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史上伊麗莎白作爲堂堂一國女王爲何要做女光棍?

史上伊麗莎白作爲堂堂一國女王爲何要做女光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每年的11月11日由於包含“四根光棍”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爲“光棍節”。而2011年的光棍節由於包含“六根光棍”,則被稱之爲百年一遇的“光棍節”。在此百年一遇的“光棍節”來臨之際,歷史上的許多著名“光棍”又一次成爲人們注目的焦點。當然,說起著名“光棍”就不能不說歷史上最美豔絕倫的超級女光棍,她就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

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王國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被稱爲“童貞女王”,可謂是世界歷史上最美豔絕倫的超級女光棍。她即位時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爲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峯,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在英國曆史上在位時被稱爲“伊麗莎白時期”,也稱爲“黃金時代”。那麼,這位堂堂的英國女王爲何終身不嫁,只做一個超級的女光棍呢?

1558年,伊麗莎白在經歷了生死磨難後,終於登上了英國的王位。在前去加冕經過倫敦城時,她特意停留片刻,對夾道歡迎的人羣作了簡短的演講。她激動地說:“是時間把我帶到這裏,並承認我爲女王。”

史上伊麗莎白作爲堂堂一國女王爲何要做女光棍?

伊麗莎白生於王室,然而這位王室“千金”在繼承王位之前,卻很少享受到王室的榮華與富貴,相反,卻被宮廷一系列陰謀、迫害所包圍。直到25歲的時候,歷盡滄桑的伊麗莎白才登上都鐸王朝的王位,從而使英格蘭王國和愛爾蘭迎來了伊麗莎白時代。

伊麗莎白在位45年。這位飽經了悽風苦雨的女王在即位後,以她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政治經驗,把瑪麗女王遺留下來的財力匱乏、軍事軟弱的英國,帶進了一個政治穩定、財力充實、軍事強大的時期。然而,當她即位時,羅馬教廷卻拒絕承認她的王位合法性。伊麗莎白像父親亨利八世一樣,斷然決定脫離與羅馬教皇的關係,宣佈英國爲新教國家,確立了女王在國教中的最高地位,從而使英國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

在處理同議會的關係上,女王則採取一種謹慎態度。她既保持國王對議會所擁有的權力,同時,也尊重議會的傳統權力。當議會與王權發生矛盾和衝突時,她又會以靈活手段,甚至以妥協方式加以解決,保持王室與議會的繼續合作。1601年,當她要求議會通過她所開列的某些商品爲王家專賣商品時,受到議會的激烈反對和抨擊。此時,她沒有濫用國王權威去解散議會,相反,還表揚了議會的行爲,並且還作了些自我批評,從而避免了王室與議會間衝突的進一步升級。在處理國事上,女王總是以靈活的政治手腕,保持英國政治的平穩發展。

在伊麗莎白時代,英國的財富積累加快。女王即位時,英國還是一個外債累累的國家,到16世紀80年代,英國的財政比1568年增加了兩倍。英國不僅償還了外債,而且國庫已有相當積累。國家財富增加如此之快,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女王以她的個人品性造成了一個追求金錢、利潤的社會氛圍。

伊麗莎白生性節儉,卻追求金錢。對宮廷開支,她總是精打細算,省之又省。因此,伊麗莎白時代的宮廷開支不到瑪麗時期的三分之一。女王的節儉近乎到吝嗇,如她喜歡跳舞,但盛大的舞會通常不是在宮廷,而是在大臣的莊園和官邸舉行。當然,這筆鉅額開銷要由這些大臣來承擔,許多大臣爲此而叫苦不迭。 女王的節儉影響着大臣,他們知道女王喜歡節儉,因此,也不敢過於奢侈。

伊麗莎白一方面厲行節約,另一方面拼命追求金錢。在理財、投資上,她藉助於商人和海盜。爲了增加王室收入,女王聘請被稱爲“商人之王”的格勒善爲財政顧問。1560年,格勒善在倫敦市中心建立起一座巨大的交易所。這個交易所將交易、倉儲、服務融於一體。女王參觀後感到十分滿意,下令將該交易所取名爲“王家交易所”,由格勒善掌管。交易所云集英國和歐洲各地商人,生意紅火興隆。交易所的開辦使女王的錢袋很快地鼓了起來。

