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陶侃是什麼人?一生奉獻爲國爲民的好官

歷史上的陶侃是什麼人?一生奉獻爲國爲民的好官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歷史上的陶侃是什麼人,接下來本站小編爲您講解

東晉自從成立之後便一直風波不斷,先有祖逖代替北伐,準備收復失去的封地之後,被晉元帝一紙詔書給終止了,隨後祖逖抑鬱而終之後,內亂便開始了。晉元帝是靠王氏兄弟的智謀而登上的帝位,因此在一開始晉元帝十分看重王氏兄弟,隨後王敦的實力越來越大,讓晉元帝開始忌憚,便想要削減他的權利。王敦一怒之下,起兵謀反,結果兩次都以失敗告終。皇室之中又有人在蘇俊一帶謀反,這個叛亂讓朝廷足足費了兩年的時間才得以平息。但是在十分混亂的東晉時代,卻也涌現出許多執政爲名,爲官清廉的好官,陶侃便是其中的一名。

歷史上的陶侃是什麼人?一生奉獻爲國爲民的好官

陶侃原來就是王敦的部下,跟隨着王敦立了戰功,被提拔做了荊州刺史。別人看他做出了成績,開始嫉妒他,便在王敦面前誣陷陶侃,收買了侍衛不停的說陶侃的壞話,王敦信以爲真,便把陶侃調離到廣州,當時廣州屬於十分偏僻的南方,荒無人煙,並且多的是蟲蟻蚊蛇,環境艱苦。把陶侃調到廣州,就等於是不再信任他,而做出將他降職流放的決定。平常人遭受到如此待遇,必定心灰意冷,自暴自棄,但是陶侃卻沒有這麼做。

陶侃雖然被流放到了廣州,但是陶侃並沒有放棄自己,他準備了一百塊磚頭,放在自己的書房之中。每天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便是,舒展身體,然後將這一百塊磚頭從書房內搬到書房外的庭院之中,而到了天黑晚上,他又將磚頭從屋外搬到屋內,每天都不停的重複着同樣的動作。周圍人看了都感覺到十分的奇怪,於是便有好事者忍不住問陶侃,這是這是做什麼。

歷史上的陶侃是什麼人?一生奉獻爲國爲民的好官 第2張

陶侃回答說,“如今我雖然被流放,降職身在遙遠的南方,但是我的心中依舊沒有忘記洛陽,也依舊沒有忘記要一定要收復中原的使命。如果我一直保持着閒散的態度,將來有一天國家一旦需要我出力,需要我征戰沙場,那我又怎麼能夠擔當得了這個重任呢?所以我這個每天搬着磚頭的機會來鍛鍊身體。中原收復的使命就是我心中的動力和每天這樣搬磚鍛鍊自己的原因啊。” 周圍的人聽了,都十分敬佩陶侃。

王敦死後,東晉朝廷重新接收了之前王敦的手下,他們發現陶侃在廣州的時候,將廣州治理的非常好,於是便將陶侃重新升遷,調回荊州,做爲大將軍,併兼任荊州刺史。荊州的老百姓聽到陶侃回到荊州,都舉杯相慶,丟下自己手頭中正在做的事情,走上街頭在城門外對陶侃夾道相迎。此時的陶侃,不驕不躁,虛懷若谷,雖然升遷了官職,做到了荊州刺史,比以前的官職更高,可是陶侃做事還是謹慎小心,事必躬親,荊州衙門內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親自過問,事無鉅細,從來不放鬆。

荊州之前的衙門官吏,上級對下面管理得十分鬆懈,因此導致了一些不正之風,其中的一些官吏經常喝酒賭博,因此耽誤了公事。陶侃接任之後,瞭解到這種情況,便非常的生氣,開始大力的整治這種情形。他吩咐將人把衙門當中酒具和賭具全部沒收,並且毀掉,還親自行刑,鞭打了那些違法亂紀的官吏,從此之後在荊州之中當差的官員,誰都不敢在當值時間賭博喝酒了。

歷史上的陶侃是什麼人?一生奉獻爲國爲民的好官 第3張

有一天,陶侃親自從城中到城外去巡視地方官員的治理情況,他在路上看見一個過路人,一邊吊兒郎當的走,一邊隨手摘了路旁一把沒有成熟的稻穗,拿着手中肆意的玩弄。陶侃見了非常生氣,馬上命令手下的士兵,將這個人捆綁起來,狠狠的打了一頓作爲教訓,人們聽說荊州刺史多這樣的愛護莊稼,體恤農民,種田便更加有動力了,荊州一帶在陶侃的治理下,發展農業,休養生息,也逐漸的漸漸富裕起來。

陶侃享年76歲,但是他的一生之中帶了四十一年的兵馬,在軍隊中,他執法嚴明,公正無私,治軍有方,大家都非常的佩服他和愛戴他。而在他當官之時,在他所管轄的地區之內,社會秩序井然,人民安居樂業,真正的做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獲得了老百姓的真心擁護。公元334年,陶侃告老還鄉,途中病逝於樊城,他的一生中忠順勤儉,爲官清廉,是後世做官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