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官渡之戰中袁紹相比曹操有哪些優勢?他爲何會敗?

官渡之戰中袁紹相比曹操有哪些優勢?他爲何會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袁紹是東漢末年羣雄之一,也是三國時代前期勢力最強的諸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袁紹是有稱帝之心的,這就是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袁家已經四世三公,袁紹又從曹操手裏賴來了大將軍稱號,在非劉不王的漢朝,袁家走正常渠道要,頂多能混個五世三公,這肯定滿足不了袁紹的胃口。

袁紹有野心、有能力、有威望,並不像演義小說所寫的那樣徒有虛表紈絝無能——如果袁紹就是個繡花枕頭,又怎麼能成爲當時最大的軍閥?又怎能當上討董聯軍的盟主?

袁紹在某些地方跟劉備有相似之處:《三國志》說袁紹“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下士,士多附之”;《後漢書》說袁紹“壯健好交結,大將軍樑冀以下莫不善之。既累世臺司,賓客所歸,加傾心折節,莫不爭赴其庭,士無貴賤,與之抗禮,輜軿柴轂,填接街陌。”

官渡之戰中袁紹相比曹操有哪些優勢?他爲何會敗?

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在橫刀跟董卓叫板之後,袁紹名滿天下,甚至達到了“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的巔峯。

但就是這個擁兵最多、地盤最大的袁紹,卻在官渡之戰中輸給了力量只有他十分之一的曹操,從此一蹶不振,加上三個兒子都不太爭氣,五世三公沒撈着,這個當時頭等世家望族徹底沒落——很多人都說袁家實際是毀在了袁紹和袁術手裏,連帶着孔融也跟着吃了掛落。

在東漢末年,能擊敗袁紹的,似乎只有曹操,但是我們覆盤官渡之戰,就會發現擊敗袁紹的不是曹操,而是袁紹自己,他手下的一幫“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也都沒少幫忙。

孔融對袁紹的評價也不全是吹拍:“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爲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

荀彧批駁了孔融的說法,但也承認曹操的實力不如袁紹,一着不慎就會滿盤皆輸:“公以十分居一之衆,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

如果拼兵力和資源,曹操肯定不是袁紹的對手,但是曹操最後還是打贏了官渡之戰,並把袁紹擠出了歷史舞臺,諸葛亮對此也是感觸頗深:“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袁紹失敗的因素很多,時至今日,史學家還在爭論:袁紹是輸給了曹操,還是輸給了自己?謀士田豐、沮授、審配、逢紀、許攸,武將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都應該負有怎樣的責任?

史學家的爭論,讀者諸君沒有必要參與,但是大家可以考慮這樣兩個問題:袁紹有沒有打贏官渡之戰的希望?如果是您指揮袁紹十萬大軍,會用什麼辦法打敗曹操?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袁紹對曹操,至少有三個優勢,而這三個優勢,也是交戰雙方謀主和後世史學家都承認的:

第一,袁紹有“四州之地,衆數十萬”,無論是戰略縱深、戰爭潛力和動員能力,都可碾壓曹操;

第二,當時割據軍閥的主攻方向是曹操而不是袁紹——劉協是一塊大肥肉,誰都想獨吞,所以各路諸侯最想打的是曹操而不是袁紹,這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而不是什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三,袁紹在本集團內部說一不二,也不用擔心大本營後院起火,而曹操頭上還壓着一個大漢天子,朝臣們也不全都支持曹操,一旦曹操前線受挫,鄴城的反對派們一定會藉機鬧事,到時候留守後方的荀彧是幫劉協還是幫曹操,那還真不好說。

官渡之戰中袁紹相比曹操有哪些優勢?他爲何會敗? 第2張

曹操也知道自己有太多掣肘和隱患,而且實力也不算太強,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就只能班師回朝,先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再說——當年陳宮和張邈作亂,差點把他弄得無家可歸。

曹操想速戰速決,袁紹也想早點打完,雙方戰略戰術有很多相似之處,參謀本部的“高人”們也都有“奇思妙想”,這時候就該考驗袁紹和曹操的決策能力了。

田豐雖然忠誠,但他給袁紹的建議卻實在是不靠譜,雖然易中天先生認爲此計可行,但是讀者諸君一眼就能看出這條計策有問題。

田豐是這麼說的:“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衆,外結英雄,內脩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爲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當時袁紹的地盤大,曹操的地盤小;袁紹的兵馬多,曹操的兵馬少。地盤大有好處也有缺點,如果遭受襲擾,很容易顧此失彼,所以真正怕輕兵遊騎襲擾的恰恰是袁紹而不是曹操。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經常用大漢天子劉協的名義給袁紹發號施令,袁紹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時間拖得越久,對袁紹就越不利:天下英才紛紛投靠曹操,連荀彧和郭嘉都從袁紹陣營跑到曹操那裏去了,後來諸葛四友中也有三人歸附了曹操。曹操發展勢頭很猛,再給他兩年時間,袁曹實力對比就會發生逆轉,所以袁紹很着急地想畢其功於一役,這不能說不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決策——曹操打着劉協的金字招牌,搞臭袁紹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兩三年後,名不正言不順的袁紹,必將面臨衆叛親離的風險。

沮授支持田豐的意見:“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修器械,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如此可坐定也。”

田豐和沮授的建議,遭到了郭圖、審配的強烈反對:“兵書之法,十圍五攻,敵則能戰。十倍則圍之,五倍則攻之。今以明公之神武,連河朔之強衆,以伐曹操,其勢譬若覆手。今不時取,後難圖也。”

袁紹採納了郭圖審配的方案,在建安五年,也就是袁紹與曹操實力對比最懸殊的時期,親帥大軍尋求與曹操決戰,而曹操也如他所願,帶着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來應戰了。

官渡之戰中袁紹相比曹操有哪些優勢?他爲何會敗? 第3張

在絕對實力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是浮雲,但是袁紹就那麼眼巴巴地看着曹操一口一口地啃掉了自己的兵力、吞掉了自己的糧草,他只能坐在帥位上,滿面愁容地看着手下吵架——田豐沮授跟袁紹吵,郭圖審配跟田豐沮授吵,最後謀士和武將也吵起來了:“紹遣將淳于瓊等督運屯烏巢,太祖自將急擊之。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圖曰:‘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爲不救而自解也。’”

被手下吵得一個頭兩個大的袁紹出了一個昏招,這也是給總是提意見的部下一點顏色看看:你張郃想去伏擊曹操,我偏讓你去攻打曹營,看機往後還敢不敢梗着脖子叫喚!

不想設伏的去設伏,不想攻堅的去攻堅,結果是伏兵被擊潰,曹營也沒打下來,郭圖一使壞,張郃高覽就陣前倒戈了——其實烏巢被燒,袁紹只是掉了一塊肉,既沒有傷筋也沒有動骨,但是張郃高覽一投降,河北四庭柱就折得一根都不剩了。

郭圖審配忠心足夠,智謀也湊合,但要讓他們帶兵打仗,那就是趕鴨子上架了,袁紹又不像曹操,有曹丕曹彰那麼優秀的的兒子可用。

袁紹輸了,輸得莫名其妙,筆者曾聽過這樣的說法:“即使是錯誤的決定,只要大家都全力而且認真地去執行,也可能收到成效;再英明的決策,執行者陽奉陰違,事情也會搞得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