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有哪些與富弼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與富弼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富弼(1004—1083年)字彥國,洛陽人,北宋名相、文學家。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天聖八年(1030)以茂才異等科及第,歷知縣﹑籤書河陽(孟州,今河南孟縣南)節度判官廳公事﹑通判絳州(今山西新絳)﹑鄆州(今山東東平),召爲開封府推官、知諫院,知制誥、樞密副使、知鄆州、青州,樞密使,進封“鄭國公”,出判亳州。富弼多次出使遼國,對西夏情形也十分關注,他認識到遼國“委實強盛”,西夏“日漸壯大”,與古代夷狄大不相同,已是中原文明的勁敵。富弼利用自己對宋、遼、西夏三國關係的透徹瞭解,助宋朝撬開遼夏同盟,使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漸穩定下來。元豐六年(1083年)去世,享年八十,臨終前上書神宗割地於西夏,已達到修兵息民。諡號“文忠”。

有哪些與富弼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主要影響

宋仁宗在位時,宋、遼關係又趨緊張,遼國屯兵北境,要求遣使談判,劃地與遼。當時北宋朝臣上下因敵情叵測,無人敢擔使者之任。面對主憂臣辱,富弼挺身而出,兩度出使遼國。在談判中,他從各方面陳述了雙方的利害關係,不卑不亢,仁而有威,致使遼興宗自知理虧,遂息兵寧事。使南北之民數十年不見戰事,天下稱善。

歷史評價

范仲淹:“王佐才也。” (《宋史》引)

穆修:“進士不足以儘子才,當以大科名世。” (《邵氏聞見前錄》引)

韓琦:“竊見富弼大節難奪,天與忠義。昨契丹領大兵壓境,致慢書於朝廷,倉卒之間,命弼使敵。弼割老母之愛,蹈不測之禍,以正辨屈強敵,卒復和議,忘身立事,古人所難。故近者李良臣自北來歸,盛言北方自主而下,皆稱重之。陛下兩命弼爲樞密副使,皆弗有其功,辭避不受。逮抑令赴上,則不顧譭譽,動思振緝紀綱,其志欲爲陛下立萬世之業耳。……又北敵素知弼之威望,亦可以杜其輕發之意。”(《續資治通鑑長編》引)

歐陽修:“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賢,而不聞其有可罷之罪,自古小人讒害忠賢,其說不遠。”(《宋史》引)

葉清臣:“今輔翊之臣,抱忠義之深者,莫如富弼。”(《宋史》引)

蘇軾:

韓 、範 、富、 歐陽 ,此四人者,人傑也。(《范文正公文集敘》)

秉心直諒,操術閎遠。歷事三世,計安宗社。熙寧訪落,眷遇特隆。菲躬正色,進退以道。愛君之志,雖沒不忘。 (《議富弼配享狀》)

孫永 等:“恭惟神宗皇帝以上主之資,恢累聖之業,尊禮故老,共圖大治。輔相之臣有若司徒、贈太尉、諡文忠富弼,秉心直亮,操術閎遠。歷事三世,計安宗社。熙寧訪落,眷遇特隆。匪躬正色,進退以道。愛君之志,雖沒不忘。”(《宋會要輯稿》引)

胡寅:“昔富弼之使也,以一言息南北百萬之兵,可謂偉矣。”(《三朝北盟會編》引)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於列聖,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範質、趙普之徒,相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時,有若李沆、王旦、寇準。在仁宗時,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與守我宋之家法者也。”(《梅溪集》)

有哪些與富弼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第2張

葉適:

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時謹守資格,王曾、呂夷簡、富弼、韓綺在仁宗、英宗時謹守資格……以謹守資格爲賢,名重當世……而李沆十數人者,以守資格得名,而其時亦以治稱。

守資格以用人,無若李沆、王旦、王曾、呂夷簡、富弼、韓琦、司馬光、呂公著之爲相,然考其功效,驗其人才,本朝以資格爲用人之利也決矣。

黃震:“徙青州,活流民五十萬。……天下無事,號賢相。……溫良寬厚,及臨大節,慷慨莫屈。……疑憂者,一二言裁。”

脫脫:“國家當隆盛之時,其大臣必有耆艾之福,推其有餘,足芘當世。富弼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數十年不見兵革。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文彥博立朝端重,顧盼有威,遠人來朝,仰望風采,其德望固足以折衝禦侮於千里之表矣。至於公忠直亮,臨事果斷,皆有大臣之風,又皆享高壽於承平之秋。至和以來,建是大計,功成退居,朝野倚重。熙、豐而降,弼、彥博相繼衰老,憸人無忌,善類淪胥,而宋業衰矣!《書》曰:‘番番良士,膂力既愆,我尚有之。’豈不信然哉!”(《宋史》)

孫承恩:“志節皎皎,忠勤劬劬。國有憲章,恪遵弗渝。獎善若培,去惡如莠。大臣之事,君子之守。” (《古像贊》)

