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狄仁傑相關的趣聞軼事?又有哪些與他相關的典故?

有哪些與狄仁傑相關的趣聞軼事?又有哪些與他相關的典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唐朝時期名臣、政治家、武周時期的宰相。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爲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樑國公。

軼事典故

斗南一人

狄仁傑擔任幷州法曹時,同僚鄭崇質要到很遠的地方公幹,但是他的母親年老多病。狄仁傑主動對鄭崇質道:“你母親病重,而你卻要出遠門,怎麼能讓親人對遠在萬里之外的你擔心呢?”他去見幷州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出行。藺仁基非常感動,聯想到自己與司馬李孝廉之間的不和,深感慚愧,主動與李孝廉和解。他還經常對人稱讚狄仁傑道:“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後世遂用“斗南一人”比喻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

有哪些與狄仁傑相關的趣聞軼事?又有哪些與他相關的典故?

整肅綱紀

高宗年間,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寵信,驕橫跋扈。狄仁傑彈劾王本立,請求將其交付法司審理。但唐高宗卻下詔寬宥。狄仁傑諫道:“國家雖然缺乏人才,但卻不缺少王本立這種人。陛下爲何要愛惜此人,而虧損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寬赦王本立,就請把臣放逐到無人之地,作爲以後的忠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後來,狄仁傑彈劾司農卿韋機,稱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室太過壯麗。唐高宗遂將韋機免職,自此朝廷風紀肅然。

勸諫皇帝

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右監門中郎將範懷義誤砍昭陵(唐太宗的陵墓)柏樹,論罪應當免職,但唐高宗盛怒之下卻要處死他們。狄仁傑卻上奏辯護,認爲二人罪不至死。唐高宗怒道:“他們砍伐昭陵柏樹,置我於不孝之地,必須處死。”狄仁傑直言道:“漢朝時有人盜取高廟玉環,漢文帝想要滅其族。張釋之當廷諍諫道:‘假如盜取長陵一抔土,又將如何治罪?’漢文帝因此只殺其一人。陛下的律法懸掛在宮外闕門上,罪不至死而要處死他們,如何取信於天下?現在只因誤砍一棵柏樹,便殺掉二位大臣,後世又將如何看待陛下?”高宗怒氣稍解,免去二人的死罪。

狄仁傑擔任宰相時,有太學生要求謁見皇帝,得到武則天的批准。狄仁傑勸諫道:“君主只有生殺權柄不能假手於人,其他的都應當交付給相關部門處理。太學生告見,這是國子監丞、主簿負責的職責。如果天子連這種事都允許,那些貴胄弟子多達數千人,得下多少詔令呢?陛下只要將明文規定告訴他們就行了。”武則天聽取了他的意見。

武則天到三陽宮避暑時,答應胡僧去參觀埋葬佛舍利。狄仁傑跪在武則天馬前,勸諫道:“佛是戎狄之神,不值得讓皇帝屈尊駕臨。胡僧詭計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況且,沿途山路艱險狹窄,容納不下多少侍衛。皇帝乃是萬乘之尊,不宜前往。”武則天便中途折回,道:“我是爲了成全狄公的直臣之氣。”

武則天晚年時,欲鑄造一座浮屠佛像,需要花費錢財數百萬,因府庫不足,便讓天下的僧人每日施捨一錢相助。狄仁傑進諫道:“做工不可能役使鬼神,必定要役使人力;莊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終究是由地裏長出來的。這麼做損害的一定是百姓。如今邊境尚未安寧,您應放寬徭役,免去不需急辦的事務。即使僱請工匠勞作,以此接濟窮人,但耽誤農時,也是放棄國家根本。鑄造佛像,既費官府庫財,又耗人力,如果一方發生災難,到時又用什麼去救濟呢?”武則天遂作罷。

不信妖言

唐高宗前往汾陽宮時,途徑妒女祠。當時,民間認爲穿着華麗的衣服經過妒女祠,會招致風雷之災。幷州長史李衝玄打算徵發數萬民夫,另外開闢一條御道。狄仁傑道:“皇帝出行,有千乘萬騎扈從,風伯爲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還怕什麼妒女之害?”李衝玄遂停止徵發徭役。唐高宗得知後,嘆道:“狄仁傑真是個大丈夫啊!”

