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漢文帝是如何虛懷納諫的?

歷史上漢文帝是如何虛懷納諫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帶您走進漢文帝虛懷納諫的故事。

思想家賈誼提出農業生產是立國的根本,只有把糧食積貯得多了,才能攻能守。政治家晁錯提出重農輕商的主張,提出使農民附着於土地的觀點,文帝都採取了措施加以實行。

西漢初年,儒生陸賈與叔孫通等人在總結秦亡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國的設想,但未及付諸政治實踐。

西漢初期,賈誼衝破文帝時道家、黃老之學的束縛,將儒家學說推到了政治前臺,制定了仁與禮相結合的政治藍圖,得到了漢文帝的重視,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歷史上漢文帝是如何虛懷納諫的?

賈誼認爲秦亡在於“仁義不施”,要使漢朝長治久安,必須施仁義、行仁政。同時,賈誼的仁義觀帶有強烈的民本主義的色彩。賈誼從秦的強大與滅亡中,看到了民在國家治亂興衰中所起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這種民本主義思想爲基礎,賈誼認爲施仁義、行仁政,其主要內容就是愛民,“故夫民者,弗愛則弗附”,只有與民以福,與民以財,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以愛民爲主要內容的施仁義、行仁政的思想是賈誼政治思想的基本內容。

在研究歷史的同時,賈誼對漢朝的社會現實也進行仔細考察。賈誼認爲,當時的情況是,在表面平靜的景象之後已隱藏着種種矛盾和行將到來的社會危機:農民暴亂已時或出現;諸侯王僭上越等、割據反叛,已構成了對中央政權的嚴重威脅;整個社會以侈靡相競、以出倫逾等相驕,社會風氣每況愈下。

因此,在賈誼看來,面對這樣一種上無制度,棄禮義,捐廉醜的社會現實,不能遵奉黃老之術,必須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興禮樂,因此,叔孫通等人倡導的制禮儀、明尊卑、以禮治國的主張,也成了賈誼政治思想的重要內容。通過仁與禮,賈誼爲漢朝提出了一個仁以愛民、禮以尊君的忠君愛民的儒家式的政治統治模式。

賈誼指出危害西漢王朝政治安定的首要因素,是諸侯王的存在以及他們企圖叛亂的陰謀。他回顧歷史,列舉事實說明分封諸侯王的害處。指出諸侯王的叛亂,並不取決於是疏是親,而是取決於“形勢”,取決於他們力量的強弱,從“形勢”來解釋諸侯王反叛與否。因此,賈誼得出的結論是:“疏者必危,親者必亂”。

歷史上漢文帝是如何虛懷納諫的? 第2張

賈誼認爲,富商大賈與諸侯王相勾結,有恃無恐,僭越禮制,又要農民供給他們以奢侈的生活資料,因而導致了廣大農民貧困。因此,賈誼主張重視農民,提倡儉約,反對奢侈之風。

晁錯力主振興漢室經濟,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晁錯上了一篇《論貴粟疏》。這篇疏繼承了賈誼的重農思想,強調重農抑商。晁錯在這篇疏中細緻地分析了農民與商人之間的矛盾,導致農民流亡,糧食匱乏的嚴重狀況。

面對這種商人勢力日趨膨脹,農民不斷破產的局勢,晁錯提出重農抑商、入粟於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張。建議文帝採取兩個方面的措施:其一,貴五穀而賤金玉。其二,貴粟。這對當時發展生產和鞏固國防,都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文帝接受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