歸有光:“韓、富二公,與範希文、歐陽永叔,一時並用,世謂之韓、範、富、歐。魏公嘉佑、治平間,再決大策、以安社稷。當朝廷多故,處危疑之際,知無不爲,而與範、歐同心輔政,百官奉法循理,朝廷稱治。富鄭公爲相,守典故,行故事,傅以公議,無心於其間,而百官稱職,天下無事。史臣稱魏公相三朝,立二帝,垂紳正笏,不動聲氣,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又稱國家當隆盛之時,其大臣必有耆艾之福,推其有餘,足芘當世。富公再盟契丹,能使南北之民數十年不見兵革,與文潞公皆享高壽於承平之秋;至和以來,共定大計,功成退去,朝野倚重。由此言之,二公之功名,蓋相當矣。嗚呼!士之幸而遭際太平,福德俱全者,則韓、富二公是也。” (《河南策問對二道》)

王夫之:“夫富公固非有異志者,而觀其生平,每多周防免咎之意,故出使而發視國書,以免呂夷簡之陷。則奮不顧身,以強人主,以犯母后,以折奸邪者,誠非富之所能與。使必相待而相讓,不我沮也,而固不能我決也,且從容審量而授我疑也。仰質皇天,昭對皇祖,拊省夢魂,揭日月以正告於天下後世,可爲則爲之,可言則言之已耳。賓賓然以功爲不可獨成,名爲不可獨屍,期遠怨於朋友而坐失事機,爲社稷臣者豈若是?國家之不幸也多矣,伊尹遷桐,萊朱不與;周公破斧,君奭弗聞。富懷不平之心,自愧於君子,而韓公何憾焉?夫韓公不以功名之志期富,其待之也厚矣,惜乎富之未喻也。” (《宋論》)

軼事典故

性格

富弼生性十分孝順,恭敬勤儉喜歡修行道德,與人說話一定畢恭畢敬,即使是微官及布衣謁見,都一樣隆禮相待,表情十分莊重嚴肅,看不出喜怒之情。富弼喜歡善人嫉恨惡人,這是出於他的本性。富弼經常說:“君子和小人相處,一定不能得勝。君子不能得勝,就潔身而退,樂於正道沒有怨恨。小人不能得勝,就互相勾結挑撥散佈謠言,千方百計,一定要獲勝才罷休。等到小人得志,就放肆毒害善良之人,希望天下不亂,是不可能的。”他終身依此而行。

有哪些與富弼相關的軼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第3張

洛陽才子

富弼成名後,被譽爲“洛陽才子”。當時的文學家穆修對他頗爲期許。而已經頗有名氣的范仲淹認識富弼後,也對他大爲讚賞,說他有“王佐之才” 。正好當時的宰相晏殊正託范仲淹幫他擇一佳婿,范仲淹說:“您的女兒如果要嫁給官人,那我不敢說知道。一定要選擇國士,沒有超過富某的。”晏殊一見富弼,便“大愛重之”。富弼終成晏殊的東牀快婿。

自有主見

富弼於天聖八年(1030年)以茂才異等科及第。步入仕途後,他先到河陽(今河南孟州)任節度判官廳公事,接着到絳州(今山西新絳)、鄆州(今山東東平)爲官。幾年後山東一帶多有兵變,有些州縣長官見亂匪勢強,軟弱無能,不但不去鎮壓,反而開門延納,以禮相送。後來朝廷追究,派使者嚴查。

范仲淹負責處理這些事。富弼對范仲淹說:“這些州縣長官拿着朝廷俸祿,竟然姑息養奸,形同通匪,都應定死罪,不然今後就沒人再去剿匪了。”范仲淹則說:“你不知道啊,土匪勢強,遠在山林,難以圍剿,地方政府兵力不足,貿然圍剿,只能是勞師傷財,讓老百姓白白受苦罷了。他們按兵不動,以圖緩剿,這大概是保護百姓的權宜之計啊。”富弼不同意范仲淹的看法,與他爭執起來。有人勸富弼:“你也太過分了,難道忘了範先生對你的大恩大德了嗎?”原來,富弼考中進士後,正值皇帝下詔求賢,要親自考察天下士人。范仲淹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派人把富弼叫來,給他備了書房和書籍,讓他集中精力寫出對政事的看法,富弼因此得以被皇帝賞識。富弼回答:“我和範先生交往,是君子之交。先生舉薦我,並不是因爲我的觀點始終和他一致,而是因爲我遇到事情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我怎能因爲要報答他而放棄自己的主張呢?”

范仲淹事後說:“富弼不同俗流,我欣賞他,就是因爲這呀。”富弼遇事有主見,不盲從,不隨便附和別人,即便對天子也是這樣。

富弼拒賞

富弼克己奉公,爲官清正,頗有廉聲。據《宋稗類鈔·品行》記載,富弼出任樞密使時,宋英宗趙曙剛登上天子的寶座。英宗登基後,將其父宋仁宗的遺留器物,都拿來賞賜給朝廷重臣。衆臣叩頭感謝領賞之後,一起告退。英宗卻單獨請富弼留下,又在慣例之外,特別賞賜他幾件器物。富弼先叩頭謝恩,然後就堅決推辭不接受這份額外的賞賜。英宗有些不高興,輕描淡寫地說:“這些東西又不值什麼錢,你沒有必要推辭呀!”富弼懇切地說,“東西雖然很微薄,但關鍵是額外所賜。大臣接受額外的賞賜而不謝絕,萬一將來皇上做出什麼例外的事來,憑什麼勸諫呢?”最終富弼還是推辭掉了這份賞賜。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