囚徒哭碑

越王李貞之亂後,武則天爲懲治亂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餘口。司刑使催逼狄仁傑行刑。但狄仁傑認爲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他密奏武則天,認爲一旦按此定罪,將牽連甚廣,何況這些人中有許多是被迫作亂,並非本心所爲,可以赦免,武則天便下詔赦免他們的死罪,改爲發配豐州。囚犯們途經寧州時,寧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的命吧?”囚犯們遂相互攙扶着前往百姓爲狄仁傑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後又齋戒三日,方纔離開寧州。他們到達豐州後,又爲狄仁傑立碑,以頌恩德。

有哪些與狄仁傑相關的趣聞軼事?又有哪些與他相關的典故? 第2張

不懼凶宅

武則天時,狄仁傑爲寧州刺史。其宅向來不吉,之前的刺史死的人已經十餘輩了。狄仁傑初至,官吏直言官舍久兇,先後無敢居者。且榛荒棘毀,已不可居,請居住到其他地方。狄仁傑說:“刺史不住本宅,何別舍乎?命去封鎖葺治,居之不疑。”

許多晚上,鬧出的靈異事件不可勝紀。狄仁傑怒謂曰:“我是刺史,這裏就是我的住宅。你曲我直,爲何不識分理,反乃以邪忤正?你如果是神,速聽明教;如果是鬼魅,何敢相干!我沒有怕你之心,你不必千變萬化。既然要相見,何不以禮出來?”

不久,有一人具衣冠上前說:“某是某朝官,葬在大堂臺階的西樹下,但體魄被樹根所穿,痛苦不堪。之前許多公家,多想要自己陳述,其人就死了。到不了陰間,以至於今。使君如果能改葬,怎敢在這裏徘徊!”說完就不見了。次日,狄仁傑下令發之,果如其言,乃爲改葬,從此靈異事件就不再出現了。

直責宰相

宰相張光輔討平越王之亂後,縱容部下將士恃功勒索,但卻被狄仁傑所拒絕。他怒道:“你這州官怎敢怠慢元帥?”狄仁傑正色而言道:“您率三十萬大軍平定叛亂,但卻不能約束士卒,反而縱容他們對百姓施暴。越王李貞禍亂河南,現在死了一個李貞,卻又生出了一萬個李貞。那些被脅迫造反的人主動放棄城池,歸順朝廷,您爲何要縱容貪功的將士,去追殺這些人呢?您就不怕冤聲沸騰,直衝九霄雲天嗎!我如能請來尚方斬馬劍,必要斬殺你這罪人。到時我就算是死,也心甘情願。”

怒斥酷吏

狄仁傑被誣陷下獄時,御史臺酷吏王德壽對他道:“您曾與楊執柔同在禮部爲官,我想請您攀連楊執柔入獄,作爲我升遷的臺階,可以嗎?”狄仁傑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讓我狄仁傑做如此不義之事。”他以頭撞柱,血流滿面。王德壽嚇得趕緊溜掉。

愧對婁公

婁師德曾推薦狄仁傑爲宰相。狄仁傑對此絲毫不知,反而在拜相多次排擠婁師德,使得婁師德最終被放爲外任。武則天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道:“他擔任將領謹慎守職,但是否賢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知人嗎?”狄仁傑道:“臣曾與他同朝爲官,從沒聽說過他知人。”武則天拿出婁師德舉薦狄仁傑的奏章,道:“我用你爲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看來他確實知人啊。”狄仁傑大慚,嘆道:“婁公盛德,我被他寬容相待卻不知道,我不及他太遠了!”

舉薦人才

兩薦張柬之

武則天曾問狄仁傑:“朕希望能找到一位傑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誰比較合適?”狄仁傑答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風流的人才,那麼宰臣李嶠、蘇味道便是最合適的人選。但您若一定要找出類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荊州長史張柬之了。張柬之年紀雖老,但卻有宰相之才。”武則天遂提拔張柬之爲洛州司馬。

後來,武則天又讓狄仁傑舉薦人才。狄仁傑道:“我此前推薦的張柬之,您還沒有任用呢。”武則天道:“我已經給他升了官了。”狄仁傑道:“我所推薦的張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來作一個司馬的。”武則天於是任命張柬之爲秋官侍郎,不久又拜其爲宰相。

有哪些與狄仁傑相關的趣聞軼事?又有哪些與他相關的典故? 第3張

保薦契丹降將

李楷固、駱務整是契丹將領,曾參與侵略唐朝邊境,數次挫敗唐軍,最終兵敗降唐。法司認爲二人末路來降,請求依法論罪。但狄仁傑卻道:“李楷固、駱務整皆驍勇絕倫,若恕其死罪,撫以恩德,他們必會感恩戴德,爲國家盡心竭力。”他不顧親友的勸阻,請求赦免二將,並道:“只要對國家有利,我又怎能只爲自己打算。”武則天遂赦免二將,委以官職,讓他們征討契丹餘黨。

後來,李楷固、駱務整掃平契丹,在含樞殿行獻俘之禮。武則天大宴羣臣,席間向狄仁傑舉杯勸酒,道:“這都是您的功勞。”狄仁傑答道:“這全靠陛下威靈,將帥盡力,我又有什麼功勞!”