史上伊麗莎白作爲堂堂一國女王爲何要做女光棍? 第2張

由於伊麗莎白對金錢的狂熱追求,在英國社會掀起了拜金的熱潮。在這種狂熱中,無論是羊毛買賣、土地投機、企業經營,還是直接掠奪,都讓人們覺得津津有味,而這一過程又加快了國家原始資本的積累。

此時,最引人注目的是伊麗莎白與海盜非同尋常的關係。女王雖然有時也發佈緝捕海盜命令,那只是做做樣子,而霍金斯、雷利、德雷克等海盜巨頭都是女王的座上賓,受到女王的呵護和褒獎。當西班牙要求英國處死德雷克時,女王卻把他封爲騎士。當貴族出身的女海盜克力格魯夫人洗劫了西班牙的船隻,並把海員沉入海底,西班牙政府要求處死這位女海盜時,女王卻下了一道特赦令,使她安然返回領地。

伊麗莎白支持海盜,一方面是通過海盜掠奪充實國庫,另一方面是作爲和平時期打擊西班牙的一種政策。伊麗莎白即位後,西班牙的天主教勢力對新教的英國構成了潛在的威脅,因此,襲擊西班牙的船隊,成爲防止西班牙天主教的侵略,保衛英國的一種措施。更重要的是,伊麗莎白把海盜看做是未來海戰的軍事力量,因爲英國沒有常備軍。可以說,伊麗莎白對海盜的支持和保護政策,爲後來英國戰勝西班牙,從而取得海上霸權地位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1588年西班牙與英國矛盾激化,西班牙的一支由134艘艦隻組成的艦隊又稱爲“無敵艦隊”,向英國撲來。伊麗莎白迅速組織起由140艘船隻組成的艦隊,昔日的海盜成爲皇家的海軍,霍金斯、德雷克、雷利搖身一變爲海軍將領。這些人具有豐富的海戰經驗,加之海盜的亡命精神,都使英軍戰鬥力強於對手。爲了鼓舞士氣,女王親臨部隊,向士兵們發表了一番激動人心的演講:“讓昏君去害怕吧……我到你們這裏來,決心在激烈的戰鬥中與你們共存亡。我知道,我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女人,但我有一顆國王的心,而且是一顆英國國王的心。”女王的演講更激發了官兵們的戰鬥熱情。最後,這次海戰英國取得了輝煌勝利,“無敵艦隊”最後只剩下43艘返回西班牙。從此,西班牙日漸衰落,而英國踏上通向海上霸主的臺階。

這一次取得對西班牙的勝利,使伊麗莎白感到從未有過的興奮和愜意。此時,這位早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女王請來了畫師爲自己畫像:她穿着華麗耀眼的上裝,箍裙摺痕筆挺下垂,尖削的臉頰帶有一絲冷漠,顯出她的高傲和莊嚴。她目光中,充滿着自信和得意。在她的身上體現了一個新英國形象:自信與高傲。

史上伊麗莎白作爲堂堂一國女王爲何要做女光棍? 第3張

伊麗莎白美豔絕倫,卻終身未婚。自她即位後,議會一次次懇求女王擇婿,期望她能爲王室留下繼承人。然而,女王對此無動於衷。後來,當議會代表團再次懇求女王時,她戴上了結婚戒指,並說:“我已經獻身於一個丈夫,這就是英國。”

縱觀數千年帝王史,很少有統治者特別是女性統治者,像伊麗莎白一世這樣,從小經歷過如此之多的憂患,一個小小的家庭單元,承受了如此之多的禍起蕭牆、血雨腥風。當年,她的母親安娜王后被父親處死時,小伊麗莎白不到3歲。不久,英國國會又宣佈伊麗莎白是非法生養的私生女。亨利八世死後,其幼子愛德華繼承王位,是爲愛德華六世。不久,愛德華癆病而死。愛德華的姐姐瑪麗繼承大統,她就是世人所稱的“血腥瑪麗”。伊麗莎白又被姐姐關進“地獄前廳”的倫敦塔。自幼在心靈深處種下這麼多的恐懼、無助、悲苦與淒涼,然而它既沒有摧毀她的精神,也沒有在她人格中埋下暴戾的種子,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奇蹟。

與瑪麗女王不同,伊麗莎白的母親是個地道的英格蘭女子,所以伊麗莎白視英格蘭爲她的一切,並最終比其他任何統治者都更好地代表了英格蘭,實質上成爲英格蘭民族自我意識覺醒的象徵。從某種程度上講,伊麗莎白對自己婚姻的處理堪稱其“英格蘭主義”的最好體現。

