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績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被彈劾?

王績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被彈劾?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績,字無功,因隱居東皋,自號東皋子,唐代初期詩人,是被後世公認的五言律詩的奠基人,爲開創唐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王績生活在隋唐之間,出身官宦世家,但他不像大多數讀書人那樣以建功立業爲己任,而是一生縱情詩酒。這正如他的名字:他名績,就是輝煌的事業;但字無功,也就是不求功業,不求建樹。他在《自作墓誌文並序》裏就表達了這種放達的人生態度:“王績者,有父母,無朋友,自爲之字曰無功焉。人或問之,箕踞不對。蓋以有道於己,無功於時也。”他只求不違背自己的生活意願,不希圖建立什麼功業。可以說,“無功”兩個字,就是對他一生的最好概括。

王績從小好學,人非常聰明。隋朝開皇二十年(600年)的時候,只有十幾歲的他跟着哥哥王度去拜見越國公楊素。楊素家裏賓客盈門,都是當時的顯達。楊素看見王績年紀輕輕,就說這樣的黃口小兒,來幹什麼。王績毫不膽怯,面對權傾朝野的越國公,他侃侃而談,他說周公都禮賢納士,你要想表明自己的高貴,就不應該傲視天下的士人。楊素不禁改容相待,和他談論文章,王績對答如流,從容嫺雅,在座的人都大爲驚訝,稱他爲“神仙童子”。

王績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被彈劾?

大業元年(605年),王績進入仕途,被授官爲祕書省正字。他生性曠達,嗜酒如命,並不把做官當一回事。呂纔在《王無功文集序》裏說:“績性簡放,飲酒至數鬥不醉。”他常說,我怎麼沒碰上酒仙劉伶,要是能和他一起閉門痛飲,那是多麼大的享受啊。陶淵明有《五柳先生傳》,他就寫了一篇《五斗先生傳》,他還有一篇《醉鄉記》來頌揚喝酒的好處。當然,這種思想在他的詩裏表現的最多,比如這首《初春》:

春來日漸長,醉客喜年光。

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

春天到了,但讓他高興的是暖和的天氣更適合釀酒了。再比如這首《獨酌》:

浮生知幾日?無狀逐空名。

不如多釀酒,時向竹林傾。

他感嘆人生短暫,生活虛無,還不如喝酒。

王績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被彈劾? 第2張

王績這樣的生活態度,當然不會處理好政事,就惹起了人們的非議。他請求外任,擔任了六合縣縣丞。到任後他依然故我,縱酒廢事,便又遭到了彈劾。再加上天下也開始動亂,他就解官而去。這天晚上,他把自己剩下的俸祿錢擺在衙門口,坐上小船悄悄離去,只留下了一首詩:

我家滄海白雲邊,還將別業對林泉。

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煙霞送百年。

彭澤有田惟種黍,步兵從宦豈論錢。

但使百年相續醉,何辭夜夜甕間眠。

這首詩的題目叫《解六合丞還》,他在詩裏以陶淵明、阮籍自比,描述了耕田讀書、吟詩飲酒的自得其樂的生活。

雖然也曾感嘆“網羅在天,吾且安之”,王績的隱居生活還是非常愜意的。

但風雲變幻,轉眼間隋朝滅亡,唐朝建立了。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徵召前朝官員。無奈之下,王績再次來到長安,以原官“待詔門下省”,在新朝做了個聽候諮詢的參議官。

按照當時慣例,他每天可以得到好酒三升的供給。弟弟王靜問他:“待詔快樂否?”王績回答說:“待詔俸祿低,又寂寞,只有良酒三升使人留戀。”侍中陳叔達聽到了,說:“三升酒怎麼能留在王先生呢?還是一天給他一斗吧!”所以當時人們就稱王績爲“斗酒學士”。

王績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他爲什麼會被彈劾? 第3張

貞觀初年,王績罷官回鄉了。後來,他聽說太樂署史焦革善於釀酒,就請求擔任太樂丞。吏部認爲太樂丞只是一個管理樂府伶人的小官,不符合他的身份,王績堅決請求說:“這是我深切的願望。”吏部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他終於可以喝上焦革釀製的美酒了,但不久焦革就去世了。幸好焦革的妻子還一直給他送酒。一年多以後,焦革的妻子也去世了。王績感嘆說:“這是蒼天不許我暢飲美酒嗎?”就棄官離去了。

回鄉後,王績隱居東皋,所以自號“東皋子”。《唐才子傳》說他“有奴婢數人,所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雁、蒔草藥自給”。他牀頭放着《老子》《莊子》《周易》,除此之外,別的書都不讀。

隱居的日子雖然悠閒自在,但也會讓人感到一絲空虛和無奈。王績晚年所作的名篇《野望》頗能代表這種思想:

東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

“徙倚欲何依”“相顧無相識”,山野的美好景色,鄉間的恬靜生活,並不能消除詩人內心的彷徨和苦悶;而飲酒和隱居,恐怕也不能抵擋來自靈魂深處的孤苦和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