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帝在位期間,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康熙帝在位期間,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新覺羅·玄燁,即清聖祖,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順治帝第三子,生母爲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爲“千古一帝”。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要成就

政治

強化皇權

康熙親政後,着手強化皇權。他一方面勤於政務,舉行御門聽政;另一方面,他在康熙十六年(1679年)設立南書房,“揀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充之” [38] ,並使之草擬聖旨,與聞機要,待遇非常優渥。大量漢族士大夫如高士奇、陳廷敬、李光地、張廷玉、朱彝尊、王士禛、徐乾學、王鴻緒、查慎行、胡渭、熊賜履、方苞等先後進入南書房任職。南書房的設立,一方面籠絡了漢族知識分子,一方面使康熙受到更多漢文化的薰陶,最重要的是削弱了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以及外朝內閣的權力,強化了皇權。

康熙帝在位期間,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頒佈聖諭

康熙九年(1670年),親政一年的康熙帝曉諭禮部,稱“至治之世,不以法令爲亟,而以教化爲先。……蓋法令禁於一時,而教化維於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捨本而務末也。……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緩刑、化民成俗。”於是在順治帝“六諭”的基礎上頒佈《聖諭十六條》,作爲康熙的施政綱領,內容是“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穆、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爲、息誣告以全善良、誡匿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讎忿以重身命” 。

治吏親民

康熙親政後,着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覈制度。爲了防止被臣下矇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瞭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南懷仁記載他巡視時“親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圖讓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就像在北京時的慣例一樣,他諭令衛兵們不許阻止百姓靠近。他盡力撤去一切尊嚴的誇飾,讓百姓們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傳下來的樸質精神。” 此舉極大的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瞭解,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導致官吏貪污,吏治敗壞。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參劾戶部堂官希福納等侵貪戶部內倉銀六十四萬餘兩,牽連的官吏多達112人。康熙最後只把希福納革職,其餘官吏則勒限賠款。

康熙帝在位期間,在政治與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 第2張

軍事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撤藩,吳三桂起兵反清,其他二藩相繼響應,最終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

康熙朝由於平定三藩之亂以及抵禦外來侵略的需要大量製造火器,無論是造炮規模、數量、種類,還是火炮的性能和製造技術,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康熙朝中央政府所造的大小銅、鐵炮達905門之多,而其中半數以上由南懷仁負責設計監造,就質量而言,其“工藝之精湛,造型之美觀,炮體之堅固,均爲後朝所莫及”。

烏蘭布通之戰後,康熙更加重視在戰爭中發揮火器的戰鬥威力,使火器營成爲清軍新的戰鬥編成。

康熙採納了大學士李光地的意見,授明鄭降將施琅爲福建水師提督,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兵攻克臺灣,鄭克塽降清,康熙於翌年設置臺灣府。後來雍正帝稱述康熙的功績說:“臺灣地方……皇考聖略神威,取入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