人了。

而且這些人此時幾乎已經跟曾國藩平起平坐了,怎麼可能會甘願臣服於他,助他滅掉大清呢?

若是一帆風順還好,一旦不順了,湘軍內部立馬四分五裂,自己也將落入萬劫不復之地。

二、

所以,曾國藩思前想後,還是繼續向朝廷表達忠心,甚至上了一個奏摺主動裁軍:

“臣統軍太多,即擬裁撤三四萬人,以節靡費。”

那麼,若是曾國藩沒有這樣做,而是聽從了部下的建議,執意起兵呢,後果會如何?

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從兩個方面回答,一個是從清廷角度,一個是從湘軍內容,講清楚了這兩個方面,答案也就顯而易見了。

歷史齒輪走到清朝的時候,帝制已經持續了千年,這一千多年的時間內,在皇帝的眼中,天下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讓皇帝安心的人,一種則是令皇帝不安的人!

讓皇帝安心的人,這不用多解釋,讓皇帝不安的人,則又分爲了以下三類:

曾國藩滅掉太平天國後造反呈遞,他會是什麼結局? 第2張

一類是造反的子民,這一類人的目的是推翻皇帝,自己當皇帝,比如洪秀全;第二類則是帶兵的大臣,這一類人是皇帝的心腹大患,一不小心皇位就不保了,比如趙匡胤;第三類人最可怕,他們不想當皇帝,是葬送了帝制的人,比如孫中山,這類人皇帝是一時想不通的。

皇帝對付前兩類人的經驗,那是相當豐富,千百年來,歷史也在不斷重演。

他們其實在不斷強化兩件事,一件事是從思想上束縛他們,讓他們明白皇帝是正統,且只有一個。第二件事則是警告他們,挑戰皇帝,代價是相當的大,也就是說造反的收益是遠小於風險的。

三、

經過這麼多年不斷的思想強化,讓所有人明白,做任何事都不能逆天而行,這裏的天,就是皇權。

若是我們仔細研究歷史,就會發現,雖然這麼多朝代更迭,但其實換湯不換藥,說到底就是一個朝代。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一直到清朝滅亡,其實都是禪讓過度的,當然,這其中元朝到明朝實際斷了。

比如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司馬德文又禪讓給宋武帝劉裕,一直到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再到宋朝滅亡。

之所以要這樣做,說到底就是爲了達成一個共識,一個天下人都承認的共識。那就是,朕纔是正統,是受到了上天認證的皇帝,其他的皇帝都是冒牌貨。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爲了讓老百姓明確一件事,那就是皇帝只有一個,而你,是做不了皇帝的。

宋朝其實是真正亡國了,元朝皇帝在中原民族老百姓心中並非是正統,這也導致推翻元朝的朱元璋同樣陷入了正統問題。

這個問題解決起來非常棘手,最終朱元璋巧妙地化解了危機,他也不再講自己是布衣出身了,也不再打着驅逐胡虜的口號了,而是成了這樣:

“朕惟中國之君,自宋運既終。天命真人起於沙漠入中國爲天下主。傳及子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

等於,朱元璋思前考後,最終還是屈服了正統問題,爲了成全自己,順帶把元朝的正統性也給認定了。

四、

清朝,同樣面對這個正統性問題,但是他們中間有高人,也是巧妙地解決了:

比如他們入關的時候,就是打着“消滅李自成,爲崇禎報仇”的口號來的。一開始到處招降明朝將領,等到坐穩了天下,又弄出一本《貳臣傳》反過來抨擊他們。同時一邊用“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命令消除異己,一邊又尊孔教,厚待明陵,前往泰山祭天。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統一思想,讓大家認可自己是正統,凡是反抗正統的行爲,都是謀逆,以此降低統治難度。

曾國藩滅掉太平天國後造反呈遞,他會是什麼結局? 第3張

正因如此,洪秀全成了“洪逆”,石達開也成了“石逆”,他們統治下的子民也成了“長毛賊”,成了“髮匪”。

這也解釋了,太平天國全盛時期可是號稱統兵百萬,但最終還是被滅掉了,就是因爲大清子民目前還是認可清朝,而視他們爲另類。

於是自覺團結到了清廷這邊,且普遍對“長毛”反感,當然,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此:

當兵抗擊“長毛”,還能領到軍餉,所以他們更願意上陣殺敵,期待日後論功行賞,光宗耀祖;而各地方士紳呢,也被這些“長毛”搶怕了,不如捐款捐物組織自救軍維護大清統治;而各地方官員呢,自然也不願意放棄這麼一個立功的機會,爲了升官發財,他們也願意籌措軍餉,抗擊太平軍。

同樣的,曾國藩手下的將士,也是出於這樣的目的,才使得他驕傲地講三湘子弟盡爲我用。

五、

若是曾國藩真的起兵造反了,他以爲底下的湘軍將士真的會爲己所用嗎?

並不會,一是正統性,二是他們之所以跟着曾國藩抗擊太平軍,就是因爲有骨頭啃。若是清廷給他們扔一塊更大的帶肉的骨頭呢,他們還會死心塌地跟着曾國藩嗎?

恐怕,他們別說對抗清軍了,連自己湘軍的譁變,都難以鎮壓下來。

更重要的問題在於,清廷也不是傻子,早就提前做好了部署,在曾氏兄弟同太平軍做最後決戰的時候,就已經在天京周邊佈下了重兵。其中蒙古悍將僧格林沁,手握蒙古戰刀,虎視眈眈盯着曾國藩的一舉一動。

湘軍是能打,但是清軍也不是紙老虎,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然的話,當初北伐的二萬太平軍精英也不會那麼容易被滅掉了。而且湘軍最擅長打的就是陣地戰,持久戰,拼消耗的,清廷一旦斷了他的補給,自己就滅了。

而且,那些西方列強們也不會支持曾國藩,畢竟前面選邊太平天國和清政府時,就已經明確了後者,他們再轉過頭來支持曾國藩,除非他們有病。

權衡再三,曾國藩自覺不是那塊料,不敢起兵,主動裁撤湘軍後,以後的日子裏他就專心搞自己的《曾國藩家書》了。

說白了,這本書根本就不是給他的家人看的,而是給朝廷看的,這本書的特定讀者就是清朝皇帝以及太后。

曾國藩是個儒生,從小就讀儒書,而這些四書五經的核心思想就兩個字——忠君。所以他給自己的定位,也是臣子,並非取代皇帝的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