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吳三桂是於何時稱帝的?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歷史上吳三桂是於何時稱帝的?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吳周政權建立者吳周太祖。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不過,在這三位藩王中,平南王尚可喜和吳三桂不是一條心的。當然,因爲遭到尚之信的軟禁,尚可喜於公元1676年就去世了。而在尚可喜去世後,清朝大軍逐漸掌握了戰場的主動,並迫使耿精忠、尚之信歸順清廷。在此背景下,吳三桂面臨着非常被動的局面。但是,在公元1678年(康熙十七年),也即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年時,吳三桂選擇在衡州稱帝,立國號周,建元昭武,大封諸將。那麼,問題來了,清朝三藩之亂中,吳三桂爲何等到大勢已去時,才正式稱帝呢?

首先,根據《清史稿》等史料的記載,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而這,成爲三藩之亂爆發的直接原因。換而言之,就清朝的三藩之亂,和明朝的靖難之役存在相似之處,也即都是因爲削藩、撤藩所引發的。並且,和明朝的燕王朱棣一樣,吳三桂也懷有不臣之心。換而言之,吳三桂一開始就有推翻清朝,從而登基稱帝的目標。但是,在三藩之亂初期,特別是吳三桂勢力達到巔峯的時期,吳三桂沒有稱帝,直到公元1678年,也即三藩之亂的最後一年,吳三桂纔在大勢已去的背景下登基稱帝。所以,對於吳三桂來說,爲何不一開始就稱帝,反而要等到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年,也即臨死之前才選擇稱帝呢?

歷史上吳三桂是於何時稱帝的?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對此,在筆者看來,吳三桂之所以這麼做,原因分爲以下幾點。一方面,如果吳三桂一開始就稱帝的話,很可能會更早地走向敗亡。面對決定撤藩的清朝康熙皇帝,吳三桂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11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的口號,從而和清朝大軍展開正式的較量。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從“興明討虜”的口號,可以發現吳三桂一開始是將自己擺在明朝舊臣的位置上,也即希望藉助蟄伏各地的明朝勢力,從而獲得更大的勝算。而就這些反清勢力來說,自然是擁護明朝皇帝后人稱帝的,這一點大家從《鹿鼎記》等影視文學作品中都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

在此基礎上,如果吳三桂在起兵之初就稱帝的話,無疑是比較愚蠢的行爲,不僅得到天下反清勢力的響應,也會讓自己衆叛親離。另一方面,既然稱帝和“興明討虜”的口號相違背,吳三桂爲何要在最後一年貿然稱帝呢?對此,在筆者看來,換個角度來看,正是因爲大勢已去,吳三桂才選擇稱帝,以此完成自己的夙願。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朝大軍逐漸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與此相對應的是,興兵多年的吳三桂,則深感兵力、物力上的不足。並且,在康熙皇帝的分化瓦解和招降下,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也紛紛離心離德,各有圖謀。

歷史上吳三桂是於何時稱帝的?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最後,面對這一歷史背景下,吳三桂於公元1678年(康熙十七年)登基稱帝。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稱帝會和自己“興明討虜”的口號相違背,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稱帝之後,吳三桂可以用皇帝的名義,以此對手下的文臣武將加官進爵。進一步來說,就吳三桂勢力來說,稱帝也有助於吳三桂來凝聚和團結手下,至少自己在名義上是和清朝康熙皇帝對等的。進一步來說,吳三桂稱帝的背景,其實和劉備稱帝差不多,公元221年,在關羽被殺、荊州丟失的背景下,劉備於成都稱帝。在稱帝之後,劉備得以對手下加官進爵,並以皇帝的名義來征討東吳。所以,回到三藩之亂中,吳三桂在明顯不利的背景下登基稱帝,很可能也有類似的考慮。當然,如同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兵敗如山倒,吳三桂的稱帝,並沒有扭轉不利的局面。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吳三桂在衡陽病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遂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