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九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張九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

張九一,字助甫,號周田,生於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父親張蘋是當地有名的秀才,由於對科舉考試的失望,消磨了進仕途之心,遂在老家開館授徒,當起了私塾先生。

張九一自幼聰穎,在父親的督促和悉心教導下,學習刻苦,成績斐然。十九歲的時候,他赴省應舉,考中《易經》第一名,是爲“經魁”。第二年,也就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他高中進士,爲第三甲第九十三名。比起那些窮經皓首埋頭苦讀大半輩子、猶如《儒林外史》裏范進一類的人來,張九一夠幸運的,他中進士時才二十歲,可謂少年得志。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少年張九一被任命爲湖北省黃梅縣知縣,到任後就整治了當地一個惡霸。此惡霸依仗有做官的親族撐腰,在當地飛揚跋扈、禍害一方,而歷任的知縣投鼠忌器,不敢將其繩之以法,更加助長了其囂張氣焰。張九一不動聲色,明察暗訪,查到了此惡霸作奸犯科的鐵證後,迅速將其逮捕,依法懲辦,縣內遂安,大快人心。

嘉靖皇帝的兒子景王朱載圳病死後,因爲沒有兒子繼承王位而封國廢除,靈柩需要運回北京城安葬,途經巴陵,隨行的宦官讓張九一拿出一千兩銀子給他們做盤纏。張九一明知這是他們胡作非爲、公開敲詐勒索,就說:“你們先走,銀子隨後送上。”可是,他們走了很遠還不見人送銀子來,就夜宿等待。張九一帶領數百民衆趁夜色鼓譟着,虛張聲勢迫近景王護靈車隊,宦官見此,以爲是強盜來了,趕緊護着靈車跑路了。

二、遇見知己,死且不避何惜烏紗

黃梅縣知縣任滿後,張九一遷吏部驗封司主事,成爲京官。在北京城,張九一遇到了一生中的摯友王世貞。王世貞是明朝的文壇領袖,還是著名的歷史學家。王世貞稱張九一爲“篤行君子”。

他們二人志同道合,經常與一些文友相聚,詩酒唱和,吟詩作賦,品評天下文章,有時也不禁痛切時政,對一手遮天、陷害忠良的權奸嚴嵩、嚴世蕃父子深惡痛絕。在與嚴世蕃飲酒時,多才多藝又能言善辯的王世貞多次旁敲側擊、指桑罵槐,雖未言明,但在座者均能會其意,致使嚴世蕃懷恨在心。

張九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後來,王世貞的父親、薊遼總督王忬因看不慣嚴嵩擅權危害正直朝臣而獲罪,被打入死牢。許多熟人見此皆不敢再與王世貞接近,唯有張九一與之來往依舊。王世貞也怕連累張九一,就勸他暫時別來找自己了,而他卻說:“士爲知己者死,死且不避,我何惜頭上烏紗?”

爲讓嚴嵩放過父親,王世貞與弟弟王世懋多次忍辱前去跪求嚴嵩,聲淚俱下,但嚴嵩嘴上說一定會盡力營救,最後還是斬了王忬。王世貞兄弟遂與嚴嵩父子結下了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張九一還未來得及去勸慰王世貞,就被貶爲南京尚寶司少卿,被趕出了北京城。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仍保留着自明太祖開始設立的一整套政府班子,但是徒有其表,在這裏做官沒有什麼實權,多用來安置政治鬥爭失敗的官吏或失寵的勳戚,以及年齡上臨近退休還不能退休的老幹部。所以,讓張九一去南京當尚寶司少卿,顯然是嚴嵩父子暗箱操作,使他被朝廷給邊緣化了。

三、建功邊關:抗敵重要,和平共處更重要

張九一後來被人誹謗獲罪,閒居家鄉十年後又被起用,任涼州副使,偏偏點兒背,上任伊始就遇上了莊浪(今甘肅省莊浪縣)兵變。明朝中後期,邊疆地區兵變的事件時有發生,原因無非是邊疆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加上隨時可能因爲禦寇而陣亡,軍官們又貪婪成性、層層剋扣軍餉,軍糧因爲將軍和姦商裏外勾結以次充好,導致許多普通的士卒吃不飽穿不暖,讓他們餓着肚子替朝廷賣命,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一旦有人點燃,往往會成爲燎原烈火,一發而不可收拾。

張九一深知邊關軍營裏的這些齷齪事兒,對兵變士卒很同情,改變以往剿殺兵變士卒爲主的方法,採取招撫爲主,帶着餉糧前去,苦口婆心地勸降,打消大家的顧慮,使得許多參與兵變的士卒感動流淚,出城投降。但有一部分頑固分子不僅不允許別人出城投降,還企圖裹挾着民衆叛逃到蒙古韃靼部,被張九一果斷地出兵圍殲,平定叛亂。

張九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不久,張九一升任兵備副使,調到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抵抗蒙古韃靼部的進攻。張九一遣使勸說韃靼部小王子化干戈爲玉帛,但是小王子跟俺答汗有矛盾,怕被俺答汗攻擊,不敢答應,想攻取明朝邊關獲得棲身之地。張九一知俺答汗寵愛的三娘子跟一個驛使有私情,便設計擒拿三娘子,軟硬兼施讓她回去勸說俺答汗放過小王子,然後與明朝結好。這樣一來,邊境得到了久違的安寧。

後來,張九一被提升爲僉都御史,巡撫寧夏。他在那裏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又招徠流民開墾土地,開鑿河渠,發展生產,既充實了國防力量,又解決了軍糧不足問題。他一邊積極在邊關修築堡壘防禦外敵,一邊又縱兵出擊敵對勢力,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用公平買賣的雙方互市取悅少數民族,促成民族團結。

張九一在邊疆工作成績出色,剛要被提拔,卻被誣陷爲張居正的同黨,遭到革職。不久,明神宗萬曆皇帝經過調查覈實,洗去了他的冤屈,準備讓他巡撫貴州,但又爲朝中政敵所阻擋,氣憤之下他返回新蔡老家。

在老家,張九一過了幾年難得的閒適歲月,得以有暇博覽羣書,重溫文史舊夢,作詩填詞,筆耕不輟。他將平生著作結集爲《綠波樓詩集》十四卷、《綠波樓文集》五卷、《朔方奏議》六卷行於世。在文學史上,他與餘曰德、魏裳、汪道昆、張佳胤並稱明朝文壇“後五子”,後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去世,享年六十五歲。明神宗萬曆皇帝特頒旨諭祭,新蔡人將其迎入“鄉賢祠”世代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