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自成號稱百萬大軍,卻不堪一擊打不過滿清八旗?

李自成號稱百萬大軍,卻不堪一擊打不過滿清八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陝西米脂人。童年家貧,曾爲地主放過羊,吃盡了生活之苦。明末陝北連年旱荒,農民紛起暴動。天啓六年(公元1626年),21歲的李自成投米脂縣銀川驛當驛卒。

驛卒的任務是傳遞公文,護送過往官員和重要賓客,運送重要物資。這是一種苦差事,報酬卻很低,一天不過工銀三分。明代,十里置鋪,六十里置驛,但驛站這個公家設施卻成爲了官員謀利的工具,常常以此損公肥私。驛卒們本來就很低的工資,也常常被貪官們剋扣得分文不剩。

崇禎三年,朝廷爲節省開支整頓驛站,裁撤數萬驛卒,一年多共省下68萬兩左右的白銀——事後證明,這區區68萬兩白銀恰恰成爲明王朝滅亡的代價——由於裁減驛卒,李自成下崗,憤而參加農民軍,“奮臂大呼,九州幅裂”。關於李自成起義的真實緣由,博主劉繼興遍查史籍,發現康熙《米脂縣誌》明確記載:“明末李自成,銀川驛之馬伕耳。因裁驛站、饑荒,無所得食,奮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李自成大旗一展,饑民齊集。由於在政府部門做過事,他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其起義隊伍十來天內就發展到數千人。不屈不撓、戰鬥到底是李自成的鮮明個性。在好幾次慘烈的戰爭中,他都幾乎是全軍覆沒,一次只剩下劉宗敏、李過、高一功等18人,又一次只剩下50多人,換作別人早就玩完了。可李自成憑着堅韌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鹹魚翻身,東山再起,捲土重來,最後擁軍百萬,佔領了北京,宣告了大明的滅亡。後世的研究者們尊他爲世界500民族英雄之一、世界15位革命崛起者之一……

由於沒有正確認清形勢,沒有能很好地鞏固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李自成的大順皇帝曇花一現,功敗垂成,以悲劇英雄結束了人生。但他卻以其血的教訓啓迪和教育了後來的執政者和革命者,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李自成號稱百萬大軍,卻不堪一擊打不過滿清八旗?

工人出身的李自成,始終不忘本色,性格中有艱苦樸素、淡泊財色、寬以待人等許多優點,連站在統治階級立場上的《明史》都不得不如此記載他:“不貪財利,不好酒、色,脫粟粗糲,生活簡樸,與其下共甘苦。很能禮賢下士,納人善言。”

李自成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一直是個謎。百餘年來,專家們對之的解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說敗於不得人心的,有說敗於驕傲自滿的,有說敗於腐化墮落的,有說敗於紅顏禍水的,等等,總之都不能令人信服。因爲這些答案都不能解釋一個問題:佔領北京時,李自成的軍隊浩浩蕩蕩一百餘萬,爲何進京40天后部隊竟然彷彿突然間失去了戰鬥力――遇清軍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而且從此一蹶不振?

一,八旗並不可怕,厲害的是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吳三桂是明朝的正規軍,接受過正規化的軍事訓練,在與清軍的長期鬥爭中也積累了豐富的戰爭經驗,就是武器裝備和人員素質上也是李自成所不能比的。這也是後人一直批評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原因。吳三桂在山海關之戰後參與了攻打陝西,接着又下四川,在清軍被李定國在桂林,衡陽打敗八旗軍戰鬥力下降後被徵調到四川對付劉文選,孫可望,其後又參與了三路圍攻李定國的西南攻略.直到雲南,緬甸俘虜永曆帝爲止.可以說吳三桂一直是明亡之後各路反清軍隊的大敵.如果沒有吳三桂,在南面抵抗的南明可以存活的更長久些.而在吳三桂造反的時候,其兵峯也很厲害,能夠打到湖南,北上四川,打的清軍不能還手,說明其戰鬥力還是很強的.

二,李自成在無法取得原明代火炮製造技術的前提下要想反敗爲勝是很困難的,潼關,多澤用大炮擊垮苦守一個月的李自成軍隊,西安因此棄守,並不是說李自成軍隊戰鬥力不如清軍.當然在前期清軍征服北方的過程中,很多地主階級處於階級仇恨,對李自成的反攻倒算是很頻繁的,這種情況直到清下江南,李自成覆滅,頒佈剃髮令,圈地令後,漢族知識分子和地主階級才醒悟過來,全國掀起了反抗民族壓迫和民族征服政策的浪潮.

