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唯一因殺“後爸”而丟了性命的倒黴北魏皇獻文帝

唯一因殺“後爸”而丟了性命的倒黴北魏皇獻文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潮導語:性格剛毅的獻文帝把馮太后衆多男寵之一的李弈捕殺,對於獻文帝捕殺“後爸”之事,馮太后表面上若無其事,內心深爲怨恨。母子之間的矛盾終於在延興六年(476)爆發,馮太后毒殺了獻文帝,稱太皇太后,改元承明,第二次臨朝聽政。

馮太后是北魏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她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的融合,她所實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對後世影響深遠,但她同時也是一個猜忌、敏感、殺人如麻的殘忍女魔。

北魏是我國少數民族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一個政權,公元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建立代國,都城在盛樂(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旋改國號爲魏,史稱北魏。天興元年(398),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太延五年(439),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形成了與南朝對峙的局面。正平二年(452),中常侍宗愛謀殺拓跋燾,立南安王拓跋餘,旋又殺拓跋餘。殿中尚書源賀和南部尚書陸麗等人執殺宗愛,擁立拓跋燾之孫拓跋濬爲帝。拓跋濬即是後來馮太后的夫婿,他即位時年僅13歲,由陸麗等人輔政。

常言道:自古紅顏多薄命。馮氏爲何能在錯綜複雜、政亂紛爭的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又是如何成就一生華美樂章中的真實與厚重?恐怕和她猜忍的性格不無關係。據《魏書》卷十三文明皇后馮氏傳記載:“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高祖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外。”猜忍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性格,既有精明、頑強、執着、堅毅、敏感的性格特點,又有殘忍、狡詐、多疑、自私、自負等陰暗心理因素。可見她是一個工於心計又有政治才幹的女強人。

唯一因殺“後爸”而丟了性命的倒黴北魏皇獻文帝

網絡配圖

馮氏(公元441-490),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人,出生在長安(今陝西西安)的一戶漢族官宦人家。父親馮朗官至北魏秦、雍二州刺史,封西郡公。幼年時代的馮氏乖巧伶俐,活潑天真,聰明可愛,接受了良好的漢族封建文化薰陶和教育,從而知書達禮,品貌俱佳。在翰墨飄香的官僚貴族環境中,她度過了天真爛漫的童年。在拓跋濬繼位前,馮朗的弟弟馮邈率兵征伐北方少數民族柔然,戰敗投降。按照當時北魏法律規定:一人投敵,整個家族都受到株連。因此馮朗被誅殺,子女入平城皇宮充當婢女。馮氏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變故,活潑開朗的小女生變得驚慌失措,無所適從,幸好她的姑母是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馮氏才免於淪爲奴婢並且入宮後得到照顧。馮氏聰明好學,在姑母的撫育調教下,潛心研讀儒家經典,不僅通曉古往今來的禮儀風情、民俗掌故,對於歷朝的典章制度,琴棋書畫也無所不及,而且極有見識。拓跋濬繼位不久,便開始選擇嬪妃充實後宮。馮氏以其才貌出衆被封爲貴人,當時她只有14歲。馮氏聰明敏捷,工於心計,盡心侍奉拓跋濬的乳母常太后,討其歡心和信任,與此同時她又極力結納後宮宦官,擴大自己的力量。北魏宮中規定:嬪妃中能鑄造金人者立爲皇后。這是一項技術性很高且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工作,4年後,在常太后的支持和一批心腹宦官的幫助下,馮氏鑄成金人,太安二年(456)被立爲皇后。同年,17歲的拓跋濬決定立長子(與李貴人所生)拓跋弘爲太子。“魏故事,後宮產子將爲儲貳,其母皆賜死”,其用意在於防止母后專權擅政。李氏死時,拓跋弘不滿兩歲,拓跋濬命馮皇后撫育拓跋弘。馮氏與拓跋濬兩人的婚後感情非常好,從未發生過矛盾和摩擦,她不僅勤勉主持後宮事務,精心撫育太子拓跋弘,而且十分關心朝廷政事,嬪妃和朝臣對她十分尊敬。