伊麗莎白即位後,姐夫、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以及瑞典國王、奧地利大公、法國國王、薩伏依公爵、安茹公爵等王公貴胄紛紛求婚。但伊麗莎白知道,與這些宗教信仰水火不容、家族利益你死我活的外國求婚者中的任何一個結合,都可能使英國捲入歐洲大陸無窮無盡的衝突中。結果她終身未嫁。

在伊麗莎白到了不惑之年時,人們知道,如果再拖下去,婚姻將失去意義。面對大臣們提出的結婚請求,伊麗莎白把弄着手中的戒指,嘲諷地反問:“你們認爲我該嫁給誰?”大臣們一時啞口無言。伊麗莎白將戒指戴在無名指上:“我只可能有一個丈夫,那就是英格蘭。”伊麗莎白這句話,在英國人心中造成了空前的震撼,他們更加熱情地把女王奉爲神明,將她比做月神,比做貞潔的鳳,比做爲國盡職的鵜鶘。伊麗莎白一世成爲英格蘭歷史上最奪目的一朵玫瑰。

從心理角度講,這位第一個活着從倫敦塔走出來的囚犯,也許並沒有真正從童年的刀光斧影中康復過來--女王的獨身,被英國人看作是英國擺脫任何外來干涉或控制的一種特立獨行。然而終身未婚,恐怕與她人生最初15年中所見所聞的婚戀大有關係:六位母親中一人離異,三人被丈夫砍頭,兩人死於產育。第一次追求她的兩兄弟,不僅動機卑劣,其中一個還砍了另一個的腦袋。因此,如果這位美麗而敏感的女王畏懼婚姻、畏懼“丈夫”、畏懼生育,甚至畏懼家庭本身,對心理學發達的今天來說,並不算什麼意外的結論。

史上伊麗莎白作爲堂堂一國女王爲何要做女光棍? 第4張

當然,伊麗莎白終身不嫁還有着政治方面的原因。伊麗莎白即位後,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和法國王子都曾向她求婚。她清楚,王室聯姻是政治性的,她不想因自己的婚姻使英國從屬於西班牙或法國,英國需要的是中立。但是,她又不想由此得罪兩國,使英國變爲他們攻擊的對象。於是女王開始與他們進行巧妙的周旋。對西班牙的求婚,她給予模棱兩可的答覆,使西班牙對這樁婚事始終抱有希望,以此拖延西班牙對英國的直接進攻。對法國的求婚,女王也採取了同樣手段,她以娓娓動聽的言詞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同法國的婚事談判拖延了多年。爲了保持她所需要的中立,最後停止了一切談判。如果說女王拒絕與西班牙和法國聯姻是爲了保持英國的中立,那麼,她完全可以從英國挑選一位稱心的紳士。然而,她沒有這樣做。

伊麗莎白並非是個沒有情慾的人,她同其他女人一樣,希望有人向她求愛,欣賞他們的殷勤和讚美。因此,在女王的石榴裙邊圍繞着一羣寵臣。在這羣人中,她曾經喜歡過林塞斯特伯爵,然而,他的妻子羅布莎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去,引起朝廷議論,人們都懷疑是伯爵謀害其妻。女王清楚,如果此時同林塞斯特伯爵結婚,必定會引起臣民震驚,削弱屬下對她的忠誠。政治上的審慎使她把自己封閉起來。也許在女王看來,保持獨身對臣民會具有更強烈更長久的吸引力。

隨着時光的流逝,女王紅顏褪盡。到了晚年,她成爲一個反覆無常、性情孤僻多疑的老人。她常常陰鬱地在宮廷中徘徊,兩眼失神地張望着;有時拔出寶劍憤怒地刺向牆上的掛毯,懷疑那裏隱藏着敵人。她的抑鬱心情越來越重,惟有使她感到快慰的是,在她的治理下,英國已經強盛起來。她曾自豪地對大臣講:“再也不會有像我這樣的女王,把滿腔熱忱傾注於國家,精心料理我的臣民。”

1603年3月初,伊麗莎白病倒了,並失去了語言能力。臨終前,她用手勢向議員傳達了她的遺囑:蘇格蘭國王詹姆斯爲英格蘭王位繼承人。20天后,也就是3月24日,伊麗莎白去世於薩里的列治文宮,身邊的人默默地從她手上取下了那枚象徵嫁給英國的結婚戒指。後來,她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伊麗莎白一生未嫁,她的死也就從此結束了都鐸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