內舉不避親

武則天曾命幾位宰相各自舉薦一人爲尚書郎,狄仁傑便推薦自己的兒子狄光嗣。狄光嗣因此被拜爲地官員外郎,而且非常稱職。武則天讚道:“您可以和內舉不避親的祁奚相比了。”

外舉不避仇

狄仁傑早年被貶官時,路經汴州患病,想留住半天治病,結果被開封縣令霍獻可勒令當日離境。狄仁傑貶謫彭澤時,霍獻可已爲御史,又當庭叩首苦諫,極力請求誅殺狄仁傑。後來,狄仁傑回朝復相,卻舉薦霍獻可爲御史中丞。

解夢復唐

武則天欲立侄子武三思爲皇太子,詢問宰相們的意見。狄仁傑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即唐中宗)不可。”武則天大怒。 [45] 後來,武則天做了一個夢,便讓狄仁傑解夢。關於這個夢,史籍記載有兩種說法:

1.武則天夢到自己下雙陸(古代一種棋盤遊戲),卻始終不能贏。狄仁傑道:“雙陸不勝,是因爲沒有子了,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動,天下就危險了。”

2.武則天夢到一隻大鸚鵡,兩翼全部折斷。狄仁傑道:“武是陛下的姓氏,兩翼是指二子。陛下現在只有廬陵王、相王(武則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復二子,兩翼便能振作。”

狄仁傑解完夢境,又道:“太宗皇帝櫛風沐雨,親冒矢石,方纔平定天下,傳於子孫。先帝將二子託付於陛下,陛下現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關係更親近?陛下立兒子爲太子,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太廟。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對此很不高興,道:“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預。”狄仁傑卻道:“王者四海爲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爲四肢,猶如一個整體,況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後來,武則天逐漸醒悟,派使者前往房州,將李顯祕密接回洛陽。她將李顯藏在帳後,然後召見狄仁傑,故意說起廬陵王之事。狄仁傑懇請意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則天便將李顯喚出,對狄仁傑道:“朕現在將皇太子還給你。”狄仁傑叩頭跪拜,又道:“太子回朝,但卻無人知曉,人言紛紛,如何才能讓人相信呢?”武則天便先將李顯安頓在龍門,然後按禮節迎回宮中。滿朝文武、天下百姓無不歡悅。

但李顯對狄仁傑卻稍顯涼薄。一次,武則天在三陽宮病重。狄仁傑爲了鞏固李顯的太子之位,趁機建議讓其監國,最終因大臣的反對而未能實現。李顯復辟後,方纔知道這件事。他對宰相楊再思道:“人臣事主,必在一心。天下豈有皇帝剛剛得病,就讓太子監國的道理。這是狄仁傑在樹立私惠,想趁機討好我。”

君臣相知

武則天非常敬重狄仁傑,常尊稱他爲國老,從不直呼其名,對他的退休請求始終不予批准。她不讓狄仁傑行跪拜之禮,道:“每當看到您跪拜的時候,朕的身體都會感到痛楚。”此外,武則天還免除狄仁傑晚上在宮中值班的義務,並告誡官員道:“如果沒有十分重要的軍國大事,就不要去打擾狄公了。”

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痛哭道:“朝堂空矣!”此後,朝廷每有大事不能決斷,武則天都會想起狄仁傑,嘆道:“老天爲什麼要這麼早奪走我的國老。”

桃李滿門

狄仁傑任相期間,先後舉薦荊州長史張柬之、夏官侍郎姚崇、監察御史桓彥範、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都成爲唐代名臣。曾有人對狄仁傑道:“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都出自您的門下啊。”狄仁傑卻道:“舉薦賢才是爲國家着想,並不是爲我個人打算。” 後世遂用“桃李滿門”、“桃李滿天下”比喻一個人學生衆多,到處都有。

縱博褫裘

武則天曾把南海郡進獻的集翠裘賞賜給男寵張昌宗,讓他當面穿上,一起玩雙陸游戲。狄仁傑正好進來奏事,武則天便讓他和張昌宗一起玩雙陸。狄仁傑道:“三局兩勝,臣用身上的紫袍賭張昌宗穿的這件皮袍子。”武則天笑道:“他這件皮袍價錢超過千金,您這紫袍無法對等。”狄仁傑正色道:“我這件紫袍,是大臣朝見天子時所穿的服飾,高貴無價;而張昌宗的這件皮袍,只不過是因寵幸而得的賞賜。兩件相對,我還不服氣呢!”武則天只好應允。張昌宗感到羞赧沮喪,氣勢不振,沉默無語,連連敗北,最後將集翠裘輸給了狄仁傑。狄仁傑出宮後,將集翠裘送給一個家奴穿上,策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