可惜好景不長,馮太后遭遇了她人生中第二次重大變故。和平六年(465)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年僅26歲。根據當時制度“國有大喪,三日後御服器物一以燒燬”。文武百官及宮中嬪妃都白帽素衣前往祭奠,哭聲震天。馮太后哭得死去活來,或許是睹物思人,看見丈夫生前所用物品一一投入火中灰飛煙滅,回想起10年來與丈夫的點滴恩愛,馮太后大叫一聲縱身跳入火中殉情,左右宦官及宮女急忙把她擡出火海進行施救,很長時間馮太后才甦醒過來,她的這一貞烈舉動使得朝臣及嬪妃對她更加尊崇。

文成帝拓跋濬去世後,12歲的長子拓跋弘繼位,是爲獻文帝,馮氏被尊爲皇太后,臨朝稱制。朝政大權掌握在丞相乙渾手中,乙渾看見朝堂之上孤兒寡母,遂心懷不軌,專橫跋扈,經常矯詔誅殺異己,圖謀反叛篡位。馮氏憑藉10多年宮廷政治生活經驗,敏銳地覺察到乙渾的陰謀。她一方面結交朝中文武大員,爭取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處處示弱,麻痹敵人。一切準備就緒後,466年她發動宮廷政變,用計讓獻文帝裝病,詔令乙渾入宮,由將軍元鬱埋伏在宮中率兵捉拿乙渾,以謀反罪殺掉乙渾,除卻了心頭一大禍患。然後宣佈臨朝聽政,控制了北魏朝政大權。

唯一因殺“後爸”而丟了性命的倒黴北魏皇獻文帝 第2張

網絡配圖

皇興三年(469)八月,獻文帝年僅兩歲的兒子拓跋宏被立爲太子,其母親依舊俗被殺。馮太后以祖母的身份親自撫育還在襁褓中的太子,宣稱從此不理政事,還政於獻文帝拓跋弘。獻文帝親政後很想大有一番作爲,他勤於政事,賞罰分明,處理政事有自己的主見。24歲守寡、精力旺盛的馮太后是一個控制慾很強、極有手段的女人,經常干預和掣肘獻文帝,令他感到非常鬱悶。很多政事不能自主,又不願當傀儡,揹負不孝的罵名,漸漸心灰意懶,不想過問政事,志向轉而好黃老無爲之學,頗有看破紅塵遺世之意。迫於馮太后的壓力,皇興五年(471),年僅18歲的獻文帝傳位給不滿五歲的太子拓跋宏,自稱太上皇。但是獻文帝和馮氏矛盾並沒有結束,而且不斷激化,性格剛毅的獻文帝把馮太后衆多男寵之一的李弈捕殺,馮太后表面上若無其事,內心深爲怨恨。母子之間的矛盾終於在延興六年(476)爆發,馮太后毒殺了獻文帝,稱太皇太后,改元承明,第二次臨朝聽政。這件事把馮太后多疑、猜忌、殘忍、自私的品質暴露無疑,可以看出她偏激的個性裏帶有嚴重的神經質。從此大權獨攬,事必躬親,又可以擺佈下一個皇帝孝文帝了,直到太和十四年(490)九月病死。

馮太后對孝文帝的管教非常嚴厲,她要求內侍十天彙報一次孝文帝的表現,事無大小全都要稟報太皇太后,表現不好要加以責罰。粗茶淡飯的孝文帝整日誠惶誠恐,每天都生活在憂鬱驚懼中,“迄後之崩,高祖不知所生”(孝文帝到馮太后死時,還不知自己是誰生的)。馮太后還利用宦官和受寵者來加強自己的集權統治,對可能動搖其地位的人都實行嚴厲制裁,直至誅殺。由於馮太后猜疑而引發的殘殺也令人觸目驚心,“猜疑覆滅者十餘家,死者數百人,率多枉濫,天下冤之”。

唯一因殺“後爸”而丟了性命的倒黴北魏皇獻文帝 第3張

網絡配圖

馮太后御臣有術,雖然她經常給寵臣很大的權力和豐厚的賞賜,有些大臣因賞賜而富甲一方,但絕不姑息縱容他們,所以這些人還比較規矩,並無大的過失。作爲一個政權的最高統治者,馮太后個人的生活是比較簡樸的。史書記載,她“不好華飾,常穿粗繒素衣,用膳簡單,比前朝減去十分之八,用膳食桌只有一尺長”。她的衣服和被褥都是一些素色的棉帛而已,吃飯的桌子只有一尺寬。她生前對自己的喪葬作出安排:一切從簡,墳墓不過三十步,內室一丈見方,普通棺槨,不許用隨葬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