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楊堅在位期間,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楊堅在位期間,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堅,即隋文帝,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隋朝開國皇帝,在位共24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主要成就

楊堅爲鞏固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首先是厲行節儉政治,使民衆在較輕的剝削下得以發展生產。其次是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刑律刪去若干秦、漢、南北朝相沿的酷刑,更是一個重大的改進。楊堅利用突厥內部存在的弱點,以謀略爲主,軍事爲輔,避免發生大戰爭,這對國家的安定是很有利的。西晉末年開始的國內分裂,經楊堅積極經營,造成了較爲穩定的統一局面,盛大的唐朝就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來。

政治

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爲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楊堅由繼承父親楊忠的隨國公起家,其家族曾被賜姓普六茹,進封隨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國號定爲隨,他又感到隨字有走字旁,與走同義,不太吉利,便改隨爲隋。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個百廢待興、百亂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鑾寶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對政治制度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楊堅在位期間,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確立三省六部制

楊堅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六官制,稱謂複雜,職掌不明,辦事效率低下。楊堅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楊堅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掌握政權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祕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祕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祕書省掌管書籍曆法,事務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覈、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爲尚書。六部的設置成爲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簡化地方官制

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置過繁,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三級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爲州、縣二級制。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開皇十年(590年)楊堅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始此。楊堅對於地方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爲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併。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爲了更好地行使權力,控制地方,楊堅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員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權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錄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進行考覈,以決定獎懲、升降。後來,又實行三年任期制。楊堅簡化了地方行政機構,廢九品宮人法,初創科舉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選三個文章華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後來,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舉人擔當。這種選拔政府官員的制度,使各個階層有才華的人都有機會爲政府效力。楊堅開創建立的科舉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留存長達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廢除,但當時的美英等國稱奇並借鑑了這種選拔制度作爲政府文員的聘用方法。

楊堅在位期間,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第2張

修訂開皇律

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親手刪定《刑書要制》,但不太徹底。隋朝建立後,開皇元年(581年),楊堅下令命高熲等人蔘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開皇三年(583年),楊堅又命蘇威、牛弘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破壞生殖器)、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杆上示衆)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爲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讀通鑑論》這樣贊評道:“古肉刑之不復用,漢文之仁也。然漢之刑,多爲之制,故五胡以來,獸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慘。至於拓跋、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絞、斬、梟、磔,又有門房之誅焉,皆漢法之不定啓之也。政爲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絞、曰斬,改鞭爲杖,改杖爲笞,非謀反大逆無族刑,垂至於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復奏制度是從開皇十五年(595年)形成定製的,楊堅規定凡判處死刑的案件,須經“三奏”才能處決死刑。《隋書 刑法志》:“(開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決。”楊堅還下詔:“天下死罪,諸州不得便決,皆令大理復治。” 《開皇律》對後世律法影響深遠,楊堅修訂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繼承了。

建大興城

隋於漢長安城東南筑新城,名大興城,在今西安城及城東、城南、城西一帶。即唐長安城。隋朝開國之初,都城仍在長安舊城,因久經戰亂,殘破不堪。而且宮室形制狹小,不能適應新建的統一國家都城的需要。加之幾百年來城市污水沉澱,壅底難泄,飲水供應也成問題。因此,楊堅放棄龍首原以北的故長安城,於龍首原以南漢長安城東南選擇新址。

開皇二年(582)正月,命宇文愷負責設計建造新城--大興城,翌年三月竣工。宇文愷參照北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都南城,把龍首原以南的6條高坡視爲乾之六爻,

隋代大興城並以此爲核心,作爲長安城總體規劃的地理基礎。"六坡"是大興城的骨架,皇宮、政權機關和寺廟都高高在上,與一般居民區形成鮮明對照。岡原之間的低地,除居民區外,則開渠引水,挖掘湖泊,增大了城市的水域。大興城充分利用地形的優勢,增大了立體空間,顯得更加雄偉壯觀。大興城的平面佈局整齊劃一,形制爲長方形。全城由宮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組成,完全採用東西對稱佈局。外郭城面積約佔全城總面積的88.8%,居民住宅區的大幅度擴大是大興城建築總體設計的一大特點。大興城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最爲巨大的城市,是漢長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時期的拜占庭王國都城大7倍,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達城大6.2倍。

在此之前,從秦漢一直到南北朝,都城之中的城市格局,沒有章法,沒有佈局,皇宮、官署、民居,交錯相處,十分雜亂。至大興城之後,都城的均衡對稱格局開始形成,街道整齊劃一,南北交錯,東西對稱,大街小巷,井井有條。皇宮、皇城、民居三個部分相對分開,界線分明,既安全,又實用。

楊堅在位期間,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作爲與成就? 第3張

開皇盛世

開皇之治是楊堅在位二十多年中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穀倉儲存食糧。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從此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裏都保持着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

開皇盛世氣象恢宏磅礴,楊堅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誌,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佈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楊堅於開皇四年(584年)命宇文愷率衆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爲一體。 “鴻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鹹暨,尉候無警。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衆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蹤盛烈。”這就是隋書裏的“開皇之治”。 楊堅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

楊堅開創的“地廣三代,威振八紘”的隋王朝存在的時間有37年(即從581年到618年),建立正式行政區域實施有效管轄的範圍超過了以往。唐朝到貞觀四年(630年)也未完全恢復隋朝的疆域。隋朝的軍隊殲滅或重創了突厥、吐谷渾、契丹、高麗,拖延阻止了異族的強大與崛起,取得空前輝煌的勝利。《劍橋中國隋唐史》這樣評價道:“隋朝消滅了其前人的過時的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箇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這一切同樣了不起。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國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隋朝京城及各地的糧倉,大的可儲糧千萬石,小的也儲糧幾百萬石,都儲滿了穀物。長安、洛陽和太原的國庫中,儲存的絹帛各有數千萬匹。楊堅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