李自成號稱百萬大軍,卻不堪一擊打不過滿清八旗? 第2張

三,李自成的流寇思想。在建立大順政權之前,他和張獻忠沒啥分別。之後有了李巖,牛金星的輔助,轉變了策略要好多了,但是在從北京敗逃中設了兩道防線,沒防住清兵殺了牛和李後的過程中,他還是帶有一些流寇思想的,比如放棄好好的根據地襄陽,老想着下江南殺芋艿南明,他這種做法就和窮途末路的金一樣,打不過蒙古就去搶南宋的地盤以苟延殘喘,殊不知清軍早已將目標對準了他,他不去聯合南明抗清反而打南明的主意,艾~可悲!順便提一下入關的清軍爲何那麼強大,除了吳三桂在起作用,沿途參與最多的應該是漢族的地主吧,那些人出錢出人,迅速武裝起來加入清軍隊伍就形成了綠營,要說八旗那麼點人怎麼可能佔領那麼大的中國呢?所以這也是山海關之戰地位那麼重要的原因了,以前有這個關,滿人進入中國還不大方便,更別說取得關內地主支持了,清軍也不可能迅速壯大。同時也說明了吳三桂的確是個賣國賊。

三,李自成自己缺乏謀略,又沒有像劉邦那樣有一個好的軍事張良、陳平也沒有韓信那種善於謀略的軍事家,也沒有像朱元璋那樣有劉伯溫和大量能征善戰的兄弟將領。

四,最重要的:鼠疫。

閱過《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集》中曹樹基的有關科學論證一文後,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原來李自成並非敗於滿清,而是敗於當時肆虐橫行的鼠疫!

明朝末年流行鼠疫,李自成進京前後,北京周邊地區流行鼠疫,有一些文獻對此有記載。鼠疫是一種烈性傳染病,致病源爲鼠疫桿菌。主要傳播於人――跳蚤――鼠之間。其特徵是淋巴結腫大,死者膚色發黑。研究表明,鼠疫每次傳到一個新地區時,由於當地人和鼠以及跳蚤都沒有抵抗力,其死亡率高、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於50%。有文獻說,7世紀歐洲首次鼠疫流行死亡率超過70%。可見,鼠疫是一種極易流行的、死亡率很高的且很難控制的可怕疾病。

李自成號稱百萬大軍,卻不堪一擊打不過滿清八旗? 第3張

李自成軍於農歷3月進抵北京(公曆爲四月五月),有關文獻記載崇禎16年秋鼠疫已出現在北京一帶,只因冬天氣溫低,鼠疫傳播變緩,3月春暖花開,桃紅杏白,跳蚤、老鼠開始趨向活躍,大規模的鼠疫自然爆發。由於鼠疫的傳染死亡率很高,崇禎的御林軍短時間內失去戰鬥力毫不奇怪。李自成因此未遇大戰就佔領了北京。李自成大軍進京後感染了鼠疫,自然戰鬥力也大減,當然打不過清兵--儘管其數量遠低於自己。並且敗兵因此成了鼠疫傳染源―― 文獻記載“賊過處皆大疫”。因此李自成雖然此時財雄天下,可以大規模招兵買馬,但新兵入伍即染鼠疫失去戰鬥力,兵力再多也沒用,始終無法抵擋滿清的虎狼之師。鼠疫蔓延軍營,且長時間無法擺脫,李自成的精神遭受毀滅性打擊,因此痛失江山並一蹶不振,“無可奈何花落去”。

由於軍人是集體生活,所以鼠疫流行對古代軍人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歐洲14世紀爆發鼠疫,死亡2500萬人,其中有許多是軍人。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在十分肆虐的鼠疫面前,幾乎是束手無策,只能坐以待斃.

那麼,爲什麼清兵就沒患鼠疫呢?歐洲人在研究14世紀歐洲鼠疫時從留下的壁畫及文字中發現,在鼠疫大流行中只有騎兵倖免於鼠疫。於是得出結論:鼠疫經跳蚤傳播,跳蚤討厭馬味,所以騎兵不被鼠疫傳染!衆所周知,八旗鐵騎威震四方,清兵主要由騎兵組成,所以是不會傳染上鼠疫的。儘管只有十幾萬軍隊,但未患鼠疫的清軍戰鬥力自然在深受鼠疫困擾的李自成大軍之上(雖然其數量遠遠大於清軍)。

鼠疫是當時中國人不瞭解的新型烈性傳染病,無人瞭解、無法救治,在這種自然條件下,明朝滅亡和李自成的失敗不可避免。在漢滿的軍事博弈中,鼠疫幫了滿清的大忙。李自成的百萬大軍就這樣土崩瓦解於小小的鼠疫,估計這位雄才大略的起義領袖慘敗致死時也留下了“天亡我也”的一聲嘆息。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