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孟嘗君養士三千 爲何被稱爲“奸雄”

孟嘗君養士三千 爲何被稱爲“奸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戰國時期,養士之風盛行。而開大規模養士風氣之先的,無疑是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甚至一些犯罪逃亡的人也跑來尋求庇護。而孟嘗君來者不拒,結果是聞風而來的士人越來越多,號稱“食客三千”。

孟嘗君養士三千 爲何被稱爲“奸雄”

網絡配圖

當時,秦昭襄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而孟嘗君聽說有官做,竟然心動了,門客們怎麼勸也不聽。著名的舌辯之士蘇代(蘇秦的弟弟)勸阻後,才讓他暫時打消了去秦國的念頭。不過,秦昭襄王最後還是想法把孟嘗君請到了秦國,並任命他爲相國。此舉遭到秦國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爲孟嘗君是齊國人,肯定會“先齊而後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罷免了孟嘗君,並將其軟禁起來。

孟嘗君託人找到秦昭襄王寵愛的妃子,希望她去說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齊國。妃子聽說孟嘗君有一件價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這件狐白裘作爲交換。偏偏孟嘗君到秦國時,已經將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襄王。這時,一個門客自告奮勇“替君解難”,學狗打洞,鑽進了秦昭襄王藏寶物的倉庫,偷出了這件狐白裘。最終,秦昭襄王聽從妃子的勸說,同意放孟嘗君回國。

孟嘗君被釋放後,擔心秦昭襄王反悔,便隱姓埋名、星夜兼程出關。趕到函谷關時,已是半夜了。根據當時出關的規定,只有雞叫了才能開門放人進出關口。這時,孟嘗君的一個門客便學雞叫,引得附近的雞都跟着叫了起來。把守關口的官吏聽到雞叫,便打開了關門,孟嘗君等人趁機一涌而出。等到追兵趕來時,孟嘗君一行早已遠去。這個“雞鳴狗盜”的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孟嘗君養士的特點。

孟嘗君養士三千 爲何被稱爲“奸雄” 第2張

網絡配圖

其實,在他的衆多門客中,還有不少見利忘義、心狠手辣之徒。當齊湣王聽信讒言、免去孟嘗君職務時,門客紛紛離去;而當孟嘗君恢復職務時,他們又一個個回來了,而且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孟嘗君路過趙國時,當地人聽說孟嘗君名聲很大,紛紛出來圍觀,但看到他後大爲失望:原以爲孟嘗君是一個魁梧的大丈夫,沒想到只是一個瘦弱的小男人啊。孟嘗君聽到後惱羞成怒,而他的那些隨行門客居然當場砍殺幾百人……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說:“君子之養士,以爲民也。”賢德的君子收養士人,是爲了百姓的利益。然而,“孟嘗君之養士也,不恤智愚,不擇臧否,盜其君之祿,以立私黨、張虛譽,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這樣的養士行徑,不值得頌揚。

當然,孟嘗君最大的問題還在於爲了一己之私利,不顧國家利益。齊湣王任用秦國逃亡將領呂禮爲相國,孟嘗君爲了達到排擠呂禮的目的,竟然寫信給秦國相國魏冉,要他率軍攻打齊國。

孟嘗君做的最爲出格的一件事,是在齊國面臨生死存亡時扮演了一個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公元前286年,齊湣王出兵滅掉宋國之後,南侵楚國,西侵三晉,甚至想滅掉周天子取而代之。燕昭王則抓住這個機會,命樂毅爲統帥,聯合秦、魏、韓、趙等國一同進攻齊國,攻佔齊國70餘城,甚至佔領了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出國逃亡,被楚將淖齒所殺。這個時候,孟嘗君在哪裏呢?

孟嘗君養士三千 爲何被稱爲“奸雄” 第3張

網絡配圖

原來,齊湣王滅宋後,打算除掉孟嘗君,孟嘗君便跑到魏國,被魏昭王任命爲相國。燕國進攻齊國時,他奉命聯合秦、趙等國同燕國一同討伐齊國。也就是說,齊國差一點被滅亡,其實有孟嘗君的“功勞”。

孟嘗君重視人才,不拘一格,本無可厚非。但作爲一個大臣,爲什麼選人才其實更爲重要。總的來看,選拔和重用人才應以國家利益爲重,而不是沽名釣譽,更不能以個人私利踐踏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